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法治教育模式的看法

2021-08-09许战雄

教育界·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践案例探究

许战雄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初中法治教育变得越来越生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传统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言堂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初中法治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法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思想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和提高法治意识。笔者在初中法治教育主题活动中通过实践研究,改进了几个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初中法治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实践探究,勤于思考,最大限度地达到初中法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法治教育;活动模式;案例;实践;探究

初中学校法治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环节,当今中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初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为了更好地调动初中学生学好法治教育专题课的积极性,培养其学法懂法的兴趣,达到在青少年中开展法治教育的目的,笔者经过不断地调研、探索和实践,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对初中法治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看法如下。

一、设置“接地气”的法治教材内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想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法治教育的内容“接地气”,即接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反映初中生的愿望和利益、符合初中生的身份等。据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法治案例是最新发生的、本地的、通俗易懂的,特别是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初中生最不喜欢的法治课堂是教师讲话无艺术性的、理论满堂的、案例不鲜的、“遥远”的、“只听无视”的课堂。

因此,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课或讲座时,老师要认真备课,所举案例尽可能选用“接地气”的法治教材。例如,在列举“欺凌”案例时,就要列举初中校园欺凌事件、本地发生的初中校园欺凌事件,特别是出现伤亡的或留下深刻教训的欺凌事件;不宜列举儿童的、小学的欺凌事件,因为初中生会认为是“小朋友不懂事”而造成的;也不要列举成人的或社会中的欺凌事件,因为初中生又认为那是“大人”的事。

在讲“禁毒”案例时,要列举青少年吸毒且造成家破人亡的案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关“毒品”“吸毒”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上课活动;同时,要适时插入视频教学,特别是活生生的视频案例,尽可能引用最近的全国或本地区热搜的案例宣传教育片等。现在的青少年学生虽然有“毒品及吸毒的危害”这个概念,但只是肤浅的了解,所以,对初中生进行这种耳闻目睹的教育,才能促使其深刻认识到“原来鸦片是这样”“吸毒好恐怖啊”等这些涉毒的知识和道理,从而有利于初中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二、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

和课堂教学一样,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在开展法治教育主题课时,教学情境的设计非常讲究,如果教学情境创设得丰富多彩、组织得非常恰当,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学收到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探究式案例导入

法治教育课不论是采用班会课的形式还是专题讲座的形式,目的都是通过法律理论、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做守法的好公民。因此,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就要根据法治教育主题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个探究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觉到案例新鲜,有强烈的求知欲倾向,然后依据法治教育主题抛出探究式的问题,推动学生去探究、去想知道答案。

例如,在进行“学习宣传《民法典》”的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时,老师可以先展示一个“路人遇到老人摔倒”案例,然后抛出两个问题:第一,你首先想到的是拍照取证,还是直接上前扶起老人?第二,在扶老人的过程中,救助人与老人一起摔倒,造成老人受伤,救助人须承担民事责任吗?这种现实中存在的就在身边发生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抛出“当你是救助人,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争论。然后,让学生发表见解,老师见机引入《民法典》的有关法律条文进行剖析,从而推动学生“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必要性”这一主题。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技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的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法治教育课堂更应利用这一種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上法治教育主题课时,如果一味地按讲稿进行理论说教、道理一大堆、满堂灌,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已经是枯燥无味,对于初中生来说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有听无视”这一教学模式,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教学设计成有图、有文、有声、有像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神经、心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像同一首歌曲用MP3与MP4格式播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法治教育专题课采用“MP4格式”会更加丰富、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初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三、采取“参与式”教学

现代教育实践家认为,参与式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笔者借鉴这一方法,根据法治教育主题课的特点所推出的“‘参与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表达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从中产生新思想,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参与式”教学主要推崇两种模式。

(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模式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教学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原理一样,初中法治教育主题课更应采用这一种模式。小组的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必须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学习,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增强,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缤纷世界,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倍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记忆深刻性。下面以上法制教育禁毒专题班会课为例。

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班学生的个性情况,首先,制定好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流程。主要流程有:第一,课前要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好若干个小组(一般为四至五个小组);第二,设置好教学问题,如毒品的种类有哪些、吸毒有哪些危害、面对涉毒分子诱惑你应怎样做等,然后在课前把“问题”分配给各小组;第三,明确各小组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电视查找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拟好问题结果;第四,课堂上各小组发言并展示,小组互评;第五,教师点评和归纳。其次,按流程进行逐一布置落实,让同学们做好课前的准备。第三,在专题课堂中付诸实施。当然这也考验了我们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

如果教师采用了这种“参与式”教学模式去组织法治教育课堂教学,学生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学习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主求知的欲望不断涌现,学生个性得到较好地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增强,这就会使法治教育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表演式”模式

在初中法治教育专题课中,我们都会采取演讲、小品、表演、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当主角、当“违法分子”、当“受害者”、当“法官”等,让学生从不同角色的立场谈感受,让学生站在对立角色去谈看法或争辩,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当“裁判”,笔者把这种形式统称为“表演式”模式。如果教师采用了这种“表演式”教学模式去组织法治教育课堂教学,其会在初中法治教育有效性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下面以青少年模拟法庭为例。

根据初中法治教育的主题内容,教师首先让学生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等不同的角色,再讓学生查找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掌握“诉讼程序”,安排学生认真排练,让学生都能真实融入模拟法庭案件的审理中。最后,在学校大力做好“开庭”的宣传工作,并按时“开庭”。同时,学校也要把各班有严重不良行为倾向的同学选调出来,组织他们作为现场旁听者进行学习和感受。

当然模拟法庭也可以按年级“巡回举行”,这样可以组织更多的学生进行现场旁听。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功能,在各班进行同步直播,让学校的全体学生进行视频观摩。

这种真实状态的参与感给学生最大化的接触式体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在运用法律的同时懂得要守法。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初中法治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对学生法治意识和守法护法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只要我们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大胆创新法治教育模式,敢于实践,就能在初中法治教育中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有效的新课堂和新教法,为学校法治教育的高效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霞.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 .

[2]蔡样权.学习型教育研究[M].华文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实践案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