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新视野下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实践探索专题

2021-08-06

粤海风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社区艺术

引言

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可以说是从民国时期至今一百多年来中国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乡土国家,乡村里埋藏着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来于斯又不断返回于斯的故乡之地,其牵绕着中国人的不仅是一方土地,还是灵魂的家园。因此,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必须是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之所以称之为复兴,是因为工业革命大浪潮曾经遮蔽了她昔日的模样,让她从内到外都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尽管国家、政府和知识精英都不断努力地去改造她、振兴她,但在工业文明发展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所有的努力都难以奏效。今天,当后现代社会来临,当人类走进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大门的时候,一个从量到质的巨大转变发生了。这一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科技变革,还带来了有关倡导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人文关怀及价值观转变等的综合性革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乡村便不再是一个等待被振兴的衰败之地,而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生态资源,有待被挖掘的再生之地。我们不是乡村的拯救者,恰恰相反,乡村中所包含的曾被我们所忘记的文化基因,反而也许能启示我们、帮助我们从现有的工业社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文明社会,一个高科技、高生态、高人文的崭新的社会形态。因此,今天的乡村振兴我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经济建设,还应该有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内容。

《粤海风》杂志在本期栏目中一共刊登了六篇有相关讨论的文章,其中方李莉的《中国文化基因与“生态中国”之路》是一篇两万八千字的长文,试图将乡村振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文化基因的系统研究并列起来,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可行性的“生态中国”之路。这不仅是一个书斋里的理论性研究,也是一个能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加以实践,并试图得到检验的实用性研究。万建中的《一则民间传说盘活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以江西新余为例》,通过展示新余市委市政府如何创造性利用当地著名的“毛衣女传说”打造文化景观,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对于一座城市的价值和意义。王永健的《日本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现实逻辑与经验——以濑户内、越后妻有、黄金町艺术祭为例》,以日本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三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将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视为资源,并借助当代艺术予以激发和利用,以艺术作品促进当地社区发展的日本经验。安丽哲的《城乡融合类乡村的传统产业振兴模式及其传承研究——以潍坊杨家埠风筝产业为例》,以潍坊杨家埠村的风筝产业为例,探讨了城郊融合类村庄中手工业的现代发展模式与传承经验,可以为其他该类别的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杨柳的《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云南鹤庆新华村发展的三股力量》,通过对新华村金属工艺的田野考察描述了金属手工艺是如何带动一个村庄的文化和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又是如何通过建设高校实践基地、打造体验式展售空间、传承淳朴民风民俗,使文化景观成为新消费对象。荣树云的《当代“非遗小镇”的“遗产资源论”实践——以浙江省舟山市東沙古镇为例》,通过对浙江省舟山市东沙古镇的田野考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在城镇化进程中,非遗小镇的产生既是一个文化景观的建构,也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类型的再生。

这些论文分别从理论的探讨、当地文化资源的发掘、国外经验的引进、当地手工艺的发展、非遗保护的推动等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从产业到文化再到心态的全方位推进的乡村振兴。而且,以往蕴藏在乡村的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正在不断地被激活、被发掘,从而发挥出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主持人:方李莉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社区艺术
纸的艺术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影像社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