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犁春泥禾满园

2021-08-09胡文艳徐侃

江西教育B 2021年7期
关键词:拖船春泥贫困生

胡文艳 徐侃

拖船镇中心小学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地处赣江之滨。拖船镇自古为商贾云集之地,往来船只在这里停泊,由此演变为集镇,拖船镇因此得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这里没有了往日的荣光,镇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却把子女留在家乡。于是,他们的子女便成了留守儿童。

当大多数教师以走出乡村学校为目标的时候,年轻的熊文却一心要往乡村学校里钻。她喜欢教留守儿童和贫困生,她说自己是春泥,泥土就应待在田间地头,滋养满园春禾。2017年,28岁的熊文来到拖船镇中心小学任教。

一、从叛逆女孩到人民教师

熊文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她言语亲和,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如果不是聊起她的学生时代,谁也不会想到,她曾经是个叛逆女孩;如果不是见到她班上那群活泼开朗的孩子,谁也想不到曾经的叛逆女孩也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温暖着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和贫困生。

为什么会选择当老师?这要从青春期的熊文说起。熊文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和熊文总是聚少离多,多年后,父亲依然坚守在乡村,熊文对父亲十分不理解。到了初中,熊文变得叛逆、迷茫,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对父亲有怨言,对一切排斥。这时,她的语文老师找到了她,像个知心姐姐一样找她聊天,开导她,为她拨开迷雾。久而久之,他们经常像朋友一样谈心,熊文有了倾吐的对象,每次交心都能使她豁然开朗。渐渐地,熊文发现老师的关爱对自己有这样大的影响,她突然理解了父亲,对父亲的满腹怨言逐渐变成了敬仰和自豪。从那时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便成了熊文的人生目标,她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像她一样幸运,当走在某段昏暗的成长之路上时,能遇见一个为自己提灯的人。初中毕业时,语文老师送给她一句话: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句话不仅陪她度过了青春迷茫期,也成为她后来人生路上的心灵良药。

2011年,大学毕业的熊文正式踏上教师岗位,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樟树市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校任教。回想起初到学校看见住宿条件后偷偷哭了的场景,熊文不禁笑了起来。她回忆道:“乡村条件十分艰苦,但那些在乡村学校宿舍与老鼠同居的日子,让22岁的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看清了前方要走的路。在这些日子里,我看见一个个自卑、内向、敏感的孩子变得开朗、活泼,我明白自己是被需要的。”

一个人在成为人才之前,必须先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品格健全的人,对于乡村孩子来说,爱心教育要放在知识教育之前。这是熊文的教育理念。

二、爱心+耐心,开一扇照亮心灵的窗户

2017年,因工作调动,熊文需从樟树市转到丰城市教学。当时,熊文只有一个请求,就是去乡村学校任教。熊文来到丰城市拖船镇中心小学时,接管二年级4班,班上一半学生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大多敏感脆弱、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加上缺乏家长管教,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他们经常被消极情绪裹挟。接管班级的第一天,各科老师都给熊文打“预防针”,让她做好教这个班的准备。原来,这个班上有一个叫家兴的学生,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各科老師也为他头疼。熊文却想会一会这个学生。

身上很脏,头发很长,是家兴给熊文的第一印象。熊文想快速走近这个学生,了解这个学生,她经常找到家兴,关心他的生活,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并提出想去他家里坐一坐,但被家兴拒绝了,闭口不言是他对所有人的态度,几乎没有人能靠近他。“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眼中满是自卑、警惕、迷茫。没有人看了会不动容,这不是孩子该有的眼神。”熊文说。一天放学后,熊文对家兴说:“老师带你去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喜欢的。”说着,熊文将家兴领进了镇上的一家理发店,理完发后,家兴看着镜子里一头清爽短发的自己,虽然没有说话,但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家兴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课间也不出去活动。学校开设了各类兴趣课程,熊文决定鼓励家兴加入鼓乐队。刚开始时,家兴十分胆怯、不自信,想退缩,于是熊文每次都陪着家兴去参加,一直鼓励他。渐渐地,家兴融入了鼓乐队。队员们都很乐意跟他一起玩,一起排练。看着家兴变得开朗、阳光起来,熊文倍感欣慰。经过艰辛的训练,家兴和队员们参加了宜春市首届少先队鼓号队比赛。家兴在日记本上写道:在熊老师的鼓励下,我第一次登上舞台。那一刻,我似乎打开了童年的万花筒,五彩缤纷,神奇而美妙。

慢慢地,家兴在跟熊文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慢慢熟悉了起来。有一天放学后,家兴决定带熊文去家里看看。家庭的贫困、父爱母爱的缺位,让熊文更加心疼眼前的这个孩子。看着家兴家里的情况,熊文带着家兴打扫了起来,并教导家兴要学着做家务。离开时,熊文对家兴说:“老师记住你家的路了,我会经常来看你的。”这些年里,附近的村民总能在这条路上遇见一个年轻的女子,提着水果和牛奶。现在,那个在校园里见到熊文喊“熊老师好”喊得最响亮、上课举手最主动的孩子,就是家兴。

其实,在熊文的班上,像家兴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熊文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温情信号册,册子里详细记录着班上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轨迹,她能随口讲出学生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及心理特点。对这些学生,熊文每天一次学习辅导,每周一次谈心,每月一次家访,每月与他们的家长通一次电话,她说自己是这些孩子的“代理妈妈”。在熊文的爱心和耐心的滋养之下,属于这群孩子的天真又回来了。

三、“知”助+资助,推一扇通往世界的门

一个学生在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一个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他接触的世界息息相关。熊文知道和她朝夕相处的这些孩子,大多会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出去打工,一代又一代人出去打工,一代又一代人留守,最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对于贫困生来说,“扶志”与“扶智”都很重要,但学生的志气与智慧该从哪里来?

“只有看见世界的广阔与美好,他们才能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向往,才会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并在心中生成志气。”熊文是语文教师,也是丰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她喜爱阅读、写诗,她有自己的带孩子们看世界的方式,那就是阅读。她告诉学生,在这个小镇里看不到的东西,在书本中都能看见。由于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较多,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校在晚上安排了晚间阅读课。除了每周一次的晚间阅读指导课,熊文还制订了专属于她和班上学生的读书计划,即每两年熟读一本经典著作。现在熊文正带着班里的学生读《论语》,学习一个人该有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熊文深知,这些品质只停留在嘴巴上无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才是关键。于是她将阅读与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品质。渐渐地,班里的学生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在融洽有礼的师生关系中,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尝到了甜头,他们自然能将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实践于行了。熊文还喜欢带着学生通过诗歌感悟世间的美,她喜欢创作诗歌,她认为诗歌是表现美的最佳方式。她会为拖船镇的一座乡村作诗,会为一次日落作诗,也会为某一次家访作诗……她想以这种方式去影响她的学生,培养他们一双善于观察世界、探索世界的眼睛。

“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善意,他们才会以回报之心反馈这个世界。”熊文喜欢发朋友圈,其中最多的是与学生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她想记录下学生成长的点滴;另一方面,她想通过她的朋友圈,为这些学生与外界建立一种无形的联系。渐渐地,她朋友圈中的很多朋友被学生的故事感动,为孩子们的行为点赞,自发地给学生提供资助。100元、200元,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每次收到资助,熊文总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学生家中。慢慢地,有一些专业的资助机构也加入捐助的行列中来。学生倍感温暖,也懂得感恩,熊文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代学生传达的感谢信。

有的爱,不喜浮华,却彰显出人类最高贵和最美丽的东西,就像朴实的春泥,虽然默默无闻,却滋养着一地的芬芳。三月的拖船镇春意盎然,位于赣江边的这所小学的孩子或许被时代印上了“留守儿童”的印记,但是他们也正在春泥的滋养下,向上生长,用力开花。

附熊文诗一首:

冬 日

时光的暖阳

拂进我的心房

无数的小细胞

开始嘭嘭嘭地活跃起来

斑驳的树影

稀稀拉拉地散落一地

角落里浮动的暗香

在空气中流转迷醉了一季

有人说向着阳光

忧伤就会倒数

而占据整个心灵的冬季

感受了世间的大爱和慈悲

我不是寒梅,是春泥

猜你喜欢

拖船春泥贫困生
王春香:雨沁春泥花自香
化腐朽为“春泥”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拖船技术加快“四化”脚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