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期望
2021-08-09沈嘉柯
沈嘉柯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于20世纪初期的《新青年》杂志,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隔着百年回望,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超前视野。
人的身体,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规律。身体先天条件好的人,自然很强壮。但强者仗着身体强,熬夜抽烟、胡吃海喝放纵自己,染上各种恶习,又不勤加锻炼,等待这个人的必然是越来越衰弱。
体育,是养生之道,也是自强之路。哲学家伏尔泰有言:“生命在于运动。”充分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调节机体代谢,有助于舒缓情绪,消除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我常在小区运动场上,看到老大爷们激情澎湃地挥拍打乒乓球,又时常看见广场上老奶奶们整齐划一地跳广场舞。他们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体育锻炼,不就是为了强健体魄,更健康地生活?
身体比较弱的人,科学运动,日积月累,保持良好习惯,就会强身健体,凭借人自身的努力逐渐从量变发展到质变。
强壮的体魄,对人的心志有着微妙的影响。体弱多病者,往往内心比较悲观软弱,看不到希望,人生计划也不可能趋向长远考虑。由此恶性循环,破罐子破摔,越来越糟糕。而热爱体育的人,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在改善人的精神面貌。
个人是这样,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早在1917年,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务后,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体育被排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我去大学和中、小学参观,发现很多学生个头高,营养充足,运动量比从前的青少年强太多。大学篮球场上,始终有人挥洒着汗水;田径跑道上,男女都不缺……
我在南京审计大学作讲座,台下有位昔日读者,站起来就问我:“沈叔,你怎么胖了那么多?”我很心虛,回答:“运动少,爱吃零食。”那个同学就大声呼吁:“一定要运动啊,保持青春。”我被这位学生的话鼓舞了,如今也开始游泳、跑步。
你看,这一代中国人说话更加自信,看待问题不用仰望他人,更加平视世界;这一代青少年,也明显阳光更多。这才叫由内而外的美丽。
在毛泽东心目中,“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这才是我们中国的新青年”。
今时今日的中国新青年,没有辜负他的百年期望。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敏宝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