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比较阅读
2021-08-06张佳
张佳
内容摘要:初中、高中阶段有《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林黛玉进贾府节选内容的赏析学习,学生通过对两篇文本细节描写的比较阅读与赏析,能对描写对象有更立体的观察及感受,对文章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对作者精妙的构思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和学习,从而学会阅读这部小说的方法,更深刻的理解其思想内涵。
关键词:刘姥姥 林黛玉 细节描写 比较阅读
在初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文本教学中,我感受到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浅薄,以及对细节描写精妙处的敏感度不足,所以在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以及领会文章主题时,学生表现出对《红楼梦》篇目阅读和赏析方向的茫然。如何给学生设置一个比较立体,形象直观的阅读情境,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刘姥姥进大观园与林黛玉进贾府的比较阅读,力图引导学生关注两篇文本中都出现过的同一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及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形象的不同点和共通点,而这两个问题的赏析和体悟,正是对两篇文章的多处细节描写的比较阅读中得来的。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为何选择了与贾府地位悬殊极大的村妇刘姥姥,以及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林黛玉进入空中楼阁般的侯门之中。
这个问题的引入有三个目的,一是作者借两人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了什么;二是让学生体会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体现出文本描写角度、叙事角度的精妙;三是理解作者描写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深层内涵。
学生可以读到黛玉进贾府是因无人照顾投靠亲友的寄养,刘姥姥是由于自家生活拮据向家境富裕的远亲祈求施舍。一个是亲戚情分的代养,一个是过去旧交的施舍,两者不同,但都是投靠性的。两人的身份背景不同,但来到贾府的性质又相同,那么她们看贾府有什么相同角度和不同角度,是接下来引导学生赏析的细节描写,此问题自然的指点了学生阅读探究的方向,以及由此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学生可尝试通过以下几处细节描写,读出文字背后的隐含意味。
例如这两处文段的比较阅读:
刘姥姥又向贾母道:“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黛玉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以上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两人都觉得贾府金碧辉煌,连丫头皆打扮不俗,非别处可比。学生以此赏析更加形象的体会出贾府在当时社会中的真实地位以及具体形象。
但两人身份的差异又使她们二人眼中看贾府的着重点不同,这一点也恰恰体现出曹雪芹摹写贾府,擅长运用“多镜头”、“多角度”的手法。例如:
黛玉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作者从林黛玉心中、目中直接来写,以“书香之族”的视角看贾府这个“世禄之家”。黛玉进贾府为黛玉的身世处境做很好的交待,也体现了作者借黛玉的眼睛看贾府着重点,即是表现出贾府显赫的侯门地位和不同寻常的礼仪规矩。
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凤姐夹了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得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其作用之一即是要再从一个村野老婆婆的眼中、心中,来显现贾府这个全书中心对象。在刘姥姥两次“陌生眼睛”的观察下,贾家人的服饰、住处、饮食、礼教、习尚……一切都跃然纸上,一切都不离穷人对贾府的衡量和评价。刘姥姥进贾府是以一个社会底层眼中看贾府,着重点是突出豪门无比豪華的陈设布局,以及骄奢淫逸的生活。
通过以上文段细节描写和叙事角度的比较阅读,学生借助穷人和书香门第之族的眼睛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化的贾府,那就是地位显赫,恣意奢侈,礼仪规矩繁缛。这些描写,无不在暗示着贾府盛极一时权势与无与伦比的地位。学生也自然领会到作者借她们两人的眼睛看贾府的用意和精妙的构思。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凭借什么视角塑造了刘姥姥和黛玉的形象,她们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在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都表现出她们二人说话和行动,尽力的表现出与贾府的协调一致,她们说话皆是字斟句酌,行动亦是察言观色,两人都因为贾府的规矩而把自己原先的规矩改了。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一顿饭,贾府的规矩是饭后马上喝茶,而林父从小教林黛玉饭后不能马上喝茶,但是林黛玉在贾府马上就随了贾府的规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因为不会说话收到周瑞家的责备,第二次又去的时候就圆滑了很多,特别会哄老太太和奶奶太太们开心。
两人都可算是需要依靠贾府,黛玉虽受到与贾家姐妹相同的待遇,但在她心里却始终觉得寄人篱下,刘姥姥为钱而来,自然求人的态度更明显。她们两人的形象在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眼中被塑造出来,她们两人是贾母、王熙凤、贾宝玉、众姐妹等人物眼中的形象,作者精巧的构思使她们的形象以此角度自然的进入读者的眼中。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她们二人的行为动作,都是想尽力使自己和这个看起来豪华奢侈的贾府更协调一些,但事实上学生能在比较阅读中感受到共同点,即她们两人外在的言语行动和内在的心理活动与贾府无法协调,这无法协调中反而很有张力的凸显出她们的形象特点。
刘姥姥进入大观园,文中有多处与贾府并不协调的描写,比如她多次言行引发众人的哄笑,以及她为取悦众人的笑,可谓在笑中凸显贾府的豪奢的同时,也体现出社会底层的卑微和无奈。黛玉进贾府寄人篱下,初到贾府多次对长辈和众姐妹陪笑的细节描写,足见她处在一个心理上需要仰视众人的环境里,对凸显出黛玉在贾府小心翼翼的生活境况,做了最好的描述和刻画,显示黛玉悲凉的人生。这就将高低两个阶层的地位进行了很生动的对比。学生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按照作者的构思,慢慢体会出真意,渐渐对文本塑造人物形象和构思特点的精妙有了深入思考。
最后,以此方法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文中的多处细节描写,例如自己合作探究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思考刘姥姥和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形象有何异同等问题,也是两篇文章比较阅读中能体现思维深度的问题。通过这两篇文本细节描写的揣摩研读,最终达成学生挖掘到文本主题的阅读目的。
这两篇文章精妙的细节描写,多种叙事视角的转换,正侧面描写的结合,将故事讲述的摇曳生姿,人物刻画的形象生动,展示了作者缜密细腻的文思,更彰显了曹雪芹的智慧和写作的“匠心”。苏轼写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红楼梦》比西湖更波澜壮阔,更烟波浩淼,书中的琐碎细节中有无限烟波,只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它的精巧、精妙,学生怎能不爱读呢?
参考文献
[1]平颖.协调与张力.滨州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2009年.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3][清]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岳麓书社,2011.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