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腺病毒载体疫苗,陈薇团队的“拿手活”

2021-08-06崔隽

环球人物 2021年14期
关键词:陈薇腺病毒塞拉利昂

崔隽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2021年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获批上市。次日是陈薇55岁的生日,接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采访时,她微笑着说,这是自己收到的“特别大的一个礼物”。

6月3日,陈薇出席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并发言。她在论坛上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位参加临床试验的武汉市民吸入了从设备中喷出的雾化疫苗,“憋住气!好了!”几秒钟就完成了疫苗接种。这是陈薇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研发的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消息一出,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提起陈薇,人们会最先想到她的飒爽军姿,她的齐耳短发。

但过去陈薇的头发还没有这么短。直到2020年,在驰援武汉的113天里,她为了打理方便,剪了三次头发。第一次剪发时,理发师说她的头发又黑又亮,还问她是不是染过。陈薇说她从不染发。4月,陈薇又剪了一次头发,这回理发师问她,怎么多了这么多白头发?5月,最后一次在武汉剪发时,头发已经白得显眼了。每一根白发,都见证了陈薇带领团队走过的疫苗之路,也见证了那些没日没夜艰难攻关所催生的中国速度。

“全世界第一针疫苗打在武汉”

2020年1月26日,接到奔赴一线的命令,几个小时后,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就已到达武汉。

5天后,陈薇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身患渐冻症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她对张定宇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张定宇回复她:“彼此彼此。”

此时,各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在快马加鞭地进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谈到当时美国声称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时,陈薇很自信:“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在5种技术路线中,陈薇团队专攻的是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这种疫苗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通俗来讲,腺病毒被当成一个“工具人”,将其病毒基因组关键区域删掉,再绑上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变了一次脸。它像一辆小车一样,装作很凶的样子,在人类的免疫系统里游走,让免疫系统记住这个危险病毒的样子。等到真正的新冠病毒来临时,人体早已有了抵抗能力。

2020年4月29日,武汉,已接种疫苗的陈薇做抽血复查检测。

经过夜以继日的紧张研发,2020年2月26日,也是在陈薇生日这一天,第一批疫苗从生产线下线了。“我的上级、院长、政委都给我发来了生日祝福,我的回答就8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后来陈薇的儿子麻恩浩在一次座谈会也提到这个细节,他说母亲身上这份许军许党许国的精神,是军事科研人独有的血性。

3月16日,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率先启动临床试验。“其实开始有担心,武汉当时封城,志愿者从哪里找。”让陈薇没想到的是,公布108个志愿者名额后,两天内竟有5346人报名,甚至有夫妻同时来参加试验。“这让我非常感动,真的是英雄的武汉人民。”

“全世界第一针疫苗打在武汉,第一份人体数据也是武汉的数据。”后来陈薇在全国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团视察情况交流座谈会上说到此处,语气仍然充满骄傲和感动。

其实,比108名志愿者更早接种第一针疫苗的,是陈薇和她的团队。2020年2月29日凌晨4点多,第一批疫苗运到武汉,陈薇和另外6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接种了自己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

一方面,面对未知的第一次,陈薇觉得自己得先上,这样才能给志愿者充分的勇气。另一方面,因为她有自信。“腺病毒载体疫苗对新冠来说可能是比较新的技术路线,但对我们来说已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了。”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4月12日,疫苗开展二期臨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7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陈薇团队研发的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结果的论文。研究指出,该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诱发免疫反应。此后,疫苗又在俄罗斯和巴基斯坦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8月11日,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对此,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个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个沉甸甸的荣誉,但我很明白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的……前方虽然在拼命,有很大的危险,后方也有很多日日夜夜的付出。虽然‘人民英雄这个称号授予我个人,但我觉得刚才提到的每个人都是英雄,我们整个的一个集体就是英雄。”

5天后,陈薇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病毒疫苗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专利。

“(新冠病毒疫苗)专利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所以我们在任何场合,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来做疫苗开发。”2020年9月,陈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如今,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还在继续。不久前,谈及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时,陈薇表示,目前全球有5种主要变异毒株——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株、在南非发现的变异株、在巴西发现的变异株、在美国发现的变异株和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株。陈薇最关注的是在南非发现的变异株,她的团队正对此开展研究。

鏖战埃博拉,打磨“火箭平台”

陈薇曾对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做过一个比喻:“这个平台好比火箭发射平台,有了它,就能不断‘发射针对各种病毒的疫苗。”其实这已是陈薇团队的“拿手活”了,2014年,他们就是用这种技术开发了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进入临床的埃博拉疫苗。

“埃博拉病毒是个魔鬼。”陈薇曾这样形容这个敌人。它是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四级病毒,死亡率高达90%。陈薇很早就开始琢磨怎么对付这个“病毒之王”,并敏锐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2006年,她领导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也是从这时起开始了打磨。

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已蔓延到欧洲和美洲。关键时刻,陈薇团队研发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获得临床许可,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型疫苗。

陈薇讲过研发埃博拉疫苗的过程。埃博拉病毒有一个钥匙蛋白,这个蛋白能打开人类机体几乎所有细胞,此后病毒可以长驱直入,“如果能把这个钥匙蛋白基因嫁接到一种普通的感冒病毒里,比如说腺病毒,体内就会对这个钥匙基因产生一个免疫的记忆。一旦真正有埃博拉病毒侵蚀机体的时候,(免疫系统)就会认识它、识别它,把它拒之门外”。研发过程极其艰难,“失败很多次,再尝试、再失败,我们几乎把所有技术途径都尝试了一遍……”陈薇用“九死一生”描述第一次开发这种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经历。

2015年5月,陈薇团队走进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塞拉利昂,这是中国科研团体制作的疫苗首次在境外进行临床试验。当时塞拉利昂街道上常常能见到排起的长队,那是人们在等待注射疫苗。

这一年11月10日,塞拉利昂中日友好医院门前,十几名塞拉利昂小伙子把陈薇抛向空中又接住。就在3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埃博拉疫情在塞拉利昂终止”。“我们中国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所以在国内没有这个。第二个,我比较胖,一般别人也抛不起来。大家一脸灿烂,他们很灿烂,我也很灿烂。”陈薇笑着谈起那次礼遇。后来塞拉利昂流行起一句話:“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

2018年,埃博拉疫情在刚果(金)暴发,陈薇再次带队赴非。前一次西非疫情结束后,陈薇从未停止过对疫苗的优化。对于老人、小孩等特定人群,改进后的新一代埃博拉疫苗会更有针对性。

为什么要去非洲?陈薇被问过许多次这样的问题。身为女性、母亲、科研人,她对这个世界有一份温柔的爱。她曾多次提起在塞拉利昂孤儿院所见的场景。在那里,孩子们的父母都被埃博拉夺去生命。当时陈薇带的礼物是中国的拨浪鼓。在视频里,孩子们争着拉陈薇跳舞,被簇拥着的陈薇穿着鲜艳的红衣,学着孩子们的舞步,笑得自在又开心。

“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是我们该做的”

在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沉稳干练的陈薇,年轻时是一个长发飘飘的文艺青年。

1988年,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保送,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

左图:2015年11月10日,十几名塞拉利昂小伙子兴奋地把陈薇抛向空中。右图:学生时期的陈薇。

在清华园,陈薇爱唱歌跳舞,还是校刊副总编辑。1990年,她因偶然机会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取抗体,忽然产生了到这里工作的愿望。1991年,陈薇放弃了深圳一家著名生物公司的高薪职位,选择特招入伍。

2003年,“非典”肆虐,陈薇37岁。她带领课题组连夜进入P3实验室研究非典病毒,到广州一线医院采集标本。有记者问她怕不怕,陈薇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最终,经过艰难攻关,陈薇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有效抑制病毒的“重组人ω干扰素”。据统计,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同时采取了其他防护措施,无一例感染。

2008年,汶川地震,陈薇42岁,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赶赴一线。两个月后,她又作为“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几十年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陈薇总是冲在一线。“这么多年来,我不知道埃博拉病毒危险吗?我不知道新冠危险吗?我没有家庭吗?不是的,我们是军人,人民子弟兵来自于人民,反哺于人民。我们承担更多的困难,人民就会受到更少病痛的折磨。”

2020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抗疫,陈薇又提到了17年前自己说的那句话,镜头前,浮起的泪光让她的眼神更加明亮和坚毅:“2003年的时候,我说,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是我们该做的。当时是脱口而出的。我觉得说得挺好,我也为自己自豪,(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这样践行的。”

猜你喜欢

陈薇腺病毒塞拉利昂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认识腺病毒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宝宝持续高烧不退当心是腺病毒肺炎
三种不同腺病毒基因组提取方法对全基因组克隆构建的影响分析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希望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