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赓续红色精神 榜样引领前行
2021-08-07
6月28日,2021年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宁波市有1人入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入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次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鲜明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继承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本刊选取了获奖的部分代表,从中可以体会他们的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
傅平均:让“常青树”永葆活力
文/冯祖轩
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宁波滕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2021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上图)傅平均向滕头村全体党员做党委工作报告。
说起滕头村,大家都不陌生。建村不到60年,滕头村已先后获得国家级以上荣誉70多项,到滕头考察指导的副部级以上领导有130多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滕头寄予厚望,曾经说过“常青树不容易,一定要继续走在前列”。傅平均是滕头村现任党委书记,于2017年9月接过接力棒,也是滕头村建立党组织后的第三任书记。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为载体,以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为平台,走出了党建统领、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推动滕头二次腾飞、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勤为老黄牛在奋斗路上“一犁耕到头”
“一犁耕到头”是传承了几十年的滕头精神。从第一任书记傅嘉良开始,改土造田拔穷根,第二书记傅企平改制村属企业、发展旅游经济,到如今第三任书记傅平均,接过发展接力棒,扛起滕头村“常青树继续走在前列”的重任。
傅平均是临危受命。2016年底,傅企平突发脑出血无法继续工作。一时间,村民们人心惶惶:“滕头村会垮吗?”村党委推举当时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傅平均主持党委工作,新一届班子成立后,傅平均向村民表态:新班子成员将继续秉持老书记的奋斗精神,一定保持常青,继续走在前列。
傅平均说,过去滕头有“三先”原则:村民做到的,党员先做到;党员做到的,党委班子先做到;党委班子做到的,党委书记先做到。新班子成立后,确定“新三先”原则: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先人后己、在利益面前先公后私、在奉献面前先人一步。
“滕头村这棵‘常青树’要永葆活力,就不能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傅平均说。作为全国最早卖门票的村庄之一,滕头村旅游产业曾一度领先,可随着休闲度假游的兴起,滕头景区由于设施老旧,缺乏新意,逐渐掉了队。他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与村委新班子多方调研,决定实施“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居变民宿、农副产品变旅游产品”的新发展模式。他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开启“6+1”“白+黑”工作模式,白天跑工地、忙村务,晚上开夜会、理问题,带动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全村上下以项目为战场、以实干见担当,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生态农庄旗舰店、精品宾馆250天建成试运营,“新时代”小火车60天落地运行,农创中心150天完成建设,创造了乡村振兴的“滕头速度”。随着各类旅游产品全面铺开,借助景区免费催化剂,滕头村旅游人次、综合收入等各项指标都实现翻一番以上。傅平均任职3年多来,村里一年一个样,三年全变样,村民们都说:“阿均书记靠得牢。”
甘当孺子牛在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傅平均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为辐射带动滕头周边村发展,他牵头成立“滕头区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开展以“组织联建促提升、规划联定促融合、民生联动促和谐、区域联手促稳定、产业联兴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五促”行动,推动组团式发展。生态酒店农副产品采购,优先满足联合体各村农民;滕头农创中心、心沐滕院等工人招聘,优先考虑各村就业需求;策划游客线路串线,把滕头景区游客带到青云、林家等村,推动区域统筹发展。他还与塘湾村新任书记汪雪波结成师徒,传授治村经验,帮助打开局面,塘湾村在“美丽乡村”创建中由落后变为样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7月,滕头乡村振兴学院成立,旨在向全国农村输出滕头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近2年来,滕头乡村振兴学院立足奉化、面向全国,运用学院平台架设资源立交桥,全维度传授、全方位指导、全领域推广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村庄发展等方面的名师经验、特色做法,大格局精细化服务全国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来自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新田县的乌下村干部在跟岗培训后,通过专家集中会诊和导师跟踪帮扶,利用富硒资源,在乌下村建成集蔬菜水果生产、包装、物流、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预计将为乌下村新增集体收入20万元。
傅平均(右一)带领村干部检查美丽家园建设行动进展情况。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傅平均积极投身国家脱贫攻坚大局,多次率队前往新疆库车、贵州晴隆、吉林安图、河北阜平考察,结对帮扶、助力发展。他第一次到河北店房村考察,就从优良水质入手,论证后出资300万元,帮助店房村上马矿泉水项目,快速实现脱贫。
勇做拓荒牛在振兴路上“创新永不休”
创新驱动永远是滕头村蝶变发展的强大引擎。
今天的滕头,有着普通村庄难以想象的图景——崛起的项目、活跃的产业、致富的机遇,895名村民和2000余名外来人员共同生活。
人们来到这里,需要创业就业的平台,也期盼和谐相处的空间,渴望公平竞争的机会。傅平均说,过去,滕头一次次突破传统路径,成为乡村发展的“风向标”,如今,更要大胆去闯、去试,以创新力量撬动治理变革、产业发展,顺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村庄入口的石碑上,“一犁耕到头”的滕头精神后,镌刻上“创新永不休”,预示他们的决心。
创新,从党组织内部开始。在傅平均的主导下,本地村民为主的滕头村党委与外来人员占多数的滕头控股集团党委,开启合署办公的全新历史。全村24个党支部人员重构,新老村民相依、相融、相成。村民王露露有一手好厨艺,村党委就鼓励其创业,帮助她在村里租了两间店面,开了私房菜馆。眼下,随着乡村旅游越来越旺,她的年净收入已有30万元。
创新,更为发展注入能量。去年开始,滕头开启员工持股计划。在确保村集体控股前提下,允许达到一定条件的集团高管、员工入股投资项目。这全面激发了村庄活力。来自湖北的于卿感慨,20年前他只身来到滕头时,绝没有想到自己竟能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晋升至滕头控股集团总工程师,主导农创中心、生态酒店等项目施工。“滕头给了我机会,我也要为它创造价值。所以,我把家安在了滕头。”
2020年,占地不到2平方公里的滕头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2.89亿元,利税11.68亿元,村民年均纯收入达6.9万元,在变局中走出持续攀登的折线。眼下,创业小微园、盆景园艺馆、旧村改造等30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投资规模超10亿元。
傅平均说,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后将再接再厉,让滕头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文图片由滕头村党委办公室提供)
陈军浩:为志愿服务奋斗终生
文/伦祖轩
200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2021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陈军浩在社区进行防诈骗宣传。
“我深知,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我将坚守初心,学习雷锋,帮助他人,提升自己,为志愿服务奋斗终生。”这是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军浩的肺腑之言。从2001年开始,陈军浩就参与志愿服务,20年来,他扎根一线,始终把帮助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带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累计服务群众超60万人次。2012年5月,他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一批心怀信仰和奉献的人凝聚起来,组建了红色社会组织——红领之家,带领团队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越走越坚定,在不懈努力中践行党员初心。
他擎起公益路上“红色旗帜”党员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重创宁波,宁波发布了抗台一级响应。陈军浩第一时间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50人的抗台应急小分队名额在5分钟内被一抢而空,上演了“爱心需要排队、奉献争相秒杀”的场景。他带领“红领们”转移居民、抢修电线、24小时保护危房现场,成为老百姓眼中一道流动的“红色风景线”。自成立以来,红领之家先后吸收注册“红领”1695名,探索建立项目策划、量化积分等制度,常态化开展亲水、敬老、导医等十大服务项目,累计志愿服务达3485次、7万多小时,红领之家的“那抹红”熠熠生辉。2019年10月,陈军浩团队还受邀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志愿服务。
陈军浩始终牢记自己支部书记的党内身份,主动当好“红色导师”,把先进群众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社会组织带头人,在志愿服务路上播撒“红色种子”。8年多来,他协助上级组织发展党员758名、培育党务工作者154名。志愿者林晓亚在红领之家完成了从普通个体户、共产党员到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三次身份转变,累计志愿服务达1800多个小时。37岁时她因病离世,在生命最后3个月里仍坚持服务,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在红领之家成长起来的林晓亚式的“红领之星”们,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当地先后建立18个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和100多个红领驿站,2万多名党员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从“一点红”到“一片红”的党员志愿服务新风尚。
陈军浩在工业园区进行防诈骗宣传。
他打响社区矫正“红色品牌”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温度”
陈军浩还带领红领之家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做到治理难点在哪里,党员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2014年8月,红领之家主动承接社区矫正项目。面对社区矫正对象被“标签化”的困境,他引入现代矫正理念,建起75人的矫正“专家库”,为每名矫正对象安排1名“红领”帮带,帮助他们止恶扬善、重回社会。因犯非法持有枪支罪被判缓刑的李某,一开始拒绝参加社会服务。陈军浩每周上门探访,推心置腹地与他交朋友,帮助其解决租房等实际困难,还安排精通新媒体制作的李某加入红领之家文艺小分队。逐渐打开心扉的李某与其他党员志愿者一起制作了8部反诈骗公益片,还带家人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其妻子凭借志愿服务积分成功落户北仑。犯危险驾驶罪的张某被列为矫正对象,在陈军浩带领下参加志愿服务,用累计积分兑换了一张体检卡。张某妈妈每天都带着体检卡舍不得用,逢人便说“这是儿子做好事得来的”。6年多来,红领之家联系的546名矫正人员脱管率和再犯罪率均为零,“小组织”迸发出了“大能量”。
2016年10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社区矫正协会第24届研讨会上,陈军浩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代表介绍了“去标签、专业化、重帮扶”的“红领矫正”模式,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司法温度。4年多来,红领之家接受来自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部门和美国、法国等国家的社区矫正机构共500多批次来函来人考察学习,“红领矫正”模式向全国提供了治理范例,向全球输送了中国经验。
他注入脱贫攻坚“红色基因”开创智志双扶“甬延”样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4月开始,宁波红领之家结对帮扶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西碱村。这是国家深度贫困县的一个偏远村庄。陈军浩坚持党建引领结对扶贫,实施“红星乡邻”志愿服务项目,帮助贫困人员立志、赋志、凝志。
志如何立?在陈军浩的牵线搭桥下,宁波家庭、当地志愿者与当地44名贫困学生建立结对关系,提供帮扶物资及金额超10万元。其中3名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志如何赋?陈军浩开展“红色种子培育项目”,为38个结对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鼓励他们种植黑木耳,并提供种子经费、专家指导、销售渠道等“一条龙”服务,帮助他们累计创收39万元。志如何凝?陈军浩启动“红星三结对”红色组织孵化项目,采取“书记对书记、党员对党员、志愿者对志愿者”的培养式帮扶,累计孵化教育志愿服务队、中草药种植学会等4家当地社会组织,其中西碱村残疾人自强协会通过木耳产业创收1万元。陈军浩的真诚付出换来了当地村民的真心相待。如今村民们遇到从宁波北仑来的人就会热情打招呼,还经常邀请他们到家中吃饭。村民张春琳说:“宁波北仑人就像我们的自家人一样亲。”“两地一家亲”成了陈军浩扶贫项目最温暖的注脚。
陈军浩(后排居中)与居民一起进行党史学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汪清县大量农产品严重滞销。陈军浩及时推出“书记领跑”项目。他帮助西碱村第一书记任义直播代言手工粉条,半小时成功销售483单,销售额近10万元,带动全县销售960多万元。“他是背后的‘无名英雄’。”任义这样评价陈军浩。2020年,“红星乡邻”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一面旗引领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在陈军浩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投身到志愿服务中……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百年名校的“红色浸润”记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
文/镇祖轩
(上图)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右一)带领新入职教师进行初心宣誓。
镇海中学创建于191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果卓著的优质高中。一百多年来,学校作育英才弦歌不辍、砥砺前行薪火相承,革命年代涌现出张人亚、柔石、张困斋等一批教员校友,和平年代孕育出沈自尹、李志坚、贺贤土等一批院士校友,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学校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4名,占教师总数80%以上。多年来,该校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促进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理念,以党建带校风、师风、学风,依托爱国主义基地、深厚人文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将“红色浸润”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全程,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抗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镇海中学党委组织师生参加朱枫烈士纪念活动。
红色基因传承百年信仰
学校地处海防要地,历经百年风雨,校园里散落着18处抗倭、抗英、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存,其中有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这些文物背后是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从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生祠碑,抗击英军的清军统领裕谦以身殉国的“泮池”,到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守护者”、镇海中学首届学生张人亚,“左联五烈士”之一、曾担任教务主任的柔石,《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之一、1929届毕业生张困斋……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沉积着厚重的家国情怀和鲜红的革命底色。
英烈伴读得天赐,传承百年续薪火。学校致力于将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内化为校园精神财富,推进红色资源保护挖掘,编写《校园问典》《雄镇学府》等红色校本教材,融入教学大纲,形成科学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在校园内,一条近百米长的红色长廊,汇聚了10位爱国奉献、无私无畏的英雄浮雕形象,让参观者无不心潮澎湃,肃然起敬。校园内的朱枫故居,不仅是省级党史教育基地,还是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每年7月,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参加朱枫烈士纪念活动,瞻仰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历史。
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正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独特“密码”。历任校长把守护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丰富精神图谱、绵延信仰之火,用坚定的红色信念去铸造思想的堡垒,让这抹红色融入每一名师生的血脉。
红色根脉涵养师德新风
强教必先强师。在红色根脉的滋润下,学校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在镇海中学,3个“金句”可以诠释教师的奋斗精神——“学生在,老师在”“如果我的学生需请家教,就是我的责任未尽到”“要使学生不辛苦,就要老师更辛苦”。
全国优秀教师许克用,1964年到学校任教以来,以党性锤炼师德,把学生当作“不在户口簿”上的家人,不论寒暑几乎天天陪伴学生;浙江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之一、省劳动模范胡明德,是位“学生最优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他亲自测试、破格吸收的小学毕业生施展,攻克了国际数学难题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2017年,曾经主动请缨赴新疆库车支教3年的镇海中学原副校长姚仁汉因病去世,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央视《新闻联播》连续报道,引起全国关注……在百年办学过程中,正是有这么一批德艺双馨的教师,才让学子们亲其师、信其道、循其步。
身正为范,才能展师风。学校创造性地将支部建在教研组上,推行“设岗定责”“导师带徒”,党员教师争创“教育红岗”,由党员教师负责开课每年保持在200节以上,近三年有130人次在省级以上教学能力评比中获奖,2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带动全体教师敬业精业。“我郑重承诺爱生敬业,坚守教师本色,拒绝有偿家教!”每年教师节和新教师入职仪式上,学校党委都会带领全体教师做出庄严宣誓。在镇海中学,超过90%的教师每周5个晚上在学校陪伴学生,生动展示了“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师德新貌。
红色教育塑造时代新人
悠久的红色根脉和深厚的红色基因,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大课堂,浸润着每一名镇中学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启发激励我们,锚定人生方向,持之以恒为之付出,努力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开设一门由党员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责任和价值取向。
这样的价值教育,也贯穿于学校教学的每一课。学校把每学期第一周定为“红色文化”宣讲周,每月由党员教师站在红色长廊下宣讲红色故事,还邀请老革命、老红军、时代先锋人物进校开设专题讲座。该校党委于1993年成立业余党校,坚持党史教育与素质培养相联系、集中办学与分段授课相统筹,已有27期3000余名学生从党校顺利毕业,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学生骨干队伍,在党组织的红色教育下茁壮成长。
2020年2月29日,一封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发起的“守望相助 共抗疫情”倡议书通过班级群在全校传播开后,短短两天时间,学校团委、学生会就收到17万余元学生捐款,采购的物资在1个月内全部发往武汉抗疫一线。在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镇海中学是全省唯一入选的中小学校抗疫先进集体。
“无论走到哪,都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每年毕业典礼“最后一课”的殷殷嘱托始终回响在师生耳畔。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贺贤土,2018年3月专门向母校赠书。贺院士说,现在的他还是不忘“镇中初心”,脚踏实地、奋力前行在科技强国的征途上。2015年,校友冯维一放弃美国高薪,带着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毅然回乡报国,五年时间取得20余项国家级专利。2020年,校友虞仁荣捐资200多亿元,在家乡镇海兴建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东方理工大学,他的目标是赶超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像贺贤土、冯维一、虞仁荣这样的校友,还有许多许多,他们活跃在科研、教育、经济、艺术等各个领域。对他们而言,镇中的红色教育从来没有结束,始终激励着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本文图片由镇海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