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动机分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1-08-09汤允凤阿依派丽·阿不都喀帕尔
汤允凤 阿依派丽·阿不都喀帕尔
【摘要】语言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及对语言能力获得的强烈愿望,它从内部推动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现状及其成因。研究发现由于自身学业基础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呈现“工具型”特点。因此,教师需依据学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智能教学平台,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21-03
【本文著录格式】汤允凤,阿依派丽·阿不都喀帕尔.基于学习动机分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121-123.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学习动机理论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DJG2018-04)。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全面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已成为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关键之举。这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增强中华认同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推进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全面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双语教育。这标志着新疆进入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普及的新阶段。
笔者作为新疆高校教师,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及研究工作。通过长期观察,笔者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持久性差、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等诸多现实困境。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专业发展,并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预期从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这一关键性心理问题入手,探索现实困境背后的原因并试图找到破解的途径,通过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和完善,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以“工具型”型为主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现状及成因分析
学习动机是个体引起与维持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促进个体维持学习行为并取得预期效果①。Gardner和Lambert(1972)认为语言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工具型”学习动机,即把语言当作工具达到学习者的某种实际目的,比如通过外语学习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二是“融合型”学习动机,即通过语言学习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比如外国友人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为今后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改善奠定研究基础,笔者选择了个案研究范式,选点新疆S大学,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展开质性研究。随机抽取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状态,并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及形成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呈现的总体特点是以“工具型”学习动机为主,具有“融合型”学习动机的学生极少。90%以上的访谈对象表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达到普通话测试标准、通过专业课程考试、完成毕业论文撰写、找到理想的工作等。
其中学业水平偏低且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学习目的则更加实际,比如为了按时保质地完成日常课程作业,或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学习。来自南疆农村的G同学这样描述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状态:“我刚来学校的第一年在预科班学习,那年我参加MHK考试,得了三级乙等,我非常高兴。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我还是感觉非常吃力。我的听力不太好,上课时我觉得老师讲得特别快,我基本上听不懂老师说些什么,一节课就这样晕晕乎乎混下来了。然后我再找学习好的同学借用他们的笔记,下课的时候,查着字典,问同宿舍的同学,让他们帮我翻译和解释上课的内容。我现在拼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听懂老师讲课,顺利通过专业课程考试,不要补考就非常满足了。”由此可见,对学业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能够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取得学分,顺利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直接动机。偏低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基础,已经限制了他们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升已经占据了他们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和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因此“融入型”语言学习动机,在他们身上没有产生的条件和可能。
而对学业成绩水平较高且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是否具备“融入型”动机呢?通过研究发现,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访谈结果显示,这类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目的集中在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拓展人际交往范围,开阔个人视野等方面。比如R同学出生在乌鲁木齐,自小在国家通用语言交际环境中成长,家长也具备较强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R同学表示:“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了二级乙等,MHK考试获得了四级甲等。所以,我很想争取当一名老师,我的这些测试成绩也基本达到了教师招聘的门槛了。所以,比起其他同学来说,我在学习上,还有找工作上的压力还是比较小的。不过以后当老师,要想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还是要好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而且,我学好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够让我更好地和周围的人进行人际交往,扩大我的交际范围。国家通用语言的书籍资料非常丰富,通过阅读可以让我进一步扩大视野。以后出去旅行,国家通用语言掌握得好,也会非常方便。”从R同学的陈述内容分析可见,对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较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学业上的压力明显较小,他们本应该有更大的可能性产生“融入型”语言学习动機。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更为现实的需求中,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对更深层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化内涵的学习没有表现出更高的兴趣。这就导致“融入型”的语言学习动机在学业成绩较高的学生群体里也没有表现出来。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当前,国家正大力倡导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广泛关注。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针指导下,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现状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助于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获得更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
(一)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导激发学习动力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被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实践者广泛认可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特定的语言学习任务来展开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掌握一门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的结果。因此,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紧密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客观学习需求,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教师充分掌握学情。一是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基本水平,包含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运用能力。二是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
第二,语言任务目标的设定。语言学习任务的设定需要在预期的课程目标设置和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实际需求中找到一定的平衡点。语言任务的设计,既能满足专业课程标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获得普通话测试证书以便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那么教师在语言学习任务设定时,就可以通过强化语音知识学习,并兼顾标准语音能力训练等来达到课程目标与学生需求的契合。
第三,语言任务内容的选择。语言任务的内容即学生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语言学习行为和需要参与的语言活动,换言之就是 “做什么”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内容的选择时,需要紧扣语言学习任务目标,选择当代大学生集中关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紧贴学生实际生活并与学生未来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对学习任务难度的畏惧程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当然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第四,语言任务程序的制定。语言任务程序即学生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具体步骤,换言之就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怎么做”的问题。比如具体的语言任务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的时间分配、先后次序等。不同的语言任务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堆砌,而是通过成系统的语言学习任务的完成达到國家通用语言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语言任务程序的制定需要遵循连贯性原则,要充分考量不同语言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五,语言情景的创设。语言环境是语言能力获得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保证学生语言学习任务的顺利达成,教师需要创设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比如语言交际的语境,课堂语言任务的组织形式等。语言情境的创设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所训练的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同样得到有效的应用。
以上即为“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构成要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第一,需要明确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教师既是语言任务的设计者,也是语言任务的监控者、指导者,也可以是语言任务的参与者。明确的师生角色定位有利于学生高效、顺利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第二,语言任务设计在整体上需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尽可能为学生独立的语言学习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的任务型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通过语言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多样的语言活动设计,不仅能够产生语言性的学习结果,同时能够获得非语言性的学习结果,比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优势辅助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教学
新时期客观教学环境的改变已经在倒逼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线上教学开始大规模普及。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在课堂面授的基础上,将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发挥网络教学的碎片化的特点,在重新梳理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借助钉钉、雨课堂、MOOC、课堂派等智能教学平台,覆盖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各个环节,充分把握学生语言学习全程轨迹,刺激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氛围,帮助大学生建构自我语言学习系统。
首先,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资源的准备,设计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通过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课下自选时间完成任务并提交。其次,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前语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调整教学重难点,并点评课前学习任务,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课上结合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参与式学习。学生结合本人语言学习基础和课前学习任务反馈情况,积极听课,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关注。再次,课后推送复习任务,帮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教师及时利用教学平台批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运用能力。
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教学策略的完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信息传递的媒介,在保持传统课堂案例教学、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方法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线上自主学习、随堂测试,实时互动等功效,实现传统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结语
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学习动机现状,系统探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提升的教学策略,不但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动机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质量,并为其他高校的相关教学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有效促进新疆少数民族高等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注释:
①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2-123.
參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方晓华.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双语教育研究,2017(4).
[3]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5).
[4]戢广南.如何认识各民族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J].中国民族教育,2019(12).
[5]Richards J.C &Rodgers, 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汤允凤(1979-),女,安徽怀远,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阿依派丽·阿不都喀帕尔(1996-),女,新疆乌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