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傍晚
2021-08-09刘杰
一转眼,我调到光明小学任教已经一个多月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暗中观察,我确认裴小卉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她的少年老成。虽然都是农村娃娃,但裴小卉细心老练,甚至稳妥得超出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该有的本真。
裴小卉,身材有点单薄,是班上个头最高的,鹅蛋脸上嵌着一个调皮的蒜头鼻子,一双杏核眼里闪现着若有若无的忧郁,这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我把心中的疑惑求解于数学老师吴倩。吴倩在光明小学任教已经三年多,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都有了解,她听了我的话,粲然一笑:“你的感觉是对的,裴小卉不是一般的学生,我下午陪你去家访,你就明白了。”
距离学校大约两千米的村西头,靠近村道的南边,有一座坐西朝东的红砖房,靠公路的一边,一道围墙中间留着个开口,除此没有大门。吴倩指了一下那个开口,说:“裴小卉家到了。”走进院子,我才发现房子的北面还有一间厦房,门口散逸出腾腾的热气,应该是灶屋。
我们走进正房,屋里没有人。左手一盘火炕,炕上的被褥叠放整齐,左边山墙上贴满了奖状: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模范班干部等荣誉,主人多是裴小卉,也有两张裴小华的。右边支着一溜半新布艺沙发,茶几上放着一个玻璃凉水瓶,三个玻璃杯,靠山墙支着个三开门衣橱,略显陈旧。靠正墙支着一个五斗橱和一个两格木柜,都显得沧桑老迈了,柜子上的几个坛坛罐罐倒是一尘不染。我们正准备转身出门,围着护裙的裴小卉出现在门口,看到我们,她愣了一下。
“小卉,你在忙什么呢?文老师来家访,我给他带个路。”
“老师,你们坐,我做饭呢,马上就好了。”裴小卉一边说着一边给我们收拾坐的地方。
“你爸爸呢?”
“放羊去了,也快回来了。”
“走,咱们看看小卉做饭。”吴倩拽了我一下。
厦房窄小,为了不影响小卉做饭,我们便站在门口看着。靠近门口的桌子上放着一甑笆刚出锅的馒头,热气还未散尽,暄腾腾,麦香味勾人馋涎。小卉忙着炒菜,还有一个碎女子往灶膛里添炭。吴倩说那碎女子是裴小卉的妹妹,我问小卉的妈妈呢?吴倩在嘴边竖起右手食指:“嘘,小声点,小卉她妈没了。”我心里一沉,莫名地悲伤起来。
小卉的饭做好了,蒸馒头、蒜泥豆角、炒洋芋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相信这是一个11岁女孩子的厨艺,我做了三十多年的饭了,至今蒸出来的馒头不是发黄就是碱欠粘牙,远不及裴小卉蒸的馒头。洋芋条搭配着胡萝卜和芹菜,色彩爽目,真是难得。就在我们赞叹之间,裴小卉的爸爸放羊回来了,一个身材中等、体型瘦弱、面容憔悴,眼睛却异常明亮的男人,头发多日没有梳洗了,一团乱麻似的。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吃饭,为了不影响他们父女吃饭,我们告辞了。
回學校的路上,吴倩给我讲了裴小卉的故事:小卉上一年级的时候,她妈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她妹妹才刚会走路。小卉的爸爸是入赘的上门女婿,患有严重的气管炎,不能受凉不能干重活,原本困窘的家庭突然间遭此变故,无异于雪上加霜,几乎到了绝境。就在小卉爸爸近乎绝望的时候,帮扶工作队的王队长和镇长寻上门了,他们不仅适时地送来了慰问品,还给小卉爸爸带来了好消息,鉴于小卉家的房子属于危房,镇上协调民政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村上具体落实,免费给小卉家新建三间砖木结构的房子。王队长还告诉小卉爸爸,为了帮助他家脱贫,他争取到了六万元贴息贷款,20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羊)和1只公羊已经联系好,等温棚羊舍建好就有专车送来了。
王队长和村主任领着十多名志愿者,自带干粮,用了一周时间就帮小卉家建好了温棚羊舍,21只小羊清脆响亮的叫声给这个冷清的家庭带来了生机。
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卉就是这样的孩子。看着爸爸起早贪黑地放羊,她从七岁开始就踩着板凳做饭,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年了,就连碎小的妹妹小华,打五六岁就开始帮姐姐择菜,烧锅。
“小卉刚开始学做饭,譬如和面放碱、炒菜的搭配,都是邻居家奶奶教的,大约两三个月后,小卉就能独当一面了。”
“你咋对裴小卉家的情况这么熟悉?”我一脸疑惑。
“我老公就是帮扶工作队的王队长啊!”
阵阵微风吹拂,淡淡花香醉人,乡村的傍晚,火烧云红遍了西边的天空。
刘杰: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华亭市作协副主席。在《人民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六十余万字,散文集《三友行吟》由戏剧出版社出版。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