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树红梅立风雪
2021-08-09胡荣锦
胡荣锦
1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这首五言短诗,是陈毅《冬夜杂咏》组诗中的一首。它描写了冬天到来的时候,其他的花都耐不住寒冷而凋谢而看不到踪迹,只有红梅不畏严寒,迎霜傲雪地绽放。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人们一般拿红梅喻人,赞叹不畏困难险阻的品行。
陈毅这首诗一经流传,便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广为传诵。
2
1960年,是中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面临危机。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
在这危急关头,党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迎接困难,奋勇前进,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逆流。
陈毅的《冬夜杂咏》组诗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写成的。它既袒露了作者的胸怀,也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写照。
《冬夜杂咏》是一组借物咏怀诗,《青松》《红梅》《秋菊》等篇,是通过对这些抗暴耐寒花木的歌颂,赞美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含羞草》《亡羊》等诗,作者对修正主义者的不讲原则、丧失立场表现了极大的轻蔑;《长江》《三峡》《故乡》则是对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及不可阻挡的革命潮流的赞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
诗如其人。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毅元帅的形象——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从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淇《梅》)表现的是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志趣;“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抓住了梅花在百花中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写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武夷山中看到梅花,涌起国破家亡的哀痛,他用冒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作为儒帅的陈毅自然熟悉这些先哲的咏梅诗,同时作一代名帅,军人的气质让他笔下的梅花与旧文人的梅花是大异其趣的。“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在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时,寄托了自己坚贞的爱国思想。因为他相信,在经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之后,更能見出梅花顽强、高洁的本性,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他深刻的人生感悟。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梅花顽强的品性绝对经得起困难考验。正是这样坚定的信念,使这首诗洋溢出饱满的英雄气概,带给人们无穷的启发和激动。
4
陈毅的“红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通过写红梅傲霜斗雪的性格,歌颂经受严峻考验的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这首诗画面鲜明生动,字少句短,很有风骨,在斩钉截铁的用语与含蓄蕴藉的内容之间,在冷峻顽强的形象与飞扬凌厉的热情之间,在风雪的暴虐与红梅的抗争之间,营造出诗的张力,加大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该诗发表以来,广大读者被红梅的精神、力量、品性感染到。不屈的“梅花精神”,正是作者的人格、作者的胸怀,也是那个时代的英气与豪迈。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陈毅诗词选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