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1-08-06李立鑫

新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栽培玉米

李立鑫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类型,在新型技术支撑下,更是成为新能源供给来源重要基础。玉米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高产栽培技术也得以高速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玉米栽培中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提出了栽培技术优化措施,以此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玉米;栽培;田间管理

在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时代背景下,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被提上重要位置。相对于传统栽植技术而言,新型高产栽培技术更侧重于对产量和质量的同等重视。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玉米栽培过程中,大多数地区的农民还是采用传统的耕作模式,对新型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栽培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病虫害现象发生较为严重。本文期望通过相关措施的提出,为栽培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1 玉米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玉米栽培和田间管理工作发展中,主要存在如下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玉米品种质量较差。目前大多数地区玉米栽培管理工作都是由当地农技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管理,但是农民在具体选择过程中,对新品种的选择和接受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品种无法适应当地气候环境要求,最终造成减产或者是绝产现象。二是在播种前对田间处理重视程度不足,诸多地方还存在连续耕种的现象,或者是在轮播中存在翻耕不够深入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造成病虫害积累严重,同时也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缺失。三是种植密度不合理,不能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最佳的定植密度。四是对田间栽培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田间杂草丛生、施肥不够科学、灌溉不够及时等现象。

2 玉米栽培技术优化措施

2.1 做好玉米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确保玉米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在选择品种之前,应当在当地农技部门推广品种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征,选择具有高抗病性能的品种。对于农技部门而言,应当在提前做好品种筛选的基础上,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选种的重要性。

2.2 做好田间处理工作

播种前的田间处理是确保玉米能够达到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具体工作开展中,应当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及时采取秸秆还田处理并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必须控制在20厘米以上。在进行播种时,要选在天气较为适宜的时段,避免由于恶性气象现象的发生给后期生长带来影响。在目前机械化播种不断得以推广的情形下,应当根据作业情况合理设定播种的深度和密度,确保出苗率能够达到99%以上。

2.3 强化田间栽培管理

田间栽培管理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在现代玉米栽培技术中,通常是将机械化管理与人工管理深度结合,以机械设备应用为基础,有效提升种植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通过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降低玉米栽培中的人力資源投入,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4 做好病虫害防治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是优质高产的基本要求,由于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病虫害。对于技术人员而言,要加强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在出现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时,要能够指导农民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要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措施。以此不仅能够提升玉米生长质量,还能够较好的避免由于抗病性、抗药性增加带来的后续问题。对于农民群体而言,在日常田间管理中,要能够及时观察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针对病虫害特性采用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结束语

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农业生产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农技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从地区实际出发,从玉米育种环节出发,有效构建更加完善栽培技术管理体系,为玉米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栽培玉米
无花果田间管理
收玉米啦!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麦菜栽培要点
我的玉米送给你
自然栽培的味道
最饱满的玉米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