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的折旧速度在加快

2021-08-09曾乔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7期
关键词:硬核财务报表高管

曾乔

2021年以来,不少企业家有这样的感受:以前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业務,“一招鲜”可以十年都赚钱;但最近明显感觉,产品上新、模式创新之后,好像一两年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有人称之为“内卷”,但在我看来,“内卷”的背后是“创新的折旧速度”正在加快。

折旧,本来是一个财务上的表现,指的是资产折损,某个资产一次性投入,成本可以分摊到五年,甚至十年。在十几年前,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资产是企业赚钱的核心来源,因为供不应求,有产值就意味着有一切。在科技时代、服务业时代,创新也变成了一种资产。

一个企业要创新,就得投入费用、脑力、资源甚至时间。但在财务上,对创新这个概念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指标来衡量,到底体现到财务报表上什么是创新能力?研发费用不完全表现为创新,无形资产也不完全等于创新,商誉更不等于创新。可以确认的是,对当前的新科技、新服务公司来说,创新无疑是一种核心资产、一种隐形资产、一种非货币化的资产。这种资产会带来企业竞争优势,优势会带来现金流。但现在,在企业竞争的一线,人们明显地感受到创新这个资产正在加速折旧。

创新折旧的时间越来越短,不论是产品还是模式,但凡有小创新,只要验证有效果,立马一堆人跟进。一个直观的例子,比如社区团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每家商业模式几乎一样。创新不够,运营来凑;运营短板,资本来补,各种大佬都纷至沓来,其实都是在存量市场中不断搏杀。再比如美妆行业、电动车行业等,无不如此。包括我自己所在的知识付费领域,一旦有模式创新,马上就有人跟进。

创新折旧加速的一个直接体现就是在某个领域中,一些创新的企业崛起的速度特别快,但是因为创新折旧的速度也在加快,所以可能它们倒下的速度比崛起的速度更快。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创新(尤其是非硬核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无法持续。

创新折旧加速在未来可能是一个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它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让每个人、每家企业都没有了安全感,因为以前创新管10年,现在创新管10个月,10个月之后就得继续创新。

面对这种趋势,无论是创始人、高管还是普通管理者甚至员工都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随时做好自我革新的准备。这些年来,我接触过不少企业,我发现那些走上失败的企业,都先从思想上产生懈怠开始,其次变成流程上的懈怠,然后是产品竞争力的懈怠,最终是财务报表的崩溃。因此,如何让那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高管们,心无懈怠,这不亚于一场企业内部的思想革命。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意味着有一大批思维陈旧、动能不足的企业家与高管要被淘汰。

有了思想上不断迭代更新的认知,企业还要进行持续创新,把持续创新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底层竞争力。就好像自己做的事情虽然别人也能做到,但是每次都能快一步,一次快,次次快,持续的创新带来的进化能力,也能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当然,这种持续的创新最好是硬核创新。现在唯一能够抵抗“内卷”的就是硬核创新,你必须能做别人做不了的,而不是简单做别人还没想到的。别人没想到的,一看你做了他就想到了,所以常常有种说法,“创新最后就是一层纸,捅破了就破了”,但仔细想想,创新的壁垒如果只剩下一张纸那么薄,那还真是不够硬核。

总之,创新折旧加速带来的结果,不是不要创新,而是要更快创新、持续创新及硬核创新。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硬核财务报表高管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财务报表分析法在中小企业管理诊断方面的应用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硬核”火遍网络,意味着什么?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