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

2021-08-06单建军

金融理论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稳健性宏观变量

摘   要: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涉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工具、金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授信模式和有效贷款需求等环节,货币政策会影响到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2000—2020年我国51家“A+H”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实施价格型或者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冲击呈现显著差异;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会刺激商业银行过度信贷投放,将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控制货币数量或者提高利率,会显著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时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程度有所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也易受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制约,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框架,积极改革利率市场,尽量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手段,实施合理的信贷政策,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切实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定性,进而更好地履行金融稳定法定职责。

关  键  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商业银行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21)02-0020-09

DOI:10.16620/j.cnki.jrjy.2021.02.00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金融宏观调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中介, 贯彻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如何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随着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方兴未艾,商业银行贯彻落实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也在不断调整中。巴塞尔协议Ш针对商业银行资本、 流动性进行了明确规定,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稳步增长, 货币政策、审慎监管政策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 鉴于我国以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现状,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是实体经济在银行业的镜像,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研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防范化解商业银行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为中国人民银行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当前,货币政策影响金融稳定的干预途径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完全运用货币政策框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各国中央银行逐步搭建宏观审慎治理机制,协同货币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稳定。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框架,深入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着力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丰富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本文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51家“A+H”上市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分别检验了货币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作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单纯货币政策影响下以及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影响下的稳定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研究货币政策与银行稳健性的关系,有助于制定金融政策与防控银行风险,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通常通过利率和信贷等形式。Bernanke等(1989)提出,货币政策会影响银行稳健性,利率和信贷会产生不同的效应[1]。Gerali等(2010)提出,非常规货币政策会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也会造成经济社会的波动[2]。Hirakata等(2017)指出,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会提升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风险,从而影响银行业的稳定性[3]。

货币政策影响银行稳健性的情况。 陈诗一等(2016)指出,中央银行调整利率,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而威胁到银行业信贷资产的安全[4]。郭子睿等(2017)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性,货币政策应该关注金融稳定状况并未雨绸缪[5]。肖崎等(2017)指出,货币政策会影响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偏好,过低的利率会刺激影子银行的风险偏好,从而造成金融系统的不稳定[6]。

貨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同,共同维护金融稳定。Paolo等(2012)研究表明,利率调控可以保持物价稳定,但是无法保障金融稳定,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各有侧重点, 不能彼此取代[7]。Svensson(2018)指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统筹考虑彼此的影响[8]。徐长生等(2018)实证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可以减缓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甚至造成“政策抵消”和“政策超调”困境[9]。易宪容(2018)提出,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10]。

总之,目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重心是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从理论层面研究货币政策与银行稳健性的联系、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以及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同作用,但是开展实证分析的文献不多,大部分都没有银行微观数据的案例分析。所以,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情况,采用我国51家“A+H”上市银行2000—2020年的报表数据,以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与净利息收入之比、 不良贷款率作为商业银行稳定性代理变量,使用Eviews 10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制约, 以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共同作用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保障商业银行稳健性方面的有效性。

三、实证模型、变量及数据

(一)变量的选取及数据的处理

本文将商业银行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选取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银行的稳定性,长期的低利率(负利率)将会削弱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 进而影响到银行业乃至金融系统稳定。而资本要求、流动性限制、差别准备金等宏观审慎政策也会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抑制作用。 所以,本文将提高银行稳定性作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将银行的稳定性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当前, 反映银行稳健性的指标主要包括Z指数、预期违约率、不良贷款率、风险资产占比等。其中,Z指数主要衡量银行破产概率, 银行破产在我国很少发生。此外,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不发达,预期违约率无法获取,所以Z指数和预期违约率都无法反映我国银行的稳定性水平。贷款减值准备是银行对所有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包括发放的贷款和垫款,各种投资业务及表外承担风险的资产等,其中银行贷款和垫款的减值准备是银行减值准备的大头,占比95%以上。净利息收入是银行短期内经营资产负债的结果,主要包括贷款和垫款,投资资产和同业资产等产生的利息, 贷款减值准备/净利息收入(dkjzzb/jlxsr)表示银行的风险化解能力,该指标越高,表示银行的稳健性越好。所以, 本文选择贷款减值准备/净利息收入(dkjzzb/jlxsr)作为银行稳定性的主要代理变量。同时,为了保证实证检验的稳健性, 本文将银行不良贷款率(bldkl)作为银行稳定性的代理变量。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主要包括M2、信贷总量和利率等政策工具,所以,本文采用M2增速(log(M2))、信贷总量增速(log(xdzl))和7天同业拆借加权利率(cjlv)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宏观审慎政策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贷款价值比以及资本充足率,本文采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zbczl)、拨备覆盖率(bbfgl)作为宏观审慎政策代理变量。

此外,本文还选取部分宏观经济变量和银行微观变量作为实证检验的控制变量。其中,GDP增长率(log(gdp))采用GDP的自然对数表示、CPI作为宏观经济控制变量;银行规模增速(log(zzc))采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 贷款余额增速(log(dkye))采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自然对数表示,盈利能力则用资产利润率(zclrl)、成本收入比(cbsrb)来表示。这些宏观经济变量都会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本文采集我国51家“A+H”上市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0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35家地方法人商业银行2000—2020年间面板数据。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宏观控制变量数据和银行微观数据全部来自WIND数据库,M2、信贷总量(xdzl)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所有变量名称及描述性統计结果如表1所示。

(三)模型的构建

1.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建立如下基准模型:

wdxit=wdxit-1+∝MPit+βHGit+γBKit+δit  (1)

其中,wdxit为被解释变量, 主要衡量银行稳定性变化情况;wdxit-1为贷款减值准备/净利息收入的滞后一阶项; 本文用MPit为货币政策变量,HGit为宏观政策变量,BKit为银行微观数据变量;δit为随机扰动项;本文主要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变量的滞后一期值作为解释变量,用以解决相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2.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动态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wdxit=wdxit-1+∝MPit+εSSit+βHGit+γBKit+δit(2)

其中,wdxit为被解释变量, 用以观察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的变化;wdxit-1为贷款减值准备/净利息收入的滞后一阶项;MPit为货币政策变量,SSit为宏观审慎政策变量,HGit为宏观政策变量,BKit为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变量;δit为随机扰动项。 本文主要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变量的滞后一期值作为解释变量,用以解决相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 10系统GMM方法进行检验分析。首先对所有变量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对变量进行AR检验、Sargan检验,检验扰动项的自相关性、 解释变量的有效性。AR检验的原假设是扰动项的差分不自相关,当AR(2)检验的P值大于0.05时则接受原假设,说明二阶差分不自相关。当Sargan检验的P值大于0.05时,说明所有变量都是有效的。

(一)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1.实证结果分析

表2显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其中,(1)式、(2)式、(3)式和(4)式分别表示单独实行log(M2)、信贷总量增速log(xdzl)和同业拆借利率(cjlv)和同时实行log(M2)、信贷总量增速log(xdzl)和同业拆借利率(cjlv)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可知,Sargan检验和AR检验均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解释变量有效且扰动项二阶不自相关,设计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由表2可以看出:第一,(1)式中log(M2)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 表明实施数量型扩张货币政策工具将降低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 如log(M2)快速增加, 将会刺激商业银行追求高收益高风险资产,降低了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第二,(2)式中log(xdzl)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数量型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稳定性。如随着信贷总量的提高, 会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第三,(3)式中cjlv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可能会增强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如,随着贷款基准利率的提高,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随之增大,盈利水平会相应提升,增强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第四,(4)式中log(M2)和cjlv在1%水平下显示为负, 表明紧缩型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第五,控制变量的系数显示, 大多数变量的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但回归系数过小。log(dkye)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与贷款规模增速直接相关,当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提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以获取更多的收益时会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速越快, 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会增强。但是log(gdp)、CPI、log(zzc)、zclrl、cbsrb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回归系数过小),原因可能在于宏观经济指标不直接影响银行稳定性,银行的经营管理是受宏观经济和监管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的, 银行的稳定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银行的稳定性与盈利能力也没有直接关系,一些银行是由于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到位,这些盈利能力越高的商业银行其稳定性水平越好。但有一些商业银行由于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组合,在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银行的稳定性。

2.稳健性分析

为确保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将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不稳定性的代理变量对基准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将表2、表3的结果相对照后发现,log(M2)、log(xdzl)系数与表2中的系数符号完全相反且显著,cjlv的系数符号没有变化,但是回归系数变大,说明利率等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偏弱,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是弱中性的。此外,所有控制变量的符号与显著性情况也与基准模型保持一致,所以,本文的模型和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即货币政策在降低商业银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且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著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很明显,M2与信贷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也是不一致的。

(二)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1.实证结果分析

表4显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其中,(1)式、(2)式、(3)式和(4)式分别表示单独实行log(M2)、信贷总量增速log(xdzl)、同业拆借利率cjlv和同时实行log(M2)、信贷总量增速log(xdzl)以及同业拆借利率cjlv等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可知Sargan检验和扰动项检验均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解释变量有效且扰动项二阶不自相关,设计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由表4可以看出:第一,(1)式中log(M2)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且比表2(1)系数变小,表明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实施数量型扩张货币政策将降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但是比单独实施货币政策影响程度要小。如,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随着M2的快速增长,宏观审慎政策可能会抑制商业银行追求高收益高风险资产的冲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第二,(2)式中log(xdzl)在1%水平下也显著为正,表明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数量型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也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稳定性。如,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信贷总量的提高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第三,(3)式中cjlv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但是回归系数过小,表明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价格型的紧缩型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如,随着贷款基准利率的降低,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变小,盈利水平也随之降低,在资本充足率和报备覆盖率等宏观审慎达标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追求高收益高风险资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第四,(4)式中log(xdzl)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 表明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紧缩型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cjlv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但回归系数过小,表明利率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水平的影响有限。第五,通过观察控制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大多数变量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log(dkye)系数显著为正,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越大,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越高。但是CPI、log(zzc)和zclrl回归系数过小,表明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宏观经济指标不直接影响银行稳定性, 银行的经营管理是受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监管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的, 银行的稳定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银行的稳定性与盈利能力也没有直接关系,一些銀行是由于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到位,这些盈利能力越高的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越好。但有一些商业银行由于投资于高风险、 高收益的资产组合,在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银行的稳定性。

2.稳健性分析

为确保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将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不稳定性的代理变量对基准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将表5与表4的结果相对照后发现,cjlv和log(xdzl)系数与表4中的系数符号完全相反且显著,log(dkye)的系数没有变化,但是变显著,说明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情况下,利率等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偏弱,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是弱中性的。此外,所有控制变量的符号与显著性情况也与基准模型保持一致,所以,本文的模型和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即同时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降低商业银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且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著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很显著,M2与信贷政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也是不一致的。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0—2020年51家“A+H”上市银行微观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实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能够显著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

(一)结论

第一,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能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比价格型宏观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更大,利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

第二,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下,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能够刺激商业银行放贷冲动,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显著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从而弥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不足。实施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将直接限制商业银行过度承担风险行为,提高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如果不能适度把握两个政策的实施力度,很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导致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失效。

第三,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刺激商业银行提高信贷增速,过低的利率支持商业银行大幅地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虽然收紧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降少贷款规模,但造成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第四,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商业银行稳定性与货币政策的紧缩程度显著正相关, 即使实施宏观审慎政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增加商业银行不稳定的风险。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在逆周期调控信贷增速的同时提高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在保持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同时也发现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不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因此,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充分沟通和灵活配合,起到逆周期的货币政策调控,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逐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同时,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尽量减少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二)政策建议

第一,要继续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考虑到中期目标,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相关性的未来可控性将继续下降,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迫切需要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变。需要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货币政策目标,探索建立短期政策利率操作框架,逐步完善适合国情的利率决策机制,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了解决存款利率低估的问题,应在借鉴长短期贷款利率相结合的经验基础上,加快存贷款利率相结合改革方案的设计,优化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放松不合理的金融管制,深化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推行标准化票据业务,联通货币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因此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券, 以满足短期的现金流需求,作为有实力和信誉企业直接融资的金融工具。

第二, 要继续健全和完善金融宏观政策体系,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货币政策主要从总量上调控经济活动,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有限,无法应对空间维度的金融风险传染。审慎管理政策主要负责金融稳定,而货币政策优先保障物价稳定。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限制资金流动,引导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逐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并根据金融行为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政策。加快创新资本工具,不遗余力地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提高债务可持续性和配套措施的条款,在保障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同时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第三, 要注重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动,搭建科学规范的金融宏观调控框架。为减少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关注金融稳定职责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宏观审慎管理部门,必须重点防范金融体系风险积累,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评估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搭建科学有效的政策框架。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应加强金融监管统筹协调,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全面评估银行金融风险,建立合理有效的逆周期调控机制,尽量防范因货币政策调整可能造成商业银行不稳定风险。

参考文献:

[1]BERNANKE B,PARKINSON M.Unemployment,Inflation,and Wages in the American Depression:Are There Lessons for Europe?[R].NBER Working Paper,1989.

[2]GERALI A,NERI S,SESSA L,et al.Credit and Banking in A DSGE Model of the Euro Area[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2010,42(S1):107-141.

[3]HIRAKATA N,SUDO N,UEDA K.Chained Credit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Accelerators[J].Economic Inpury,2017,55(1).

[4]陳诗一,王祥.融资成本、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传导[J].金融研究,2016(3):1-14.

[5]郭子睿,张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使用[J].经济学家,2017(5):68-75.

[6]肖崎,邓少慧.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7(12):29-37,133.

[7]PAOLO S,NERI S,PANETTA F.Monetary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R].ECB Working Papers,2012.

[8]SVENSSONLEO.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Different and Separate[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18,51(3):802-827.

[9]徐长生,艾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6):39-47.

[10]易宪容.宏观调控新框架的理论“双支柱”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8(7):37-45.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s Impact on the Soundness of Bank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Micro-data of 51 Listed Banks in China

Shan Jianjun

(Xiangyang Sub-branch, Peoples Bank of China, Xiangyang 441021, China)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mainly involves the central banks macro-control tools, financial supervision polic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mode and effective loan demand and so on. Monetary policy will affect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meanwhile,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 will also restrict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Based on the data of 51 listed bank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this paper uses the systematic GMM method to empirically test monetary policys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ban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the stability of banks affected by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channel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ce-based or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bank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will encourage banks to over-credit, and will reduce the stability of banks and control the amount of money or raise interest rates, thus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banks. Further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simultaneous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 on the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has increased, and the stability of banks is also vulnerable to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constraints.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 on the stability of banks is not significant.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macro-control framework, actively reforming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using 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 means as far as possible, and implementing reasonable credit policie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banks, and then fulfill the responsibility of financial stability.

Key words: monetary policy; macroprudential policy;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責任编辑:李丹;校对:卢艳茹)

收稿日期:2020-01-24

作者简介:单建军,男,河南邓州人,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存款保险。

猜你喜欢

稳健性宏观变量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