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南明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及展望

2021-08-08张夏广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河湖贵阳市环境治理

张夏广益

(贵州天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贵阳 550000)

1 概 况

南明河流域的源头是贵阳市花溪区坝乡,属乌江水系清水河。经调查,确定河源高程为1573m,全流域范围内集雨面积2113km2,主河道总长为148km[1]。

南明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水平属中等,主要植物包括阔叶林、针叶林以及灌丛草坡等。林种有松林、杉树、椤木石楠、云南樟、光皮桦、响叶杨及麻枥等,经济林有茶叶、油桐、板栗、核桃、生漆、杨梅、猕猴桃及棕榈等。由于近年来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特别是河源一带,植被良好,如贵阳市已形成环城绿化带。流域内无天然湖泊、沼泽等。南明河上游建成的中型水库有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与阿哈水库;建成的小型水库有汪官水库、凯掌水库和观山水库等[2]。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够对天然河川径流情势进行分配调整,还能为城市供水与农田灌溉提供良好的水资源使用环境。

2 南明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贵阳市南明河流域水环境专项规划(2016-2020年)》《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贵阳市南明河水量调度方案》《南明河水生态健康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以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为重点,着力开展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每年将第三方河流水生态健康现状评估纳入河湖长制考核。通过黑臭水体整治、南明河水环境治理、南明河生态补水保护治理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各项水环境治理工作,有效改善了南明河水生态环境。

2.1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贵阳市水生态文明系统的建设,需将工作重点放在水资源管理制度、双控管理制度以及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上。这些核心建设内容将对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保证起到强化作用,进而发挥出刚性约束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推动贵阳市现代化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对于区域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来说,需根据限制排污总量来开展;具体举措,就是加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与入河排污口管理保护工作力度,通过水资源论证制度来构建区域污染防治与污染减排工作系统,对新上或是高污染改造项目进行严格限制;县级行政区政府部门,应强化责任追究与目标考核制度;在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的同时,构建起用水总量与强度控制目标责任制[3-5]。上述工作开展,需注重节水考核与双控,以使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面严格实施[6]。从城市建设层面来看,加快国家节水型城市规划建设,以落实节水载体建设工作内容。目前,市辖区节水型企业为65.99%,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14.79%,节水型小区覆盖率达10.71%,经推广节水型器具,使得计划用水覆盖率高达90.27%。市内公共建筑节水器使用普及率以实现100%[7]。此外,在宣传工作方面,定期组织开展节水宣传周活动,通过建设节水教育基地,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节水知识纳入公务员读本和中小学地方性教材。2019年,贵阳市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第二轮复查,且成绩优异,在未来,将在节水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更多进步。

2.2 南明河管理保护水平明显提升

现如今,南明河已经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形成河长令—河长签发整治—整治反馈”的河湖治理保护闭环工作体系,成功为河湖协调有序管理、责任明确以及监管等过程提供有力支撑。此过程,“面”是指区级行政管辖范围,“线”是指市级河湖流域范围。在构建权责分明、目标明确清晰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实现了为河湖长制工作提供了量化评价考核体系。在着手河湖健康评估考核工作的同时,还成为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河湖生态健康考核评估体系的城市[8]。在此制度、考核评估体系背景下,南阳湖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遵循拉网式、全覆盖原则对河湖的“清四乱”问题进行排查[9]。

2.3 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充分考虑水的时空特征和流域性特点,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陆域水域,统筹水源涵养、河湖调蓄、拦挡泄排、开发保护等的关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南明河需遵循分步实施、统一规划原则,沿着长治久安、创新机制以及政府主导的思路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南明河流域建设的污水厂有32座,处理水平在165.08万m3/d。二是内源治理主支流河道清淤92万m3,深坑整治回填21.64万m3,防淤管道2.3km;翻板坝改造5座。三是,建设生态景观过程,在干、支流局部完成的生态构建与修复构建量为7.3万m2,浅滩湿地4座1.53万m2;绿化方面,铺装步道与景观改造量为20.36万m2,灯光亮丽工程5.2km;置换景观公园(麻堤河、青山污水厂)2座。四是建设水质检测建设水质监测点位12个和1个检测平台。截至到2019年底,南明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河流干支流劣V类水质水体从51%下降到6.7%,V类水体降低至15.3%,IV类水体提高至57.6%。经对干流治理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污染物CODcr指标已经以稳定状态达到规范标准要求的地表水III类水质。此外,多数河段TP浓度与NH3-N浓度,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浓度下降。从生态层面来看,治理段的水生动植物多样性明显提升,尤其是,沉水植物覆盖率,已从15%提升到了75%(见表1)。

表1 南明河水环境治理前对比表

2.4 南明河防洪能力持续提升

南明河干流河道现状防洪标准达到200a一遇,每年依据《贵阳市城区防洪应急预案》及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阿哈水库、小关水库年度调度运用计划、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开展水库防汛调度,同时运用贵阳市智慧防汛决策系统,系统能科学、实时的对当前及未来72小时雨水情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报,在确保安全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度,采用汛前预泄、错峰调节、洪末蓄水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同时,兼顾考虑城市公园、景区的生态用水需求,实现洪水防治和利用的有机统一。

2.5 启动大数据管控体系建设

整合南明河水质监测、防汛调度、生态流量监测等相关信息系统,推进沿河设施(翻板坝、除臭设备、灯光自动控制等设施的联动)的建设工作,并按此作为建设平台,纳入贵阳市大数据云端进行管理,实现数字资源统筹。

3 贵阳市水生态环境完善的展望

南明河流域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治理采用的是削减污染源,强化了生活污水与雨水收集处理能力,在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同时,运用可再生利用技术,为后期雨水蓄积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不仅实现了用水与补水的平衡,还有效恢复了河流生态效果。

3.1 完善水环境治理体系

把完善水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河湖管控作为贵阳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全机制,加强管控,确保贵阳市河湖“空间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围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域岸线等空间区域,划定河湖生态红线。创建完善红线管控标准。充分发挥贵阳水科学院士工作站作用,探索符合贵阳实际的河湖管理与保护技术。增强河湖管理执法装备建设,推进执法设备现代化,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河湖管理现代化。

3.2 统筹水资源利用,实现南明河生态补水

以黔中枢纽工程、红枫湖-花溪水库湖库连通工程为契机,利用黔中枢纽工程补充红枫湖、松柏山水库,供应中曹司水厂和南郊水厂,每天置换出41万吨自然生态水源用于南明河补给,提高南明河水的水质;实施红枫湖-花溪水库湖库连通工程,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切实保障南明河生态用水和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3.3 完善雨污分流改造

结合南明河污水厂“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作要求,分区域对污水管网情况进行排查,把工作重心从污水处理厂建设转向污水管网建设及完善。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城市雨污分流工程,进一步完善截污管网系统,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3.4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空间开发建设者遵循“以水定产、以水定居”原则,将水资源承载力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如在科学规划和布局南明河沿线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商业住宅,实现南明河与产业项目对接、与产业布局配套、与产业效益双赢、与生活舒适匹配。

3.5 健全管理机制

要以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抓好河湖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格法治,加强南明河流域环境监管,推进南明河保护治理;落实好南明河流域全生态补偿机制,并将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到相关考核当中。政府层面,向流域超标断面属地收取生态补偿费用,以督促政府加大河流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力度;为健全流域污染处理设备与管网长效管理机制,应遵循“河长”制,来提高河湖生态红线的管理水平。从法律角度来看,应采用联动执法方式,综合环保、住建、水务以及城管等部门,来优化南明河整治管理控制工作效果。

4 结 语

实施南明河水环境保护,保障贵阳市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同步推进南明河沿岸规划提升、景观打造,完善亲水平台、健身设施、慢行步道等配套建设。利用好南明河水环境资源,抓好沿线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品茗、城市旅游等休闲娱乐业,丰富旅游和服务业业态。在实现水资源优质、健康以及宜居目标的同时,还兑现了保护好贵阳市的母亲河的承诺,确保南明河长治久清,还清于民、还爽于城。

猜你喜欢

河湖贵阳市环境治理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