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寨到宁武,风雨中疾行
2021-08-06于晋芳韩建平
于晋芳 韩建平
一日行进八十里。
1945年9月24日傍晚,中央派出的干部团已疲惫不堪,终于“进城”。
五寨,西望黄河,北临偏头关,东交神朔,南面群山横亘,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也是我军与日军、晋绥军的犬牙交错之地。1945年4月25日,晋绥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兼36团团长高永祥带领部队收复县城。
“今日最严重的问题是‘疲乏,太累了!赶紧做饭、赶紧休息……”天阴得厉害,干部团成员崔扬所在队伍入宿五寨东关百姓家。
一名炊事员啃着烧饼,依偎在墙根儿,竟然呼呼地睡了过去。
入夜,风雨袭来。
接到命令,与飞机、轮船“比速度”
9月25日拂晓,大雨仍下个不停。一场秋雨一场寒,干部团北上行进更加艰难。
“各队在五寨休息一日,书记、队长马上到团部开会……”同志們照例天不亮即起,忽然接到这一命令,不禁喜出望外,痛痛快快地睡了一个“回笼觉”。
这天,大家想尽一切办法购买牲畜——运输是眼下最难解决的问题。一日奔忙,干部团三分队却最终一无所获,好在他们借宿的房东老太太格外尽心。据说,她的儿子是干部团刚刚经过的岢岚县的县委书记张世俊(2021年4月23日,记者与五寨县党史办原主任朱和森考证得知)。
下午、晚上,干部团连续召开大会,传达形势任务:“国共和谈毫无结果,毛主席仍在重庆。”“日伪军拒绝向我们缴枪,要等国民党来接收。阎锡山、傅作义的队伍已到达晋中、晋北。”“蒋介石的部队正由美国协助,从海上和空中向东北赶运。”“党中央命令我们加速前进!”
是夜,干部团“大轻装”,同志们表示:不怕千辛万苦,奋力前进,一定要赶在国民党前面进入东北!
风雨兼程,“红色通道”来之不易
9月26日,连日阴雨、满街泥泞。干部团早饭后立即启程,队伍跨过清涟河,沿着一条宽阔的路前行。
天空不时洒下细细的秋雨,灌进衣袖、脖梗里,由凉到冷。同志们踏着泥泞的乡道,在大车道的泥浆中行走,每迈一步都特别费劲。队伍拖了十来里地长,走起路来东扭西歪,被雨淋得浑身直淌泥水。
中午,到达神池县义井村休息。就在干部团到达两个多月前,这里还是日军据点——五寨解放后,日军退缩到了这里。7月22日,晋绥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兼36团团长高永祥得到情报,准备伏击敌人。7月24日,高永祥命令二营到横山一带埋伏,派一营做预备队,指挥所设在二营后面不远处的山头上。不料,敌人从横山两侧迂回上来。指挥所只得直面敌人,与其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高永祥英勇牺牲。全团战士闻讯,怒火中烧,杀声震天,敌人闻风丧胆,夺路而逃。36团乘胜夺下义井据点。8月29日,神池县城解放。
可以说,正是以高永祥为代表的战士们奋勇作战,才得以用鲜血为干部团开辟了一条“红色通道”。
山中夜行,风雨翻越摩天岭
雨一直下,但行进不能停。
短暂休整后,干部团从义井村出发翻越摩天岭。这是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高峰,且天气多变,山上烈日炎炎,山下大雨倾盆。队伍在泥泞中走到半山腰,大伙已经汗流浃背,衣服湿透,又冷又饿又累。
走上山顶,天已经黑透了。湿滑狭窄的山路、深不见底的沟壑、浸湿沉重的行囊……每一个人都必须格外留意,一不小心就可能滚下山崖。而且,队伍只能单行,后面人只能拽着前面人的衣衫、听着他们的脚步声前行。每每遇到艰险处,前面的都要向后面的报一声“小心”。
就这样,在一声声的传递中,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水中艰难前行。直到深夜,队伍才走到山下,找到一个村庄,叩开老乡的家门。
秋日的山林里太冷了,加上秋雨洗刷、衣衫湿透,每个人都瑟瑟发抖。于是,大家四下找来树枝点起来烤火、烤衣服。有人甚至顾不上烤衣服,便一头倒在地上睡了起来。太累了!赵晓军困得眼皮打架,裤子烧着了都不知道……
这天晚上,章林夫妇和史梓铭夫妇借住在一间小屋里。第二天,他们惊奇地发现“屋外还停着一具尸体”!“昨天累得那样,有啥也不害怕了。况且,还是我们的老乡……”大伙说着,相视而笑。
他们知道:更艰险的考验即将来临——穿越封锁线!?
(部分内容参考《五寨县志》《神池县志》《宁武县志》等)
编辑:齐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