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一心为民,永做人民的110

2021-08-06张惠清

中华儿女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黄海漳州民警

张惠清

在福建漳州,有一句话广为流传:“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

“漳州110”,是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是全国公安机关最早实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基层单位。

31年前,“漳州110”因民而立。创立之初,仅有七个人、三支枪、一辆破旧三轮摩托车,就是这样一支公安队伍,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开创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面向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1997年11月,国务院授予其“人民的110”称号。

31年来,“漳州110”为民而强。他们以“快”字为生命线,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将为民初心代代相传,成为漳州人民心中“工作最苦、坏人最怕、百姓最爱、形象最好”的先锋警队,更成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

“一心为民,永做人民的110。”时代更迭,“漳州110”初心不变、承诺不改,始终坚守为民情怀,被誉为“人民的保护神”。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漳州110”

“芗城区香榭花都小区内河有一名女子跳河,请快速施救!”2021年5月15日1时10分许,“漳州110”许伟生、黄海平警组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此时,现场情况十分危急。跳河女子姚某身子已经没入水中,只剩头部露在水面挣扎,随时可能沉入水底。两人不谙水性,但他们知道时间每过一秒,姚某面临的危险就增加一分。许伟生没有犹豫,迅即带上救生圈,跳下河中展开施救。

内河水又深又臭,河底还有层厚厚的淤泥,许伟生一手抓住救生圈,一边吃力向前挪动。5米,4米,3米,2米……终于,许伟生成功靠近姚某,并在黄海平配合下,成功将其救回岸上。上岸后,他们耐心对姚某做进一步安抚和开导,使她最终放弃轻生念头,并配合警组至步文派出所移交处理。

案件妥善处理后,许伟生本想回基地更换已经湿透的衣物,没想到在途中又遇到一位母亲林某的求救。她的女儿服下大量安眠药,已陷入昏迷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急需送医院救治。警组了解情况后,立即将母女带上车,火速赶往最近医院就诊。

又是跟时间赛跑、跟死神较量的时刻。许伟生警组用最短时间将两人送达医院,第一时间帮助病人办理就医手续。医生检查后说:“还好及时送来,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在警组帮助下,林某女儿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避免悲剧发生。此时,许伟生才发现自己从下水救人后就一直没穿鞋子,仅穿着袜子四处奔走。

许伟生、黄海平警组不是个例。自“漳州110”成立之时起,类似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7个人、3支枪、一辆三轮摩托车。1990年8月,“漳州110”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中建立。当年10月23日,漳州芗城区一名孕妇报警求助,称其要分娩了,可丈夫外出,当地又举目无亲。“漳州110”接警后,及时将其送入产房,孕妇顺利生产。

事情虽小,却引发了全队内部大讨论:“警察到底是干什么的?警察的职责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送孕妇之类的事,我们要不要管?”

几天后,那名被救助的孕妇刚出院,就抱着孩子,拿着鸡蛋、红糖来到队里。“‘漳州110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孕妇一句话,让讨论有了答案。

1990年12月,“漳州110”在原来110报警台基础上增加“服务”二字,在全国首次发布“人民群众有困难,需要警察帮助的,均可拨打110电话”的公益广告。

“人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漳州110。从‘110报警台到‘110报警服务台,‘服务两个字,开启人民警察职责新篇章。”“漳州110”现任大队长黄海强说。

如今,“漳州110”现有民警128名,平均年龄30.2岁,是一支富有青春气息的队伍。31年来,队伍不断壮大,不变的是竭力为民服务的底色和内核。从徒手夺刀、救下轻生少年,到送迷路老人回家、为市民找回失窃的电动车……在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里,总有这支队伍的影子。

“警察就在身边,平安就在眼前”,是当地群众的切身体会。

“一切都是为了更快一秒”

案情瞬息万变,出警贵在快速。

“案情背后,可能关乎人的生命,要求我们必须快一些,更快一些。”“漳州110”团支部书记林连军说。去年10月,林连军与同事曾救助一位因与父母争吵,企图在家开煤气自杀的中学生,“如果晚到几秒,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快字,是我们的生命线。一切都是为了更快一秒。”谈及“漳州110”队伍最大特色,黄海强说。“我们要第一时间减少群众受到伤害,第一时间找到报警渠道,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第一时间高效依法处置,第一时间追赃挽损。”

多年来,“漳州110”始终保持绝大多数案件5分钟之内到场。“第一时间”,字字铿锵,是这支队伍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漳州110”到底有多快?漳州市诚亿地产负责人王浩铮感慨:“我曾因一件紧急事情拨打110,报警后我心中烦闷,点了一支烟,让我没想到的是,不到半根烟的功夫,110民警就来了。如果让我说‘漳州110有多快,差不多半根烟那么快啊!”

为快速出警,在初创时期,“漳州110”实行不脱衣、不脫裤、不脱袜“值班三不脱”。由于“110”报警服务台设在芗城公安分局三楼,第一任大队长郭韶翔花60元到农贸市场购买了长长的竹竿,立在楼外阳台边,队员出警时顺竿滑下,比跑三层楼梯节省30余秒。从此,“再快一秒”的理念,融入到“漳州110”血液里。

“又快又灵”,体现在每一个服务人民的细节之中。在科技手段还不发达的时代,“漳州110”要求民警深入到每一个小区进行摸排,人工画出景区图,将每个小区所有出入口,包括楼号、楼层等情况进行标注,民警人手一份。

民警杨锦煌还记得,自己刚入警时,曾骑着电动车在市区转了整整两天。“每当走到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地点,就会拿出地图,然后再拍照,为的是把所有地貌牢牢构建在脑海里,出警时能够迅速判断。”那两天,光是照片,他就拍了近两千张。

“从创立至今,‘漳州110共历经七次改革,每一次改革创新,都让我们在更快、更强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进步。”黄海强说。

1996年5月,“漳州110”创新路面巡逻加接处警结合的工作模式,保证民警“永远在路上”。2000年,实施巡指分离,完善点对点、扁平化指挥,建立“点、线、面”立体化巡防机制。2016年7月,他们又根据面积、人口、警情数量等要素,把45平方公里的漳州市主城区划分为11个景区,每个区域全天候24个小时保持路面巡逻执勤。有可能市民报警的时候,110正好在你身边……

探索并未止步。近年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已无法满足群众的诉求,如何“第一时间减少群众受到的伤害”成了新的期盼。为此,漳州市公安局组建110合成作战中心,在集结了治安、刑侦、经侦等力量后,一线处警同时、后台同步办案,巡警队伍完成从“快接快处”向“快破案快挽回”转型,工作效能进一步激发。

中队长万鹏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中队民警在凌晨两点多巡逻盘查时,抓到一个偷盗电动车的犯罪嫌疑人。由于电动车没有车牌,联系不到车主,他们就移交到辖区派出所。第二天,当电动车完好无损地交到车主手中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车被盗了。

一组数据见证了改革成效:5分钟内到场率接近90%,10分钟内到场率基本实现100%,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100%……此外,通过梳理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主动调整警力部署,还有效预防了违法犯罪。

在黄海强看来,“‘漳州110成长的过程,就是围绕社会发展和老百姓需要,不断打破体制机制,充分发展自己、自我加压的过程。‘敢为人先、永不止步也是队伍得以长青的精神特质。”

“传承好警队红色基因”

时光追溯到二十五年前。

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推动“110”成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

31载传承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的“漳州110”精神已在漳州公安机关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1994年出生的杨锦煌是漳州本地人,从小听着“漳州110”的故事长大,心中一直有着警察梦想。2017年,他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漳州110”的一员。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每一步都在“漳州110”这个集体中成长进步。

讲忠诚、讲传承、仪式感、使命感……“31年来,从新警培训到队伍建设,我们始终坚持党性至上,突出政治建设生命线,传承好警队红色基因,将对党忠诚、公安姓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黄海强说。

今年37岁的民警蔡景林是一名军转干部。“以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虽然职业角色转变了,但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在“漳州110”队伍里,像蔡景林这样的军转干部大约占一半以上。

“‘漳州110始终把纪律规矩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通过抓点滴促养成,抓养成促作风,抓作风促纪律,抓纪律促战斗力。”黄海强说。

铁一般的纪律包括实行“一日生活条令化”,细致到被子怎么叠、鞋子怎么摆;进行内务条令夺标、基础体能达标、执法资格考试三类竞赛;突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传帮带形式“一级带着一级干”……“漳州110”队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对大部分人而言,这里既是队伍,也是学校。

“新民警入警后,都会有老民警传帮带,手把手教授,不仅在工作上指导我们,在生活上也给予我们关心和爱护。”民警陈绍颖说。

“大队团委会定期开展篮球赛、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服务青年成长。”林连军说。比如,每年11月26日是“漳州110”警队荣誉日,这一天,新警将得到一枚有單独序号的红袖标,出队时,红袖标会被装裱起来,作为他们的出队礼物。

“红袖标”带来的使命感往往伴随队员一生。林泽斌曾是“漳州110”一员。如今,他把装裱起来的“红袖标”摆放在新岗位办公桌上。他说,把“红袖标”带到办公桌,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曾是“漳州110”一分子,不管身处哪个岗位,一定要继续践行“漳州110”精神。

建队以来,“漳州110”43批次520位民警无违纪违法行为,114人次立功受奖。

“人民满意就是我们最大心愿”

在“漳州110”事迹展览馆里,400余面老百姓自发送来的锦旗被高高悬挂于展馆顶部,寓意着“人民至上”。多年来,“人民”二字始终伴随着“漳州110”的发展,铭记在每一名队员心中。

1996年出生的陈绍颖,从福建警察学院毕业后就加入“漳州110”队伍。一开始,他总想着“办大案”。工作之后,他每天处理的大多是邻里纠纷等案情,“心理多少有点落差”。“但工作久了就深刻感觉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平凡岗位上也可以让青春闪光。”

正是人民的好口碑,给予团队持续奋勇向前的动力。

黄海强记得,有一年,“漳州110”民警将迷路老人安全送回家,后来,老人远在澳大利亚的儿子发了一份传真,上面真诚写道:“感谢‘漳州110,你们就是我未曾谋面的亲人。”

“警察叔叔您好,我是那位丢失自行车的学生。自行车丢失之后,我很难过,以为再也找不回来了。非常感谢您和其他警察叔叔帮我找到了。你们真厉害!长大之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努力帮助别人。”时隔多年,万鹏仍然记得那个暴雨的下午,自己和同事将一位初中生的被盗自行车找回后,她寄来的感谢信。这让他们非常感动。“正是无数这种点点滴滴,成为我们永远的动力。”

随着时代发展,为更好服务群众,2018年7月29日,“漳州110”微服务正式上线运行。群众扫二维码就能进入“漳州110”微信公众号,通过户政、交警、出入境等3大类24项掌上微服务功能,轻松办理相关业务。

为进一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漳州110”辐射带动下,漳州市各个系统、各个层面逐步形成“公安110”“民生110”“民间110”“社区(乡村)110”四类110社会服务联动体系,着力打造适应市域、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模式。

拿“芗里芗亲”A PP为例,作为“民间110”,“芗里芗亲”设置了“我要巡逻、群防任务、社会求助、违法举报”等10余项志愿者服务和便民服务项目。综治单位、村(居)委会和民警可通过APP,随时发布社会求助等,志愿者可自主选择感兴趣或者符合自身特长的服务任务,“抢单”接受并完成,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治共享格局。

“‘漳州110家喻户晓,如今在劝解村民纠纷时,110的形象让群众对自己充满信任感。”2019年5月,漳州市平和县芦溪镇芦丰村支部书记叶伯群当上了“乡村110”指导员。“‘乡村110成立前,村里纠纷一年有百多起,2020年仅发生两起纠纷。这是‘漳州110精神在农村的延伸!”叶伯群说。

“‘漳州110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史、发展史。31年过去了,我们的运作模式一直在顺势而变,但精神内涵却一直没变。”黄海强说,进入新时代,“漳州110”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群众的需求和体验,传承初心使命,永葆铁军本色。

猜你喜欢

黄海漳州民警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情调漳州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阅读训练一
小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