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雄小姐妹》,不是童话是真实
2021-08-06黄先懿
黄先懿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的成立,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拉开了序幕。《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诞生于此,成为一代人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
在美影厂一众天马行空、充满奇思妙想的动画中,有一部作品别具一格,以写实见长。这就是由钱运达、唐澄担任导演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取材于真实事件,没有采用童话式表现手法,而是极力还原真实,成为中国第一部写实动画片。
故事发生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草原上。1964年2月9日,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主动替外出的阿爸承担起放羊的任务。午后,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突然降临。狂风呼啸,大雪漫天,瞬间吞没了茫茫草原。这是当地人俗称的“白毛风”,常使牧民和羊群失去方向。龙梅和玉荣急忙拢住羊群,转身往回赶。但狂风暴雪像一道无形的墙,阻挡着归路,羊群四下乱窜。
变成一片雪海的草原,根本无法辨认方向。龙梅和玉荣深一脚、浅一脚,拢着羊群往前跑,心里只想着阿爸阿妈常说的一句话:集体的羊可是牧民的命根子。不知道跑了多久,总算把散乱的羊群聚拢在一起。
拂晓,龙梅突然发现妹妹的一只靴子不见了。玉荣却毫无知觉,疑惑道:“姐姐,我的靴子不是在脚上穿着吗?”龙梅一听急了:“这哪是靴子,这是大冰坨子!”说着就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然而,龙梅的靴子已经牢牢地和脚冻在一起,怎么也脱不掉。
姐妹俩相互扶持,一天一夜间,在气温零下37摄氏度的寒冬里,迎着暴风雪走了70多里路。当人们找到龙梅和玉荣时,她们已经冻昏过去。集体的384只羊,仅冻死了3只,姐妹俩却因为冻伤严重,落下了终身残疾。
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集体主义精神的代名词,以她们为原型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美影厂也决定将姐妹俩的故事做成动画,搬上银幕。
最初的剧本叫《雪原红花》,由何玉门和胡同伦执笔。何玉门从事动画工作多年,对动画片的特性十分熟悉,他设计了许多富于儿童情趣和童话色彩的情节,譬如孩子和小羊唱歌、跳舞、做游戏,孩子与老鹰搏斗、被老鹰叼上天……
剧本就位,钱运达带着摄制组前往内蒙古。在见到姐妹俩的那一刻,钱运达被深深震撼了:“这样两个年纪很小的孩子,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竟然冒着零下37摄氏度的严寒,与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英雄事迹。她们的气质,与我们过去在大城市中见到的孩子迥然不同。”
1964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龙梅(左)和玉荣。
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剧照。
摄制组反复重温姐妹俩的故事,跟着牧民放羊,甚至在夜晚重走她们走过的路。“我们感觉不能再搞童话了。就直接表现真人真事,用她们原来的名字,用那篇报道的标题《草原英雄小姐妹》。”钱运达决定抛开原来剧本的路子,用尽可能接近生活真实的手法来塑造现实中的英雄。
那时,动画行业普遍认为,现代题材比古代题材难,正面人物的戲比反面人物的戏难,歌颂的戏比讽刺的戏难。《草原英雄小姐妹》既是现代题材,又是歌颂正面人物的戏,要走写实的路子,难度确实不小。
摄制组绝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这么“愣头愣脑”地干了起来。白天劳动,晚上改剧本,又说服已经做好童话风格造型设计的美术师戴铁郎,按写实手法重新设计。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自找苦吃。钱运达心想:如果影片上映后反映不佳,事情也就到此为止,无非是一群年轻人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没想到,影片反响强烈,很多观众感动得流泪,不少小观众来信说,要向龙梅玉荣学习。
敢开写实动画先河,得益于美影厂提倡创新的传统。“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口号,也是钱运达最常提及的自我要求。
1929年出生的钱运达,原本学的是绘画创作,25岁时被公派去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动画。学成归国前,捷克同行曾赠言:“希望早早看到你的片子,但不要有一点捷克的味道,你还是要坚持创作自己民族的东西。”
这句话,钱运达记了一辈子,也成为他毕生的艺术追求:既要创作中华民族风格的作品,又要追求风趣幽默,走多样化之路。他创作的动画电影不多,但是每一部片子都有中国风格,从剪纸片《金色的海螺》到《天书奇谭》《女娲补天》,题材、表现形式、美术风格都力求不同。
其中最为年轻观众熟知的,当数1987年与阎善春联合执导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当时,“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比较多见,文艺作品中的儿童也大多正襟危坐。钱运达想创作一个不一样的角色,有特点、有性格,也有缺点、接地气,就想到了凌纾写的《邋遢大王奇遇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则采用了一半用真人演员、一半用动画表现,又一次标新立异。
此后,市场需求与传统制作模式的冲突日益凸显,美影厂的黄金时代逐渐落下帷幕。中国动画浮浮沉沉几十载,这些经典之作却从未褪色。
《草原英雄小姐妹》
导演: 钱运达 / 唐澄
编剧: 何玉门 / 胡同伦
类型: 动画
上映日期: 1965
片长: 4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