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21-08-09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用中国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
中国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对各国企业而言,最大的发展机遇还是在中国。自2008年起,中国每年对世界的增长贡献达到30%,未来的中国也一定会继续成为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市场,对世界增长的贡献也一定会保持在30%甚至更高。第二,中国经验可以形成新的理论,更有效地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 同为发展中国家,来自中国的理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会比发达国家的理论更具参考价值,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实现追赶上发达国家的目标。我相信,以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作为参照,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可以实现。那时,世界市场会更大,企业家们的机会也会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
到2035年中国要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改革。第一,进一步完善注册制的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改革。第二,要推动开放。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境外投资者占比只有3.5%,这个比例非常低,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不匹配,未来中国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个人认为将逐步由现在的3.5%提高到15%左右。第三,进一步完善法制。要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没有法制的完善是实现不了的。我确信到2035年,中国资本市场应该说已经全面开放,应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一个财富管理中心,至少是之一,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财富管理中心,是全球投资者都会配置的一类资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数字赋能提高新型消费效率
当前,新科技革命很大程度是AI、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合革命,而且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物联网能真正使供应链开始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使供應链越来越短,越来越有弹性和韧性,越来越能满足小批量定制化和小众需求痛点,也能带来更好的供应链收益。不过,我认为下一步这种商业模式将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转型。一是如何满足新生代个性化、多样性、更讲究主观体验的新需求;二是如何使数字赋能进入生产端、供给侧,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三是如何在全球化收缩、贸易投资减速、供应链重塑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消费互联网和智能物流出海。因此,相关企业仍需要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去满足新生代对新技术、新业态的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资产管理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如何更好地联接标准化市场与多样化的非标准化需求。我国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发展以“自上而下”为主,注重集中、标准化的外部构建,较少从相应市场需求由市场自发“长”出来。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并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多样化的非标准化需求,这就需要发达的中介来弥补标准化市场与非标准需求之间的差异。二是如何对待金融中介和服务中介的问题。响应市场需求,联接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金融创新,既可能只是一般的中介服务,但也可能会涉及现金流的特性变化,即具有一定的金融特性,成为“准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服务”。因而,如何平衡所有金融业务都需要牌照,都需要穿透管理和市场自发创新之间的矛盾,这个可能涉及未来节点金融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