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几何动态检测超限值准确性试验研究
2021-08-08王琰齐庆海孙广辉
王琰 齐庆海 孙广辉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450052
轨道几何动态检测基于轨道检查车实现与运营列车等速检测功能,是线路日常状态检测和新线联调联试的重要技术手段。GJ-6型轨道几何检测系统[1-4]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用于动态检查轨道几何状态,评定线路质量,指导线路养护维修。动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评定轨道几何检测系统合格的重要指标。基于统计学的不确定度和准确度分析方法[5],以动态检测数据为统计样本,可以有效地分析轨道几何检测系统检测区段的准确度和重复性。
本文基于GJ-6型轨道几何检测系统对国内某线路进行动态检测,根据动态检出超限值设计地面复核试验,在轨道结构方面分析动态检测与静态测量的可能差异,从局部超限值评定轨道几何检测系统检出超限值的准确性。
1 轨道几何动态检测原理
GJ-6型轨道几何检测系统基于激光摄像[6]、惯性基准原理,使用激光摄像组件测量钢轨相对于检测梁的横向和纵向位移;采用惯性基准原理,通过加速度计、陀螺等多种惯性传感器测量车体和检测梁的姿态变化。传感器将需要检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转换为相应的模拟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模拟滤波处理后输入到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该计算机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转换、存储、滤波、修正以及补偿处理,经过综合运算,合成得到所需的轨道几何参数,并按照一定的检测标准摘取超限数据,输出统计报表,实时显示及存储轨道几何波形图。
2 轨道几何动态检测试验
轨道几何动态检测在客观上会受到检测设备状态、传感器标定[7-9]、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本次动态检测试验严格按照规定[10-11]检查检测设备的状态以及传感器的标定结果,试验前期分析传感器标定结果良好,设备状态运行正常。
在国内某线路进行动态检测试验,动态检出超限值4处,其中下行线3处、上行线1处,见表1。基于里程定位信息,随即在线路上进行地面复核试验。
表1 动态检出超限值
3 地面复核试验及分析
根据动态检出超限值进行地面复核试验,从轨道结构方面分析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的可能差异,从局部超限值评定轨道几何检测系统检出超限值的准确性。基于上述超限检出结果,对里程K9+959、K8+527、K3+164进行地面复核试验。
3.1 里程K9+959处
动态检出里程K9+959处右轨向8.17 mm超限波形如图1所示。从波形图上测量,该处超限位于里程K9+960的曲线位置。
图1 里程K9+959处动态检出超限波形
地面复核时,由曲线圆缓点圆曲线侧5 m处开始排查。该曲线为大里程至小里程方向的右曲线,现场利用10 m弦绳,间隔4个枕木间距(约2.5 m),从圆曲线向缓和曲线方向测量下股(右侧)外侧正矢。现场共测量了6个点,按顺序依次编号A1—A6。测量结果见表2。
表2 里程K9+959处地面测量正矢值
经现场分析,A1、A2测点应位于圆曲线内,A3测点为圆缓点,A3—A6测点间存在2‰方向顺坡率。从表2可以看出,A3、A4测点连续正矢差为7 mm,A2、A4测点正矢差为6 mm。确定A3测点为超限位置,现场里程为K9+970。对于此处右轨向超限,动静态测量值相差1 mm,峰值位置相差10 m,项目对应正确,数据误差在合理的可控范围之内。
3.2 里程K8+527处
动态检出里程K8+527处三角坑-10.39 mm、水平-13.08 mm超限波形如图2所示。从波形图上测量,该处超限分别位于里程K8+530和K8+520的曲线位置。
现场发现缓圆点小里程方向距离约5 m处有一人防工程隔离门,缓圆点位置有自动涂油装置。地面复核时,从距离人防工程隔离门小里程位置约6 m处开始排查。间隔2个枕木间距(1.2 m)测量一次水平值。现场共测量了10个点,按顺序依次编号B1—B10。测量结果见表3。
经现场分析,B1—B4测点位于缓和曲线,并存在2‰超高顺坡率;B8—B10测点位于圆曲线内,水平值均为122 mm;B4—B8测点间也存在2‰超高顺坡率,而这几个测点连续水平值之差最大达到14 mm,去除8 mm超高顺坡量,依然存在6 mm不平顺。可以确定B4—B8测点为超限位置,现场里程为K8+529。对于此处超限,动静态测量值水平相差1 mm,三角坑相差3 mm,峰值位置相差2 m,项目对应正确,数据误差在合理的可控范围之内。
3.3 里程K3+164处
动态检出里程K3+164处大轨距9.19 mm超限波形如图3所示。从波形图上测量,该处超限位于里程K3+164的曲线位置。
地面复核时,由曲线直缓点K3+200位置开始向小里程方向(即圆曲线方向)排查。利用轨距尺进行轨距测量,间隔4个枕木间距(约2.5 m)测量一次。现场共测量了28个点,按顺序依次编号C1—C28。测量结果见表4。
表4 里程K3+164处地面测量轨距值
经现场分析,最大轨距值出现在C15—C21测点间。轨道扣件采用潘氏弹条扣件。现场在C15测点处发现扣件折断一处,如图4(a)所示。整个测点范围内,多处出现轨距尼龙调整块与混凝土枕木挡肩离缝,宽度约2 mm,如图4(b)所示。确定C15测点为超限峰值位置,现场里程为K3+165。
图4 C15测点病害
对于此处病害,动静态测量值相差4 mm,峰值位置相差1 m。动静态测量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轨距尼龙调整块与混凝土枕木挡肩离缝。假设单侧离缝1 mm,轨道动态形变量1 mm,两侧相同计算,差值即达到4 mm。加之该超限位置有扣件折断、扣压力不足的情况,该差异值应属于正常范围。
从超限发生的长度分析,静态测量从C15测点至C21测点,轨距值始终扩大,长度为25 m。在动态检测波形图上测量两个最大轨距值之间的距离为25.50 m(图5),项目对应正确,数据误差在合理的可控范围之内。
图5 超限长度测量
4 结语
基于GJ-6型轨道几何检测系统,对国内某线路进行动态检测。根据检出结果设计了3组地面复核试验,涵盖轨向、水平、三角坑、轨距。复核试验结果表明:动态检出的超限在现场均有静态超限存在,项目一一对应;根据动静态检测差异,数据误差在合理的可控范围之内,检测数据准确,可以有效指导线路养护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