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8-09陈盈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医护理脑梗死

陈盈

摘  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7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名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健康状况(SF-36评分)等。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脑梗死;针灸推拿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82-03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成为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也是神经内科收治的主要病种[1]。脑血管疾病以脑梗死最为多见。脑梗死发病后,大多数患者出现偏瘫,单侧肢体无法活动,需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恢复时间十分漫长,导致多种并发症[2]。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急性期的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以及后期的康复锻炼等治疗,但超过时间窗的患者常失去手术机会,只能进行药物治疗,随之而来的是许多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因此急需新方法来干预脑梗死患者,以促进其恢复,减少并发症。中医护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即探讨中医护理的护理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7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6.83±3.68)岁,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43~74岁之间,平均年龄(57.03±4.0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納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3];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理解并签署知情文件。

排除标准:①脑梗死累及到神志、语言中枢等无法进行沟通的患者;②合并其他器官的严重疾患或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给予饮食、用药、锻炼相关的指导,以及书面健康宣教。

观察组联合使用中医护理,主要措施:①由护士长牵头成立中医护理团队,统一接受培训,并经过理论和实践考核。每周组织会议,在施行中医护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定期进行考核。②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多种不适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可出现抑郁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言语鼓励和安慰,召开病友交流会,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此外,通过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分为肝气郁结型、心虚胆怯型、气阴两虚型,针对患者不同证型进行护理,使患者对疾病康复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③遵医嘱予穴位按摩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穴位按摩,主要采用揉、点按、捏、弹拨的推按手法,主要作用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局部点按取穴如昆仑、合谷、涌泉、手三里等穴位,2次/d,持续约20 min/次。

1.4  观察指标

1.4.1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量表[4]评估自理能力,主要评估的内容包括自主进食、步行、如厕、排便等日常活动的能力。最高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越好。

1.4.2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评估神经功能情况,最高分40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成正比。

1.4.3  生活质量

护理后,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由美国医学研究组研制的测评生活质量的通用量表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此量表共有8个维度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属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大类中,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CH)、活动(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该量表各维度得分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比较。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

两组患者刚入院时的自理能力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及护理后,两组自理能力均较前有所提升,但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两经治疗及护理后,两组NIHSS均较前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脑梗死患者的治療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脑梗死的治疗进展将处于平台期,但脑梗死患者实现更加全面的恢复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目前也有不同类型和方向的干预措施逐渐被临床发现并逐步应用,如食疗、中医外治法、物理疗法、中医护理等。中医护理是近年来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能够起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恢复和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积极效果。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首先成立了中医护理团队,聘请中医护理专业人士对团队进行了培训,培训结束后,严格举行了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并且在日常施行的时候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以提高中医护理技巧。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包括了中医情志护理以及针刺、艾灸和推拿按摩,均是较为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依靠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针刺、艾灸以及推拿按摩能够改善局部血流,调节大脑血流状态,兴奋神经细胞,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自我恢复[10]。此外,情志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信心,提升依从性,使患者坚持康复锻炼以及服药,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提升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综上所示生活中医护理对神经内科脑梗等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等都要极大的提升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加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等。中医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拥军,赵性泉,王少石,等.中国卒中营养标准化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6):113-121.

[2]刘宇,高倩,高宁,等.多学科协作对脑梗死后多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5):2391-239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张学敏,毕胜,张嗣敏,等.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脑卒中ADL能力的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2019,34(3):24-27.

[5]赵勇,汤其强,许啟伍,等.NIHSS评分联合DS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8,31(5):18-22.

猜你喜欢

针灸推拿中医护理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针灸推拿联合牵引在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析
基于能力本位构建《针灸推拿》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