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好县域家校共育“带传助”三字经

2021-08-09马立新

江西教育C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课题

马立新

家校共育既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索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新方法,努力解决家校共育谁来共育、共育什么、如何共育等问题,努力构建政府主导、课题带动、专家引领、家长参与、教师先行示范的家校共育新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笔者认为,念好县域家校共育“带传助”三字经能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下面笔者具体谈谈“带传助”的具体措施。

一、 “三带”联动,营造家校共育大环境

“三带”联动是指政府带动、课题带动、学校带动,形成以政府主导、课题带动、学校引领为模式的“家校共育”新局面,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是政府带动,地方政府是各项工作的主导者,在家校共育上可以成立县、乡、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及流程,制定工作清单、目标及督查措施等,使家校共育工作得到多方支持。其次是課题带动,县级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成立家校共育研究室,通过课题带动家校共育工作走向新阶段。为调动各校积极参与家校共育研究的积极性,教研工作室应积极承担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并在县直中小学、乡镇所在地中小学设立市级子课题研究项目,形成主课题带动、子课题驱动的研究格局。最后是学校带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最为密切。学校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校情,出实招、重实效,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如构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育体系,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家长微课堂”,还可邀请有特长的家长为学生授课,实现家校的有效沟通。

二、 “三传”并重,全力“孵化”好家长

家校共育的效果如何,家长的素养和能力至关重要。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内容,要“孵化”出好家长,应采取传经验、传做法、传收获的“三传”措施。

首先是通过专家讲座传经验,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大讲堂”专题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做家庭教育学术报告,给家长传授经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其次是通过家长传授做法,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土的好家长,组成家校共育宣讲团,每月举行一期“家长大讲堂”主题活动,为家长传经送宝。本土优秀家长的做法可信、可循、可用,对其他家长的影响很大。最后,通过微信平台传授收获。学校可以利用家校共育的微信平台,创建“你说、我说,家校共育晒收获”主题活动,教师、家长都可以参与,鼓励他们将家校共育的经验分享至微信平台,供更多的家长学习、交流。交流平台的搭建能增强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自信心、成就感,展示家校共育的正能量。

三、“三助”并举,构建家校共育新格局

首先是通过教师助力家校共育,针对部分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一帮一”的帮扶对策,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成因,指导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家长知道家庭教育育什么、怎么育,从而促进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来说,家校共育赢得家长的支持,能减轻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是通过志愿者助力家校共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号召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志愿者活动,让志愿者和留守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对一”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填补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的缺位,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性。最后是通过特色活动助力家校共育。学校可以每学期开设教学开放月,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提出建议;另一方面让家长广泛交流育子经验。学校还可以组织“走进千家万户”家访活动,让教师在家访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制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感悟各行各业的价值,体会父母的辛勤劳作,感悟人生。◆(作者单位:河南省修武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课题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