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啮齿类动物有同理心吗

2021-08-06比邻星

电脑报 2021年29期
关键词:电击同理镜像

比邻星

自己吃香蕉和看到小伙伴吃香蕉,都能激活一类相同的神经元,这种现象俗称“馋”

实验开始,请设想你是一只大鼠。在你的面前有两个机关,每个机关旁分别放了一颗糖。选择吃掉其中一颗时,隔壁笼子的大鼠会遭受足底电击;选择另一颗时,隔壁大鼠毫发无损。你的选择是?很明显你没有理由加害同伴,因此会选择吃掉另一颗糖,大家相安无事。大鼠和你想的一样。

重新开始。你的面前有两个机关,一个机关的旁边放了一颗糖,另一个放了两颗。如果选择吃掉两颗糖,隔壁笼子的大鼠会遭受电击。你可能要想想了,享受更多美味的代价就是加害同伴。但是足底电击,想想就难受,为了一颗糖不至于。于是,你犹豫一下还是放弃了两颗糖的机关。大鼠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没有第一次那么坚定了。

再重新开始,一个机关旁边放了一颗糖,另一个居然逆天地放了三颗!啧,三倍的快乐,比第二杯半价的喜悦还要多得多。要不悄悄吃掉吧?反正那哥们儿就难受一下,不会有什么危险,我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大鼠怎么想的我还没来得及问它,但的确,它没有放弃那个三颗糖的机关。

这是科学家针对啮齿类动物的同理心设计的一个行为学实验。就像你平时感受到的那样,人类具有同理心,也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哪怕没有亲身经历,当看到别人正在或可能遭受痛苦时,你也会觉得揪心。正是这样的感受会让你尽量避免伤害他人。

那么动物呢?它们也有情感。科学家在某些动物的大脑中发现了一些神奇的神经元,当动物目睹自己的同伴在遭受痛苦时,脑中的这部分神经元便开始放电活跃。有趣的是,在自己受到同样的痛苦时,这些神经元同样会活跃。除了痛苦,开心快乐的事,日常的其他行为也都能被拷贝。那些神经元就像镜子,让动物自己的和同伴的行为引起了同步的情绪反应。

于是科学家给这些神经元取了个名字:镜像神经元。这是动物同理心的神经生物学解释,目前已经发现人类、其他灵长类、啮齿类、鸟类动物中都有镜像神经元。激发这些神经元的开关是“目击”,只要看到了,就会感同身受般地痛苦。

但目击和加害是两码事,当明确知道对方很疼的时候,动物会主动避免加害吗?这就是此次研究想搞明白的问题。被测试的大鼠有一部分事先接受了足底电击处理,真实地了解电击痛苦是怎样的。在面对同等诱惑的选择时(即两个机关都只对应了一颗糖),它们会更坚决地避免加害同伴。

大鼠的镜像神经元位于大脑中的前扣带皮层(ACC),这个区域同时连接着控制情绪的边缘系统和控制认知的前额叶皮层,是个感性与理性的交汇点。实验人员通过药物手段抑制了ACC的活跃程度,发現大鼠避免加害同伴的行为明显削弱了。换句话说,同理的感受和避免加害的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联。

可这样的关联并不高尚。大鼠避免加害同伴可能不是为了保护同伴,只是为了避免自己痛苦——看到隔壁的大鼠疼,自己也觉得疼,为了不让自己疼,宁愿不吃糖。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趋于自私的行为。当糖的数量增多时,它便面临着一个利益的权衡:痛苦不会加倍,但甜蜜会增多。所以只要足够甜,痛苦也是可以忍受的。

分析一些动物的行为,能让人类站在进化的尺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道德?至少现在我们能知道,对他人经历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是一种进化本能,出于同理心而避免伤害同类也是一种本能。人类生来不是麻木不仁的生物,而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个体,可能是因为某些脑区的异常,驱使他们伤害同类的阈值降低。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有删节)

猜你喜欢

电击同理镜像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镜像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电击手环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镜像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