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壁画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2021-08-09张家宁

艺术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

摘要:壁画曾在久远的历史中充当传达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在现代观念艺术的冲击下,传统壁画艺术通过革新材料和形式焕然一新,作为装饰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继续发挥文化传播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充斥着繁多信息的环境,需要探讨壁画装饰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型结合方式。

关键词:壁画艺术;公共空间;城市壁画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在城镇化背景下,人们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1],同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呼声逐渐高涨,城市壁画作为展现城市精神的重要工具,在欧美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相比之下我国城市壁画相对滞后。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如何更好地应用并创新壁画装饰艺术值得探讨。

1 壁画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现状

1.1 壁画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城市壁画一般通过依附在公共空间建筑立面来表现艺术,在立面直接进行绘画或雕塑。

公共空间承担着聚集人群的功能,它和壁画都具有公共性[2]。作为大众共享的文化空间也具有交互性、艺术性[3]。城市壁画与公共环境的建筑风格相契合,同时赋予公共空间文化属性。由西方基督教堂、石窟[4],中国古代陵墓、宗教祠堂中的壁画可以看出,壁画艺术与建筑空间、公共空间融合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依而生[5]。

1.2 壁画应用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壁画大量出现。目前我国城市壁画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主题单一,内容陈旧,缺少自主创新[6],或刻意追求宏伟和豪华,画面华而不实,缺乏人文精神的表达,流于形式;在表现上,多是传统的壁画形式,模式单一,难有创新和突破,更重要的问题是在壁画创作的前期没有进行良好的规划,导致与环境不协调。

在20世纪50年代,景观艺术蓬勃发展,随后美国兴起了涂鸦艺术,融入创意广告等大众文化,渗透到了民众的生活中,把艺术带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同时改变了城市面貌。同时期欧洲也出现了大量城市壁画,为死气沉沉的工业城市注入了一股活力,帮助形成城市文化,吸引新居民入住社区。这些壁画艺术更多源于市民的自然要求、艺术家们对于枯燥城市生活的不满,以艺术化生活为目的而创作[7],从而迸发出长久活力。

现代城市壁画在考虑与建筑质地相依存、与环境相依存的同时,内容要从自身文化切入[8],学习传统壁画和中国画的构图技巧,充分利用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此外,以人为尺度,与居民生活相关[9],并且追求高雅的文化品位,才可以使城市文化认同深入人心,成为城市视觉符号[10],充分发挥壁画在公共空间中的审美[11]、教育功能,助力城市文化建设。

1.3 城市空间中壁画的作用

壁画创作手段多样,有广泛的应用和装饰用途,使其在城市环境中可以占据一席之地。壁画装饰公共空间,在提供艺术装饰之外,也能赋予空间一种精神寓意,在西方基督教堂中与宗教相关的壁画,强化了场特有的属性[12]。它不仅代表城市精神与历史文化,还反映地域大众的精神面貌[13]。在人流来往的车站、广场,相应的壁画作为公众设施体现出人性化,赋予场所内涵,给观者带来艺术享受[14]。公共壁画具有美育和展现人文思想的功能,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培养[15],同时传授人知识,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下,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在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要求也提高。壁画艺术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品位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国城市存在同质化问题[16],不同城市的不同壁画装饰有助打破这个困境。壁画的信息传播过程是间接的,这些壁画宣传了本地文化[17],城市的文化底蕴通过壁画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当地人的本地文化认同,也帮助游客感受这一空间的文化氛围。在公共壁画上宣传公益广告或信息[18],相比传统媒体宣传,更贴近公众生活,符合壁画传递人文精神的属性[19]。城市旧改工程中,壁画装饰也是一个可取选项[20]。

2 城市公共空间中壁画艺术的表现

2.1 表现载体

传统壁画具有教化或彰显皇权的作用,有广大的受众并深入人们的生活。然而在现代化过程中,壁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被束之高阁,社会影响大不如前。各种外立面平滑的现代建筑出现[21],或单纯使用建筑材料进行装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壁画。然而,现代建筑却给壁画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各种公共空间出现,如地铁站的长廊、机场大厅、城市广场等室外空间,室内的承重柱、外立面、阶梯,都可以作为载体,需要进行实际分析[22]。

2.2 表现材料

壁画通常不同于其他畫种,不拘泥于材料,表现方法的范围更加广阔,也更具视觉冲击性。一般来说,壁画的制作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也随着地域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23]。传统壁画会使用木刻、油彩、湿壁画等较为简单的方式,现代壁画的装饰材料更丰富[24],随着表现材料的变化和丰富,突破了传统壁画的二维形式,形成了多样的风格。

在现代的壁画创作中,综合材料得到大量使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京首都机场完成了综合材料充分应用的大面积壁画绘制,除了传统陶瓷等材料[25],融入了纤维、棉麻等新材料,还融入了声、光、电波等科技元素。这些创作丰富了壁画的呈现样式,改变了大众对于壁画的固有印象。

2.3 表现技术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给城市装饰带来变革[26],现代技术在城市壁画中的应用对壁画创新而言是新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实现的动态壁画,包括机械装置,声、光等元素,在城市壁画中得以实现,丰富了观赏者的体验[27]。其中,3D建模技术通过电子设备实现,逐渐取代了传统壁画的草图绘制媒介,提高了精确性和效率,也符合壁画创作多元化发展方向。

2.4 现实案例

地铁站作为城市人流集中的交通枢纽,壁画在地铁站中的应用可以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28]。北京地铁建国门站临近北京古观象台,其地铁壁画《中国天文史》也融入了天文元素。该壁画使用陶瓷材料,突出了有视觉特色的天文器具等物件元素,结合中国的天文历史,造型典雅,在豪华大气的同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发挥了壁画的文化传播功能,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29]。(如图1所示)

2020年,上海山海关路外墙的壁画吸引了行人的目光。这组壁画借助原有载体的结构而绘制,与环境相融,将过去上海弄堂、黄包车等历史画面再现,加以复古的配色,同时共享单车等现代元素的融入呈现出上海古今文化交融的城市底蕴[30]。原本冷清的街道在这组壁画的映衬下,重新焕发生活气息。(如图2所示)

3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区域间的交流逐渐深入、密切,物质文化日益丰富,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加迫切,面对的文化也更加多元。壁画艺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吸收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时,必须坚持其基本的公共性和装饰性。坚持以大众审美取向为基准,并结合大众文化,以提升大众审美趣味为目标,同时尊重历史和生态环境。立足于公共空间,传播艺术之美。壁画的研究及运用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大众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通过建设城市壁画激发文化创意产业活力,推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2] 魏思雨.论南京地铁一号线《灯彩秦怀》壁画艺术及历史积淀[J].大众文艺,2019(18):131-132.

[3] 朱瑞雪.论现代都市中的公共艺术——南京地铁一号线三山街站壁画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9(18):121-122.

[4] 曹静文,孙献华.坦培拉与岩彩画在壁画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8):87-90.

[5] 周卫臣,孙献华.浅谈敦煌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8):63-64.

[6]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7] 黄晨玥.浅谈彼得·沃克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0-101.

[8] 张彦锋,王小柠.民艺符号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以贝聿铭的作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8-99.

[9] 张晓晶,吴东蕾.城市微更新时脚下对大油坊巷片区的改造研究[J].藝术科技,2020(15):103-106.

[10] 王碧洋,朱宇婷.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主题壁画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99-100.

[11] 尤心培,李雪艳.建筑构件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以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63-65.

[12]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13] 马胡勇.浅谈以民国元素为主题的地铁壁画[J].大众文艺,2019(18):67-68.

[14]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15] 管佩弦,李雪艳.南京新街口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研究[J].艺术科技,2020(13):105-108.

[16]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7] 陈芊慧,孙云鸿.浅析江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7-78.

[18]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19]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20] 王奕,祝遵凌,朱仙美.地域振兴:从浦口火车站到筑波科学城[J].艺海,2020(4):156-157.

[21] 郭贝,蒋晖.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20(8):85-86.

[22]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2-93.

[23] 董佳琪,李博.明清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纹样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2-83.

[24] 陈佳滢,吕向虎,吕兆成.塑料在室内环境中的设计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0-51,54.

[25] 杨荟,李雪艳,陈玮.陶瓷在南京地铁中的设计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108-109.

[26] 黄维彦,吴昊. BIM在国内建筑工程内装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艺海,2020(07):138-139.

[27]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28] 石鑫源.南京地铁站壁画所体现的人文情怀[J].大众文艺,2019(18):64-65.

[29] 季优铭,朱宇婷.南京地铁站壁画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94-95.

[30] 罗云,叶洁楠.旧工业厂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有机更新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20(7):22-25.

作者简介:张家宁(2000—),男,河南济源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
试析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及措施
公共空间突发事故灾难逃生应急导识研究现状
公共视觉传达系统在历史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