APP下载

梦里桃源

2021-08-09韩昊

美术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桃源陶渊明

近年来,我在山水画创作上的探索主要围绕“桃源仙梦”这一主题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桃源仙梦”一词来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文章中陶渊明所虚拟出的“桃花源”正是他所寄寓的理想精神家园,是一块净化了的乐土,谜一样的神秘之地,令后来无数人为之向往,似乎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仙境,又似乎就在每个人心中,因为已是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永恒的存在。在此,人们获得心灵长久的宁静与澄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出现了很多魏晋名士,他们崇尚自然,超然象外,旷达超远,常对人生如幻、歷史无常表达出无限感叹。所以有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们崇尚“老庄玄学”“齐物”思想,常“托杯玄胜,远咏庄老”,在玄淡“任自然”中产生了新的美学命题。如王弼的“得意忘象”、顾恺之“传神写照”、谢赫“气韵生动”等美学规范。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到“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陶渊明的诗文正是那种酣化忘我,宁静致远的山水田园诗风。因此我试图在山水创作中建构出自己的“桃花源”,从思想上贴近文脉,深入传统、深入生活。在写生中“搜尽奇峰”,运用色彩、构成等手法追求一些平面性的装饰性意味,贴近当下人的审美规律,在“进入传统,出入现代”中找到自己山水绘画研究的方向。

这些年来我去了很多祖国的名山大川,到过云南、河南、广西、贵州、山西、海南等地写生。我虽然生在北方却喜爱南方温润的天气,喜爱南方植物的繁茂、色彩的明丽,所以在我的创作中出现很多南方的景致,如老树开花,繁杂植物萦绕在木桥、屋舍、竹舟之上,耕田交错掩映其间,树上有很多小鸟,或驻或飞,或隐或现。老猿攀援于树上,或有麋鹿隐现于树林草丛之中,还有马、牛等生灵,我想让他们隐现于整体山水之中,远观并不能看清,这是我对在山水画面中阐释整体东方宇宙观的一种把握,塑造一个宁静的气氛。在云中有飞鸟、飞花是我追求的一种灿烂浪漫、水气天光的情致。画中人物多为文人,他们雅集、访友、煮茶,怀古论今,仙风道骨,寄寓文化的情思中的山水符号。传统画多是“荒寒”“寂寞”之境,除此我想在画面中表现一种欢喜自在之境。山石多以积墨法完成,层层积墨数遍或数十遍,以致追求浑厚华滋、山石葱郁之感。在色彩上我运用多元色彩构成画面如绿色、青绿色、桔色、紫色、胭脂色等,每张画大概有一个主色调来把握画面的完整性。色彩上吸收一些油画家如莫奈、维亚尔的色彩表现方式。天真和意趣也是我在画面中所追求的,它来自童年的记忆和内心感受,也受米罗和卢梭的绘画中原始稚拙的感觉的影响。除了“桃源仙梦”系列,我也画了“新疆印象”和“佛说”系列。“新疆印象”是我在2015年去新疆可可托海后对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感受,其中牧羊的转场,斑斓的彩林,纯粹平缓的山峦,都吸引着我,并创作新的作品。“佛说”系列是带有禅宗思想的作品,还在构思中,尚不成熟。

自2001年以来,上学十年,工作五年,客居北京算来已有十五年。我平时少有业余爱好,朝夕不离纸砚,虽不聪慧,然性痴狂于艺术,苦行问道,上下求索,苦乐自知,艺海拾宝,小有所得,实觉不易。然深知艺术无边,处于一个尚在艺术创作中幼稚期的我,更是一日不敢懈怠。“每日三省吾身”,不断鞭策自己。试想人生不过白驹过隙,飞鸟过目,怅然如晨日之朝露,时空感慨,是以寸阴是竞,穷思宇宙玄黄之变幻,寄咏“小我”于“大我”之胸臆。畅怀于天地之间,秉天地浩然之气,择“艺术”之一以从之,许之终生,不能自拔。李可染曰:“七十始无知”,古人云:“三十而立”。吾三十有四而尚未立矣,常殚精竭虑,自知艺术奥妙无边,痴愚一隅,自有用功的“傻气”,聊以自慰。感恩恩师如春风沐浴般的教导和朋友、长辈的关心,给予我学习、生活、成长以巨大的帮助和力量。

韩昊

1982年出生于哈尔滨。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承姚鸣京教授。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师承卢禹舜教授。同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入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展览,部分作品被黑龙江美术馆、上海东方美术馆、河北省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2012年在山东青岛美术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2014年在青州王朝画廊举办个人画展,2018年在子真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9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清风徐来——韩昊深圳山水画展。

猜你喜欢

中国艺术研究院桃源陶渊明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王菽一《大画西游》
戚鑫宇《待》《纪念》
叶紫《家书》
陶情偶寄
花都春行
陶渊明失败了
罗圹增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