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2021-08-09浦婧茜

教育界·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喜鹊习题要素

浦婧茜

【摘要】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一种新的编排方式,即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课文。解读好课文的语文要素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具体以《枫树上的喜鹊》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好课后习题,让学生掌握语文要素。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

部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清晰的语文要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单元。“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以及学习习惯等,教材将其分解为知识或能力的练习点,在每篇课文中得以体现,这些语文要素主要呈现在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包括文本中出现的“小气泡”、旁批、小书签等[1]。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将单元语文要素扎实落地。

一、着力单元主题,明确语文要素

(一)立足整体,挖掘课文要素

部编教材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包括了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两个方面。在教学前我们要先读导语,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语文要素。如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渡口旁的枫树、喜鹊窝、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描绘,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美丽画面以及童年生活的趣味,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它编排在第四单元,其人文主题是“童心”,语文要素为:1. 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2];2. 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读好课文。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落实这两个语文要素作为重点。

(二)纵向联系,明晰课文要素

关于想象和默读这两个语文要素,部编版教材在编排时是有序列性发展的。“默读”这一语文要素第一次出现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初步学习默读的方法”中,是一年级“提取信息”这一语文要素的延续和递进。

“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则出现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以及本单元“想象写话”,难度是螺旋上升的。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四篇关于想象的课文,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其对应的语文要素也是同中有异,都在于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但《彩色的梦》要求想象会用彩色铅笔画什么,仿写小诗;《枫树上的喜鹊》要求想象情景,仿写对话;《沙滩上的童话》要求用上词语,根据课文开头编故事;《语文园地》将这些练习整合,要求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看图写故事。

围绕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学习课文时,首先我们要发现适合默读的文本片段,引导学生不出声地读好课文。其次,我们需要在情境中深入感受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理解“我”为什么能够读懂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从而展开想象写一写。

二、设置情境体验,落实语文要素

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后习题,将课后习题转化为教学内容,使语文要素自然落地。《枫树上的喜鹊》的课后习题明确提示了这篇课文语文要素的学习,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识字写字、默读课文和想象写话,针对这三大题,我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情境。

(一)字词联系,在语境中识字

识字写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地位不言而喻。课后第一题便要求学生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在语境中识字,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

如学习生字“渡”时,我首先让学生找找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明确一共有五次—“渡口”“渡船”“渡口旁”“渡口边”“渡口对岸”。这些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我用课文插图和舒缓的音乐来营造作者家乡这一情境,边讲解边出示文字,使学生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文本,理解词语和汉字的意思。

一篇课文中许多词语与词语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在教学“渡船”时,可引出“撑船”。“撑”这个生字,我联系一年级时学過的白居易的《池上》,让学生做做撑船的动作,帮助学生沉浸在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之中。夕阳西下,在家乡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几个人在湖上撑着渡船,渡船的对面是几座小山。

识字就像和人对话,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来龙去脉,感受汉字的音、形、义。在情境中将有关词语巧妙地串联起来,一个生词引出另一个生词,像看一本连环画一样,学生自然而然对这几个词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这种效果绝不是简单给出一张图片一两个文字可以比的。

(二)默读课文,在语境中感悟

课后第二题“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是本课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默读课文”的具体体现。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在读文本过程中,体悟文本语言文字本身的意味,感受作者表达的喜爱之情。

在突破这个重难点时,我将第1—4自然段写“我喜欢”的部分作为整体板块来进行教学。我先让学生思考:“文中的我喜欢什么呀?为什么喜欢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作者反复说“我”喜欢到底喜欢的是什么。通过课件展示充满意境的画面,再加上一次次的追问,将书上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将情感投入文本中去,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的孩子,喜欢枫树,因为它茂盛美丽,喜欢喜鹊的窝,因为窝里有喜鹊,它们像会说话似的,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

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富有诗意的童话情境里,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课文语言的妙处,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内容,学生的情感也一步一步地深入。轻音乐的恰当使用更是锦上添花,带动了学生的情绪,贴近作者的心灵,使课堂焕发光彩。最后在体会“喜欢”的基础上,配上音乐,一起再来感受郭峰语言文字的清新,让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儿童的情绪在教师所创设情境的暗示作用下被唤起后,又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上……”[3]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默读课文,体会情感这一语言要素就巧妙地得到落实了。

(三)想象写话,在语境中遷移

课后第三题“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是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具体体现。这是部编教材第一次明确要求学生想象写话,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是由二年级向三年级过渡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意识,把学生思维的灯越拨越亮。

在教学时,我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把教师的引读和学生分角色朗读结合起来,创造对话的情境。我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朗读的情境:“想不想加入它们?快来跟它们一起学学拼音吧!”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对“我”丰富的想象以及“我”对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喜爱,学生就能有更多的体会。同时我抓住关键的标点符号如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等,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主动对文本进行补白想象。在有一定情感铺垫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分小组,选择喜欢的角色演一演,由学生自己体会、扮演、朗读,让学生置身童话般的情境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习得作者郭峰爷爷展现想象的方法。

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们已经融入“我”和喜鹊们的有趣的生活中,处于情感兴奋点上,这时就可以趁热打铁,引入课后练习“吃虫子”情景中去,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下来。学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如:“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我要吃虫子!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乖孩子!快吃吧!吃饱了快快长大!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妈妈!我的肚子好饿呀!我要吃饭!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宝宝!别着急,慢点吃!妈妈抓了很多虫子足够你们吃的!”在情境中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更能联系生活,展开充分的想象,让语言从自己的心里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想象写话这一语文要素也就落到了实处。

一篇课文中蕴含的语文要素很多,部编版教材对“语文要素”的归纳和总结,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抓手,更能突出教学的重点,从而能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教材课后习题的利用,发挥其价值,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会了默读课文的方法,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紧扣教材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去教学,并不断地强化和巩固,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就更加扎实,语文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刁文文.基于语文要素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教学为例[J]. 辽宁教育,2018(11) .

[2]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与阅读部分教学建议

[EB/OL]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21/10/ 49969219_ 738942889.shtml.

[3]康荣武.情感体验,奏响语文课优美的旋律[J]. 新课程(小学),2010(7) .

猜你喜欢

喜鹊习题要素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抓住习题深探索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喜鹊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