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进行时:永不止步的思考与前进
——对话新珈建筑室内设计首席执行官许智勇

2021-08-07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7期
关键词:智勇室内设计业主

文 / 张羽

昆明螺蛳湾大悦城

编者按:A+DESIGN·新珈设计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从成立至今,在短短的3年内,数次与国际知名的大牌设计公司同台竞技整体规划、大型城市综合体、商场等项目,且中标率高达70%以上!他们提供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标识VI设计、品牌策划等全方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就成立时间面言,其服务的全面性在业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带着强烈的好奇,笔者对话了A+DESIGN·新珈设计首席执行官许智勇。在对话当中,笔者感受到了许智勇先生对于设计的热爱、对于思考的重视、对于前行的笃定,以及永不停止地为人生历程点燃火花的勇气和信念。

许智勇 Anthony Hsu

A+DESIGN新珈设计的首席执行官,在2018年创办并带领A+DESIGN发展。作为设计师,他专注设计实践超过25年,始终保持对设计的新鲜感,并将设计城市的使命感附着于每一个项目上。在品牌策划、室内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涵盖商业零售规划,城市综合体等,为诸多国内、国际业主提供过优质的服务。

A+DESIGN·新珈设计

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提供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标识VI设计等全方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设计领域涵盖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超高层建筑、酒店、办公及产业园区、医疗康养等类型。

A+DESIGN·新珈设计将擅长的各设计环节连贯拉通,跨越了专业的界限使设计在项目中得到从始至终的贯彻。

《中装》:在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您是如何把品牌策划的经验和设计项目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新珈设计的介绍中说擅长“将室内设计与众多非传统的设计服务结合在一起”,请结合1~2个案例详细说明。

许智勇:我们经常把品牌策划用在一个单一产品上面,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一瓶可乐,在它取名为“可口可乐”之后,瓶子有了造型,名字有了意义,从而塑造了一个形象。单一产品演变为具有立体形象的产品,进而产生自己的文化,有了独立的品牌,最终产生品牌效应和实际价值。如果把品牌策划运用到零售店或是连锁店,例如星巴克,我们看的就不仅是一个拿在手上的产品,会更加关注这个将人装进去的空间。从20年前开始,我和我公司的团队就致力于怎么把这样的概念放到一个综合体里,让一个商业综合体具有更加强烈的品牌效应。如此一来,我品牌策划经验就可以和客户的需求实现对接,进而产生新的服务,室内设计也与非传统设计进行了结合。

长沙北辰大悦城

我的第一个尝试是深圳的万象城——其实也是中国的第一个万象城。这个名字也是我20几年前帮华润取的。这是一个巨型空间,就像层层叠套的数百只盒子,因此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形象。当时我们提炼这个品牌的元素,认为深圳从一个小渔港到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思路应该是呈现未来世界的模样以及对万物的包容。同时在当时了解到华润客户对项目的期待和定位,甚至对未来访客喜好之后,为了让整个商业项目更有目的性,定位也更加准确,就从两方面入手取了迭代更新、包罗万象这个含义。

这是比较传统的做法,大约已经17年之前了。千禧年初,我便开始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跨专业、多元素融合,比如涉及园林景观等等,室内外进行结合,形成呼应。又或是利用工业设计做一些IP等内容置入空间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在商场内营造更多互动模式。

我举几个项目实例。第一个是虹桥天地,由于距离火车站和机场非常近,早期我给业主的提议是在这里增设值机区域;另一个是西安益田假日项目。皇城古都历史悠久,业主想在商业中体现唐朝文化元素,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虽然当时还没有流行国潮。在又空又大的主中庭,我们设计了中国商业室内的第一个玻璃栈道,体现了传统和非传统的结合。当然这样的灵感和想法我认为算是一种创作,是一种永不停止的思考,也是在看到一个具体项目的灵光一现。

《中装》:到目前为止,您的设计生涯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您认为哪个阶段是您成长最快的阶段?有没有发生哪些事情对您个人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许智勇:很多家长都会帮自己的子女选学校,但我的学校、我的学科是我自己选的,当时我爸妈是不同意的。我本科在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然后到瑞士去当交换生。设计学校的老师都是当时美国非常著名的设计师,他们并不是纯粹在学校教书,而是在社会上工作的,对我影响非常大。其中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If you love what you do ,money will follow。这句话让我在还没进入社会之前就非常笃定地继续我的学业,改变了我父母所认为的我学艺术一定会失业这个观念。我当时确实是非常热爱艺术的。

毕业之后大致分为4个阶段。没有谁天生具有领导才能,都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不断成长、蜕变,我曾经也非常害羞。我的第一个阶段是学习、成长阶段,是毕业之后以平面设计师的身份到RTKL,在洛杉矶工作的10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国际公司,我慢慢从标识设计做到室内设计、餐饮规划到建筑设计,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和工作领域。这10年等于连续上了两个大学,真正学到了很多东西。

宁波世茂广场

到第二个阶段,我觉得是设计之外的其他方面得到了提升,而且老实说我觉得是被逼出来的。我当时团队的老板是一个非常斯文的人,他教了我很多东西,但是他不擅长和别人谈生意、谈合作。可是一个公司就是商业行为聚集的地方,没有项目、没有生意,我们的团队就会被欺负、被看不起。正好这个时候中国的设计市场开始发展、起步非常好,我就经常自愿接洽东南亚国家、日本、新加坡等地区的业务,一直到开始接洽中国的业务。这个阶段我主要开始对接市场、学习项目管理,和人、和钱打交道。这个时期的经历提升了我设计之外的综合管理水平,对之后的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

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从洛杉矶公司来到到中国。因为公司需要发展海外部门,尤其在中国发展势头这么好的情况下。我到上海成为V P副总裁,做了更多对外的事务和工作,处理更高层级的问题,不单局限于某个项目。在这个阶段我对外和其他公司打交道,对内管理协调自己的员工及公司其他部门,等于我亲自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第四个阶段就是自己成立公司。其实原因比较复杂。我毕业就进入之前的公司,到自己带小团队,然后2011年来到中国打拼亲手打造公司在这里的平台,对老东家是非常有感情的。但是公司被合并之后,我在上海就接触到很多弊端。比如说只发固定的薪水,做再多、再努力也不会获得更多,盈余大部分被分配到国外供给其他团队。一年两年大家不计较,但是五年十年一直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个时候中国发展非常迅速,机遇也非常多,经过20年的工作,我也从一个设计执行者也慢慢转变为公司的管理者,又从管理者变成领导层,已经具备了独立做公司的能力,应该可以在三年之内把新公司完全建立起来。之后在2018年就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当然我没想到半年就搞定了。

这半年虽然比较辛苦,但是也按部就班。半年之后我感觉我好像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因为还是这些内容,不过现在是在为自己做。其实起初我的一些管理经验和技术技术不太适合小型公司,所以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的做法。然后慢慢从20个人的规模变成40、60、80个,到现在是130个人。我把外企的一些优点和国内设计机构的优点结合起来在公司实行,比如外企的不加班、互相学习、持续深造等等,和国内设计机构的奖励制度。这种相互融合打造了一种新的企业氛围和文化。

《中装》:您觉得您的员工对这样一个企业氛围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适应程度如何?

许智勇:A+DESIGN为有创意、有能力的年轻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天地。刚毕业的学生接触实际项目比较少,尤其是国际项目。A+开了一扇门给他们——我们的项目很多是和知名外企一样的。如此一来,他们不仅接触面广,成长速度也会很快。我们公司的离职率很低,人员非常稳定,这种情况在设计类公司里面是十分难得的。当然我们前期审核会比较严格,试用期大家互相都在磨合,他们在适应公司,公司也会看看他们有没有被培养的价值。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十分聪明,我会尽量去引导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施展自己的能力。

《中装》:您是如何管理设计团队的?您会更注重团队的协调还是成员的个体性?您最看重青年设计师的哪些特质?

许智勇:我认为这两者都很重要。我在外企呆了20年,外企的实质不是人管人,而是通过员工手册和管理系统自我管理。员工手册上会清楚写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上下班时间等等。我们也这样做,并且尽量遵从。我们采用更加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的管理系统。

人员具体项目工作管理采取的是垂直管理和立体管理。垂直管理就是一个小项目,几个人的团队,团队负责人管理其他成员。立体管理是大项目时会产生团队和团队直接的交叉,涉及到交叉管理。

团队其实像一个军队,要向一个方向上去努力。但我允许他犯错,因为他的错误可能会为这个项目制造更多的火花跟趣味。他的错也只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可能性。在面试时我会非常注重一个人的品格,以及他的自我驱动力。我不希望这个人是来养老的,而是带着能量来创作的。

我们也挑项目,做很多如出一辙的项目大家都会觉得没有挑战性,我会挑出3、4个我认为有意思的,大家就会有动力一定要拿下来。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竞赛的话得标率高达70~80%,回头客也会增加。这就是我们的品质保障。

我们整个团队的危机意识比较强,会更努力一点、更有狼性一点。比如说去年参加了3个世茂的项目竞赛,3个全部得标,同台竞标的对手都是世界知名的设计公司。

《中装》:所以您是会挑项目、挑业主的。有没有这种情况,在还没有接这个项目之前,您在沟通的时候发现业主的某些特质决定您不去接这个项目,或者比较在乎业主的某个想法然后会去接这个项目?

许智勇:我比较不能忍受什么都不懂、还要横加干涉,不分青红皂白骂人,还反复调整内容,最终让另外一个团队做我设计的东西这种情况。我遇到过,之后走了法律程序。所以我认为我是比较在乎态度问题,尊重是要双方都具备的,这是合作的前提。

我一般遇到的业主分成两类:一种是老板自己带着团队和我们沟通,这种情况一般我都会直接说,你要什么我都能满足你,即使可能我不一定喜欢你想要的。一类就是大型地产商,接洽的都是专业的团队,更加快捷、高效。在接触新的合作伙伴时也会打听一下,这位业主目前的状况是怎样的,要判断一下他的资金链;其次他过往的付款习惯如何、风评怎样,虽然没有办法100%判断正确,但也是一个判断依据。

重庆中国摩

宁波鄞州宝龙一城

之前我说的骂人还抄袭的事情,其实在我和业主交往的同时,我的团队也在看我的反应。如果我忍下来或者这种态度我接受了,将来我的团队也会这样。所以团队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我们公司有个不成文的公司文化是:海贼王。我们有一个微信群就叫“海盗船”。我们希望自己具有海盗的团结精神,能够凝聚在一起战胜其他公司拿下项目。

《中装》:您和新珈现阶段的想法是什么?请您和我聊聊您对“跨越思考”这个概念的想法。

许智勇:新珈建筑室内设计到今年10月份成立就三年了。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创业到守业的过程。到第2个三年,就要开始积极为未来着想。过去三年我们的工作已经反思、检讨完毕,未来三年要有新的计划。我们会从探索未来的角度建立第2个三年的创新主题。从外企到和本地文化结合,我希望我们的身段要更柔软一点,能够更落地一点,同时想要更国际化一点,品质更高、更有研发精神。未来三年我们还会把我们自己的品牌搭建得更加立体。

关于“跨越思考”的想法,是我看到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快,而且全世界最好的设计公司都在这边、竞争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思考原公司的弊端以及当下的机遇和困境时提出的。我们不能停步不前,所以提出了跨越思考。

所谓“跨越思考”就是不要让自己太模块化、太传统,必须要接受新的知识,挑战新的内容。就像我刚才讲的团队在做项目时,有人会出一些“小花招”,我是非常鼓励这种情况出现的。我们每年会拿一个业主的项目或者自己创造一个主题做跨越思考的练习。比如有一年我们用一个业主的项目做练习,业主的建筑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外壳,但是他希望不一样、希望有创意。我就让公司里面每组比较有个性的人出来做这个设计,我自己亲自带队。开始他们给出的方案相对平凡,比如花园的设计,他们的提案是花朵、动物这些非常普通的元素。我会告诉他们花园概念的表达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太空穿越的想象,从一个重力场到达另一个重力场、从一个星系到另一个星系,你认为你看到的天空还是这样的天空、你看到的花园还是这样的花园吗?这样一番跨越思考之后,方案的活力和想象里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展现。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启发。

《中装》:您本身是学艺术出身,您肯定对艺术是有追求的。您认为对艺术的追求和项目的设计之间是否有冲突?您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

许智勇:确实有差异。艺术会追求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有时候会“童心未泯”,会像捏粘土。所以我觉得设计是需要服务于业主的需求,艺术与项目设计的传达方向是不一样的,目的也不一样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但有时也会对立。

苏宁奥体

所以在打造大的空间时会让它符合业主的需求,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能会在中庭或一个角落留出一个位置能够满足艺术上的追求,或者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空间,或者是留出位置摆放艺术设计、艺术装置。虽然不见得在每个空间都有缘分去做这件事情,但我会尝试加入这样的想法。

《中装》:您认为设计师在面对项目时最应注重哪些内容?您在之前的某个场合聊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您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客户(既得利益者)还是空间使用者?或者是设计师本人?

许智勇:商业综合体这个空间比较特别,后续涉及招商。所以必须要把环境做好,品牌才会进来。之后品牌和店铺有消费者光顾,店铺才能有收益,然后才会找甲方续租。所以商业综合体不是只有甲方、乙方,而是甲、乙、丙三方的关系。在做客户调查时,我们要清晰这个商业综合体的定位是什么:首先是商圈情况,然后是这个综合体本身的定位。这和它将要招租来的品牌和店铺相关。最后品牌和店铺吸引什么样的消费者来逛街,其实都是有关联的。所以空间使用者是相互作用的。

甲方业主开始看重的是租客、品牌和商家,之后因为空间会吸引前来消费的客户,也会关联到品牌的盈利和续租,他也会延伸考虑整个环境,使环境更人性化。比如说智能停车、行李寄存物品、休闲座椅、女性服务等等。最初设定好的环境,会让前来的消费者感到更加舒适,进而增加客流量;而这样做的结果也会为品牌和商铺带来效益,之后他们也会续租。这就是一个递进关系。

我们在前期会关注到各专业的协同合作。比如业主认为他的空间需要营造更多的艺术氛围,我们就要留更多的空间给这些艺术品。我们在前期会为业主做整体的项目品牌策划,这个策划会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故事最终会变成实际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一个品牌策划和设计整体融合的魅力。我想其实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表现。

《中装》:现在国家在大力推广“碳中和”、“碳达峰”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您认为室内设计应该如何结合行业特性和服务行为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许智勇:其实现在大家谈论这些概念的原因就是关心怎么把地球留给下一代使用。我们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比较不一样,建筑盖出来耐用一点、材料好一点,只要不经常更新就能达到节能的效果。但是一个楼盖完之后,他的每个房间、每个店铺都是会换的。所以我认为室内设计关于绿色、环保的追求应该是两个方面。

首先建材本身是否是绿色可回收的,这就涉及到材料本身的性质;第二就是材料废弃后会不会危害环境,比如塑料袋等等。其实这两者都涉及到材料本身。我们做设计时会向业主大力推荐绿色环保的建材,因为环境是我们大家的。另外我们也会使用更加环保的方式做设计、做现场,从各个方面入手。

有一个挺有趣的事情:因为我们上海北外滩的办公室已经满员,所以在几个月前在虹桥又建了一个新的办公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一个老厂房改造的,我在里面用的很多东西都是可回收材料或者是旧物利用、循环使用。很多家具都是去二手家具店购买的。这就直接减少了新物品的生产与购买。

《中装》:您会比较倾向使用绿色可回收的建材和产品吗?

许智勇:不只装饰装修的材料,还有非装修材料,比如灯光使用。一个空间里,如果灯光系统做不好,项目就会大打折扣。灯具使用到什么程度会发热、使用寿命有多久、涉及到的成本有多少,以及整个控制系统是怎样的,是否采用智能感应及自动调节系统等,关系到空间的方方面面。目前整套的现代科技灯具系统成本较高,并且还要装一套电脑系统来控制,花费投入是加倍的。但是只要用两年左右就能回本,长期运行的能耗及人员操作投入与传统非智能系统相比节约非常多。这个时候就要和业主尽量沟通。绿色和环保不是一天能做完的,是一个长期必须要做的工作。大部分业主是和我们一样,都会关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中装》:很多人的爱好会影响到工作,或者很多人的爱好是跟工作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请问您平常的爱好有哪些?您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的?有人说“工作才是人类最本质的面目”,您觉得您的工作展现了您的哪一面?

许智勇:很多朋友告诉我,包括我分析过我自己,我的爱好就是工作,我从工作中得到快乐。我觉得这句话意思可能有两方面,一个是人靠工作才能持续发展,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人在工作中才是最真实的一面。当然我们确实要努力才会有收获。

成立公司到现在,从最初的20几个人到现在这样一个规模,团队管理、制度都需要不断调整,我需要不断思考才能有答案。我每一个时期都需要有2、3天的时间大脑完全放空,然后反思这一时期做的是对还是错,然后下一步要做什么。我在思考之后会不停地设定新的目标——当然我认为我的员工是可以完成的。之后就会发现真的能够达到,真的能够成长到这个程度。我的团队确实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

20年前我做一个LOGO,业主用了我就会非常满足。从一个设计到另一个设计,一个小空间到一个大的综合体到一个地块等等。然后慢慢我发现这方面的满足感不够了。之后走到另一个阶段,发现签了一个合同可以给我带来很大满足感,能够管理好一个团队、打造一个新的平台也能够带来很大满足。野心或者说想法慢慢变大,需要更大的成就来填满。我们公司现在在北外滩有一个办公室,虹桥有一个办公室,深圳湾也开了一个办公室。公司有了发展,我也会很兴奋。我回家的时候也会想这些事,遛狗、浇花、做饭这些别人都会帮我做,我的时间要利益最大化。

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每个设计作品都可以不一样,都能带给我不同的乐趣,我发现我目前为止都没有职业倦怠期。这个行业可以包容我的不同感受。

《中装》:您说您今年又开新的办公室,您接下来还有哪些发展计划?

许智勇:上海的三个办公室目前应该是够的,两大一小基本能覆盖长三角区域。我们在深圳的办公室能够覆盖珠三角区域。内陆对好设计的需求现在也非常大,之后也有可能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设立办公室。我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升级,能够做出更好的项目,公司也有更好的发展。我希望在这个领域,我们永远都是A+。

佛山海骏达集团办公室

猜你喜欢

智勇室内设计业主
室内设计作品
High-performance and fabrication friendly polarization demultiplexer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杨智勇艺术作品欣赏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身家50亿的智勇坚守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中考题中的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