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法治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2021-08-09孙晓砺
孙晓砺
【摘要】学校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也需要将学校作为阵地,这就需要强化学校法治教育,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文章针对当前学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校;家庭;法治教育;法律意识
一、强化学校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法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中法治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针对个体展开法治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吻合,法治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奠定法律基础,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当前社会活动中,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活动都需要有法律作为基础,个体要想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观念,更多法律素质良好的公民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基于功能主义的教育活动需要由社会需求来决定个体教育内容,在倡导并弘扬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法律素质的重要性日渐显著,相关教育也尤为重要。
(二)法治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意义显著
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个体成长的敏感阶段,其生理与心理都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在无意识中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犯,或是自身权益受到侵犯,这就需要注重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提升提供帮助。学校法治教育开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法制观念,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为其学习与生活提供保障。此外,通过学校法治教育的开展还能帮助学生知法守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现代公民
在现代公民培养上,离不开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该项工作是提高社会稳定性的重要途径。法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公民法律价值、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法治教育中主要包括法律认知教育以及法治理念教育,还包括个体参与法律行为的相关教育。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合法性信仰,认可现行相关制度,并从内心愿意服从各项法律制度。由此可知,学校法治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民对社会制度的认可,为我国法律条文的推行提供保障。
二、当前学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
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专业的教师作为辅助,就当前情况来说,很多学校的法治教师数量较少,专业能力较为薄弱,很多學校并没有设置专业的法治教育课程,更谈不上专业教师的配备。绝大多数学校都将法治教育并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究其原因是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课堂设置与教师配备上都稍显不足,这就会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增加了部分法治教育内容,将德育与法治相融合,对学生的道德、法治、心理等层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养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还是将自身所熟悉的思想政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没有随之改变,而教材的改变也为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很多思想政治教师的法律知识储备较为薄弱,在教学中无法对相关内容进行准确理解,在向学生进行讲解与传授时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这都不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
提升。
(二)学生的思想认知不到位
学生是校园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对象,作为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与自控能力,要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通常来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个体行为的产生,如果学生无法找到准确的法治教育目标,就会产生学习中的认知偏差,影响校园法治教育的效果。受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法治知识的学习上产生了一定阴影,加上教师对法治教育的忽视,以及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的不足,都会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法治教育无关紧要的错误认知,影响个体的长远发展。尽管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思想知识、品德教育、法治教育等融合为一体,学生能够将其作为整体课程进行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法治教育的认知非常浅显。此外,很多学校的法治教育都集中在课堂时间,并没有对其进行拓展,且教学方法非常陈旧,法治教育课外活动几乎没有,学生的法治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法治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恹恹。
(三)学校法治教育没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现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进行配合,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要与之进行合作,产生合理效果。很多人在学生法治教育中错误地认为,该项工作需要有学校全权负责,家庭与社会并不承担任何责任;还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教育义务,没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相关责任,这就使得孩子的法治教育受到影响。不可否认,学校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专门机构,需要承担起学生的主要教育职责,但是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品格素养离不开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法治教育需要有学生父母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在学校法治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将学校与家庭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出更强大的教育合力,形成学校为主导、家庭为起点的有效法治教育体系,让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三、如何实现学校法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注重法治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有效的法治教育离不开专业的教师作为保障,面对当前法治教育教师资源匮乏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两方面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招录法律专业毕业生作为法治教育教师。目前很多法治教育课程都由思想政治教师来兼任,引进人才无疑是解决法治教育人才不足的便捷途径。专业教师不仅有着丰富的法律知识,还有着良好的法律意识,面对生活中的法律事件也较为敏感,能够将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此外,专业教师还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强的信服感,改变对法律知识的刻板认知。专业化的教师还能对法律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剖析,多角度阐述法律问题,帮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法治教育,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专业化培训。作为学校来说,法治教育的对象应当涵盖全校师生,而作为法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跟上法治教育的步伐。法治教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专业知识层面上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知识传授能力,能够对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科学应用;在能力结构层面上,要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将专业化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在思想观念层面,要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感。
(二)注重学生法治教育思想认知的提升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中实现主体的发展需要注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内因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外因作用的发挥需要有内因作为支撑。在校园法治教育中,学生是内因,家庭、校园等属于外因,只有学生个体积极配合,有着正确的学习认同感,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由此可知,学生教育需要有自我转化作为基础,在法治教育中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知,转变学生法治学习的状态与观念,唤醒学生学习实践上的主体意识。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往,受教育者就是自身的主体,这是由于学生具有独立的主观意识与主体性,不是教育活动的附属单位。作为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不是在教师与家长的作用下才形成某种习惯或思想。法治教育依靠外部力量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生自主吸收与内省,对其进行领悟与实践。
(三)强化学校与家庭联合作用的发挥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无论是在观念、行为还是在思想、心理等层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日常的家庭生活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等,因此,学校法治教育要注重与家庭教育的合作衔接,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法治教育环境,实现对个体的完整法治教育。学校的法治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这就使得学校成为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而良好的家庭氛围则会对学校教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美衔接,很多情况下家长的言传身教都胜过教师的口头理论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对法治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法律素养。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对家长进行引导,让家长重视家庭文化的构建,为子女树立起良好的法律学习榜样。此外,家长还需要注重自身法律素养以及法律意识的提升,为孩子创造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法治学习提供帮助。学校还应当注重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强化法治教育对家长的渗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工作中来。
四、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发展的基本道路,法治化中国的建设需要有法治素养公民作为保障,这就需要注重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是社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們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学校法治教育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意义显著,对整个社会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祎.论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理性价值及其实现—以“吴某弑母案”为切入点[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01):113-118.
[2]郭开元.犯罪预防视阈中的专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05):31-39.
[3]范娜.中职学校法治教育教学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05):45-46.
[4]程艳霞,陈瑶.中小学生法治素养现状、问题及培育途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06):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