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视角下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
2021-08-09王爽
王 爽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旅游产业作为综合型产业,其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带来一定的区域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综合辐射带动效应,从而拉动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内循环。 “内循环” 战略的提出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且拥有滨海旅游、历史遗产文化旅游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等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年)》中指出全省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综合统筹管理,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那么如何利用经济内循环的大背景,促进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方面。Yoo Ri Kim等以英国为例,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集聚经济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集聚经济在特定区域内对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Ainhoa Urtasun等以西班牙50个省为例,构建旅游产业集聚评价指标以及旅游规模和集聚的旅游评价函数,并分析旅游产业集聚对社会福利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破坏既定经济或社会环境的情况下,旅游目的地可以维持的承载能力存在边界或最大阈值。Li-Yu Chan等从集聚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和旅游服务业的经济地位及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提高集聚性有利于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创造区域性就业。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集聚也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在旅游业集聚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模式方面,刘少和等人通过实地研究和文本规划方法,分析了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游憩带旅游业集聚发展路径模型。谢燕娜等在分析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概况、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不同集聚区发展模式的核心驱动力以及发展路径。刘少和等总结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在成本、效益、品牌溢出的影响下,其发展路径包括景区式、旅游核心要素配套式以及产业集群式三个阶段。在旅游产业集聚综合效应方面,王明康等从全国以及区域视角分别分析旅游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周杰文等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以及区位熵法分别测算我国30个省份1998~2016年绿色经济效率和旅游产业集聚度,并通过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二者的动态关系。综上研究可知,旅游产业集聚的综合效应是国内外的共同关注点,且现有研究大多从全国及省域角度考虑旅游产业集聚,因此文章在省域角度上细化,运用区位熵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分别测算2008~2018年山东省及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程度。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空间基尼系数法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法从省域角度出发计算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空间基尼系数可通过采用就业人数、企业数量、生产总值等不同指标来反映区域集聚程度,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原则,文章选取生产总值指标对山东省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G为旅游产业空间基尼系数,Si表示山东省旅游产业产值占全国旅游产业产值的比重;Xi为山东省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其中,用山东省旅游总收入来表示山东省旅游产业产值。空间基尼系数范围在0和1之间,G值越大,表明旅游产业在山东省的空间集聚程度就越高,G值越小,说明旅游产业在山东省的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越低。
2.区位熵指数
运用区位熵指数法计算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区位熵指数法通常用来评价某一产业在研究区域内的集聚程度,熵值的大小与集聚效果、旅游竞争力高低呈正向关系。计算公式为:
在区位熵公式当中,LQ表示区位熵,Qi表示山东省第i个地级市旅游业的产值,Q表示山东省第i个地级市所有产业的总产值,Li表示山东省全省旅游业的总产值,L表示山东省全省所有产业的总产值。当LQ≥1时,表明该地区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相对较高;当LQ<1时,结果相反。
3.区位熵竞争态模型构建
将旅游产业集聚度LQ设为坐标系中的X轴,旅游产业集聚度增长指数P设为坐标系中的Y轴,并且以(1,0)为临界值,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优势区、潜力区、劣势区及实力区,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势模型
根据集聚度增长指数公式(3)计算2018年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相对于2008年的变化趋势,其中,i代表山东省某个地级市,t代表年份,LQit为山东省某地级市2018年的旅游产业区位熵,LQi0为该地级市2008年的旅游产业区位熵。若P>0则说明该地区的旅游产业集聚度以及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呈增长趋势,发展前景较好;若P<0,则说明呈下降趋势,发展前景不佳。
(二)数据来源
文章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08~2018年山东省以及17个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生产总值和旅游总收入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部分地级市数据来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统计公报》和《山东旅游统计便览》。
三、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
(一)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度整体分析
运用公式(1)计算2008~2018年山东省旅游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如图2所示,2008~2018年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变化范围为0.005~0.01,均值为0.007。从变化趋势来看,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018年较2008年增长了47%,其中2014年之前为波动变化状态,2008~2010年及2011~2013年持续上升,2010~2011年以及2013~2014年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山东省旅游总收入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逐渐降低;2014~2018年持续上升,说明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竞争力逐渐增强。由此可见,2008~2018年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在全国范围内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空间集聚程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图2 2008~2018年山东省旅游产业空间基尼系数
(二)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度区位熵计算
运用公式(2)和公式(3)计算得出2008~2018年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度的区位熵以及2018年相对于2008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增长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情况
(三)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比较分析
依据表1中计算结果并结合图1中的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竞争态势模型,将横轴设为2018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位熵值LQ,将纵轴设为2018年相对于2008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增长指数P,构建以(1,0)为原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比较分析象限图,如图3所示。
图3 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比较分析象限图
由图3可知,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优势区域、潜力区域以及实力区域,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分析表
1.优势区(LQ≥1,P>0)
第Ⅰ象限为优势区域,包括淄博、泰安、临沂、潍坊、济宁五个地级市。2008~2018年济宁、泰安及临沂的区位熵值均大于1,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在山东省内处于较高地位,以2018年为例,济宁、临沂的区位熵值分别为1.16和1.28,这与两个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有关,泰安市的区位熵值最高为1.7,主要是因为泰安市著名景点泰山景区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景区发展。淄博、潍坊均是从区位熵值小于1增长至1和大于1,其中2008~2018年淄博旅游产业集聚上升幅度最大旅游产业区位熵值从0.85增长至1.00,旅游产业集聚增长指数为18.22%;潍坊从0.92上升至1.05,增长率为14.10%,集聚优势不断增强,主要因为近几年淄博、潍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日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充分发挥五个地级市的最大优势。
2.潜力区(LQ<1,P>0)
第Ⅱ象限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潜力的区域,包括枣庄、莱芜、德州、东营、聊城、滨州、菏泽七个地级市。2008~2018年七个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东营旅游产业集聚度增长幅度最大,从2008年的0.21增长至2018年的0.34,增长率为60.19%,东营市作为黄河入海口以及孙子故里,具有著名的黄河湿地文化、兵家文化,发展趋势良好。枣庄、德州及滨州的旅游产业集聚增长水平仅次之,分别为36.32%、41.30%、45.02%。莱芜、聊城以及菏泽的旅游产业集聚增长指数分别为24.92%、16.42%、24.65%,相比其他地区增长幅度较低。综上,七个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度在山东省内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保持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因此需要旅游部制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以及创新营销策略积极宣传,激发旅游产业潜力。
3.实力区(LQ≥1,P<0)
第Ⅳ象限为实力区域,包括济南、烟台、青岛、威海、日照五个地级市。2008~2018年五个地区的区位熵值超过临界值1,以2018年为例,威海、日照的旅游产业集聚度较高,整体处于1.3以上,济南、青岛、烟台次之,分别为1.05、1.14、1.01,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主要因为五个地级市均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优势且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旅游产业发展也有较多资金投入。但五个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增长指数均小于0,说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竞争力逐渐降低,其中青岛旅游产业集聚值由1.46下降至1.14,下降幅度最高,为21.92%,日照次之,下降幅度为17.19%,其余地区下降幅度均较低,济南、烟台、威海下降幅度分别为2.39%、1.65%、5.08%。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沿海地区旅游产品发展缺乏创新性以及滨海旅游同质性严重,使得旅游市场达到一定饱和,旅游竞争力逐渐降低。综上,这五个地区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创新旅游发展策略,重新刺激旅游市场活力。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山东省旅游产业整体集聚水平较低
通过空间基尼系数计算山东省2008~2018年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可知,其变化范围介于0.005~0.01之间,均值为0.007,发展水平较低,整体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呈现较低态势。但2008~2018年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呈波动增长趋势,增长率为47%,发展潜力较好。
2.山东省各地级市之间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较大
由表1可知,以2018年为例,旅游产业集聚度最高为泰安市1.70,而最低为东营市0.34。从区域分布上来看,沿海省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旅游业发展较为发达,且旅游产业竞争力优于其他省份。2008~2018年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和临沂七个地级市旅游产业集聚区位熵值均大于1,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在山东省内具有一定优势,而其他地级市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在山东省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区位熵值均小于1。
(二)建议
1.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多样化以及品质化,通过促进优质旅游产品的供给,提升旅游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内循环。淄博、潍坊、济宁、泰安、临沂作为优势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较强,且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当继续发挥现有的优势,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文化IP。处于潜力区域的东营、枣庄、莱芜、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七个地级市,应该在创新旅游产品的同时注重新型旅游营销策略的选取,塑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形象。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五个地级市处于实力区域,其中济南要深入开发体验性泉水文化旅游产品,其余四个地级市均为著名的沿海城市,因此应该创新具有不同省份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以及打造仙境海岸旅游品牌形象,避免产品同质化。
2.促进区域联动,打造集聚区
促进旅游产业区域联动,既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又能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打造将有利于促进区域联动,推动游客跨省域流动,从而带动国内旅游消费,促进国内大循环的运行。全面整合济宁、聊城、菏泽、泰安水浒故里文化,德州、枣庄古运河文化,临沂、淄博、潍坊民俗文化以及济南泉城文化等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综合区域,联合东营、滨州两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以及沂蒙山旅游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地质旅游、生态旅游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