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现存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研究

2021-08-09李春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案例教学信息技术

李春梅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课程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并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教学模式被推广,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在这些方面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活力,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责任学科,我们应该深入找到现存的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求改变和解决目前的状况与问题,提高最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素养  案例教学

伴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开始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接受方式也在变,从事教育的人开始围绕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时代需求,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接踵而来,翻转课堂、问题驱动、案例实践、交互式教学等等。即使是有着严峻升学压力的高中,也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不断探索和实践更适宜的教育教学模式,但这一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却呈现的异常缓慢,很多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课远远没有表现出学科本身应该体现的时代性和活力,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师认真的反省并且改变。

高中信息技术课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导致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

众所周知,在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学习的目标都是高考,但高中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自然就会沦为一门副课,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都不重视。

学校层面,首先,投资不足,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室数量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求,后期的维护和设备更换也不能得到保证,硬件设施的短缺和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的上课质量和效果;其次,上课时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在排课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高考科目课时不够而挤占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导致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时间不足,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再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必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术,尤其是新课程教改以来,还需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的提升和改变需要培训,但是相对于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高考科目教师,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接受的培训就少而又少。然后,考核机制不够严谨和完善。因为是非高考科目,所以学校也会相应降低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效果的考核精度,除学业技术水平测试外,大部分学校都不会组织专门的考试,学校通常都是以比较粗放的方式,例如出勤、作业、学生打分等方式随意地进行考核,使得教学效果优劣很难得到显现,付出的努力也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到校工作后,凡是与计算机有关系的工作都会安排给信息技术教师,而随着校园信息化,管理和维护的量都在加大,他们要负责全校的网络维护、电脑维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各个处室的数据分析、学生考试试卷处理、学校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发布等等,真的是全能手,可是全能手的背后是专业技术的荒废,工作性质的复杂已经让信息技术教师慢慢淡忘,他们首先是一名教师,课堂才是他们的主战场。

学生层面,首先是对于信息技术课价值的认识不足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信息技术课,在高中学生眼里,不就是学习电脑的一些简单操作,又不是高考科目,不影响高考成绩,所以很多学生就把每周的信息技术课直接当成放松娱乐课,在操作练习的时候总是偷偷打游戏、上网或者看电影等等,做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即使把这些功能都限制了,他们也不会认真练习,还是胡乱玩一会就结束了,课堂作业也很难有效、及时的完成,更别谈让学生课后花费时间练习操作。这就使得学习的效果很难巩固,没有长效性,久而久之,不论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好,低效的课堂教学也罢,结果基本没有区别,老师们也就不愿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去努力研究了。

家长层面,高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如果在电脑前花时间完成信息技术作业或是因为兴趣多做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家长一定会立马叫停,甚至有些学校开展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活动,家长都强烈反对,认为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基于以上的三方面情况,信息技术教师难免会受到影响,导致不愿在教学研究方面花心思,也不会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不足。对于信息技术课,虽然在高中,客观存在外部评价不利的事实,但作为教师自己,不能人云亦云,上升到做人的层面,亦是这样的道理,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依附于别人的评价,在周遭不重视的情况下,对自身的认可非常重要,在高中阶段,与信息技术教师一样的还有很多,比如音乐、美術、体育以及教辅工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高考教学中,但是大家都在为培养一个具有健全品质和人格的高中毕业生做出了努力。

2.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知不足。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是信息素养、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高中每门科目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但是相较于其他科目,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更为深远。高中毕业后,学生会学习不同的专业,有些学生也可能直接走进社会选择就业,高中其他科目的核心素养会因为他们学习的专业不同或就业岗位不同而影响减弱,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不管你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你的学习,你的工作,你的生活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它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门学科的价值。

三、信息技术课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无案例教学,教学过程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有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是没有案例的,直接机械的讲解每一个软件中按钮或是菜单的作用,然后演示操作步骤,接着学生开始练习。学生会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些都试一下,只要能操作到相应的界面显示出来,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之后便无所事事。这样的练习,实践力是不够的,例如画图软件中的铅笔功能,学生会用这个按钮画出线来和学生可以用这个按钮画出一幅图画作品来,这之间显然有很大差距。所以,无案例的练习,目标性、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样的课堂既不能吸引学生,也很难实现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2.有案例教学,案例设计不足,缺乏吸引力和深度。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都会使用“问题驱动法”上课,上课前先提出一个案例,然后围绕怎样去实现案例,指导操作方法,之后学生去实现案例。这样的教学方式本身是非常好的,每节课学生有一个具体的练习目标,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这里,案例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画图软件的练习,让學生每人画个彩色立方体和让学生设计一个班徽;Word软件的练习,让学生做类似于学业技术水平测试的考题,和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出版一个小组电子杂志,案例选取的不同,得到的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案例选择和设计上,教师一定要非常用心,既要迎合学生的喜好,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的案例才会具有生命,紧紧地吸引学生。

3.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新课改下,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在高中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得到普遍的推广。但是,很多信息技术课却还是一个人对一台电脑,在一个布满网络的空间里被完全隔离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单元,课堂的组织形式太单一。信息技术的课堂也完全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完成案例,举行一个小型的展示会,然后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会让学生有更好的参与感,无论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目的都是为了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愿意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没有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作为第一目标。高中的每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也有自己的核心素养,可是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学习和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忽略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各种软件的操作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一个手段,但不是全部,否则,学生上完信息技术课后得到的唯一收获就是会使用一些软件,这样的信息技术课是失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学习的软件明天可能会有新版本,或者有些技术会被新的技术替代,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很小,但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虽然时间短,但他却是与社会发展最紧密相关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高效案例的设计,丰富有趣的信息理论课,参观信息化相关的展览,组织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他们要有信息素养;在他们心里埋一颗科学创新的种子,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准确的评价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这些才是信息技术课最大的价值体现,但是这一部分,被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忽略了。

总结

高中阶段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深度挖掘自己学科的价值,学科价值的认同度和体现可以来自多个方面,有很多优秀的案例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例如辅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参加全国竞赛,把信息技术和高考完美地结合起来;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学校活动、社会热点问题、传统节假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设计项目,比如给学校的运动会或学校活动设计电子海报,制作自己的考试成绩分析数据表,编写程序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出好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去做、动脑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光辉. 信息技术课中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A].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 2004.

[2] 秦燕春.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案例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