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榜样
2021-08-06韩建红
韩建红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其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且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它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的艺术。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道:“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革命年代的“人民英雄”,到激情岁月的“建设标兵”,再到改革时期的“改革闯将”,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可见在红色基因、伟大信仰培育下,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以自己无形的榜样力量,给予大家勇往直前的勇气与毅力,激励着全党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值得被历史镌刻的伟大奇迹。为此,本文特精选中国美术馆藏中国共产党党员楷模题材的雕塑若干,将榜样的感召力投入到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将他们的引领作用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去,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设祖国、创造新时代。
于世宏2009年作《李大钊就义》雕塑(图1)
1927年春,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889—1927),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兵营被捕。4月28日下午1时,年仅39岁的他被“特别法庭”押解到京师看守所,秘密执行绞刑。刽子手对他施刑长达40分钟之久,而正常的绞刑只需20分钟。在临刑前,他预言黑暗的社会制度必将会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22年后,李大钊的预言应验。
雕塑《李大钊就义》力求摆脱既往创作模式,紧随时代美学、社会生活、大众审美等,拓展了契合主题与形象的创作形式。作品中李大钊就义前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形象,既真实还原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以具有时代感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了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现实的同构,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
展望1991年作《瞿秋白》石膏雕塑(图2)
瞿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22年春正式入党。1925年起,他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代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逮捕,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
雕塑作者展望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青年雕塑家之一,他从毕业创作开始,就想打破人们习惯的雕塑之“崇高感”。而这件《瞿秋白》胸像,人物形象文质彬彬、书生意气,按作者的话说,“就是把他做成一个特别普通真实的知识分子”,这意图在艺术家展望的创作中传达得极为准确、十分精彩。
霍波洋1989年作《赵一曼》玻璃钢雕塑(图3)
赵一曼(1905—1936),中共早期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她1935年担任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同年11月被捕,次年8月就义。陈毅评价赵一曼道:“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雕塑《赵一曼》是1989年鲁迅美院雕塑系研究生班毕业的霍波洋之毕业作。作者曾深入当地了解这位抗日女英雄的事迹,直接感受赵一曼的精神,并以圆润的线形、修长的身姿,表现了赵一曼的女性特征;又以双手背后的“人”字形站立姿态和浅棕色调,完美传达了赵一曼挺拔肃穆、正义凛然的内在精神。
王朝闻1955年作《刘胡兰》雕塑(图4)
刘胡兰(1932—1947),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她10岁就参加儿童团,1946年到山西文水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曾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雕塑《刘胡兰》将英雄形象定格于就义前的时刻,着力表现了刘胡兰为了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代表作。由于刘胡兰生前没有照片,为了创作好这一作品,作者曾找到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请其详细介绍刘胡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按照自己的艺术主张,以庄严和如归的乐观态度来描绘英雄的死,犧牲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曹崇恩1961年作《向秀丽像》大理石雕塑(图5)
2019年追任“最美奋斗者”称号的向秀丽(1933—1959),为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女工、革命烈士、救火英雄。1958年10月被批准为我党预备党员,1958年12月13日,作为领班的她与几位工友在进行酒精投料时,满装酒精的大瓶瓶底突然断裂,引起火灾。向秀丽侧身卧地,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烈火的蔓延,但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959年1月15日逝世,年仅25岁。
中国石刻艺术历史悠久,但限于条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以石膏翻模为主,少有人直接打石,而曹崇恩却早在60年代即开始自己雕凿石刻,《向秀丽像》即其代表作之一。作者利用大理石晶莹洁白的石质,脸上磨光,头发和衣服上留下粗糙的刀纹,使之产生对比关系,成功地塑造了在扑救火灾中英勇献身的向秀丽神情坚定的英雄形象。
唐大禧1964年作《欧阳海》石膏雕塑(图6)
1963年春, 解放军战士欧阳海(1940—1963)在策马行军途中, 为遏制因列车而受惊的烈马, 用生命保住了呼啸而去列车的安全。出于对英雄的敬仰, 年轻的雕塑工作者唐大禧来到衡阳,在欧阳海生前的连队体验生活, 并大胆创作了英雄临危不惧、扼住烈马的雕塑《欧阳海》。
雕塑并不是机械地再现当时人与马的激烈搏斗, 而是以高于生活的艺术语言来“塑说”。其通过捏、塑、切、削的泥性表达, 夸大了人物表情的强烈以及人与马的激烈冲突,令你仿佛听到人与马于拼搏中的急吁的喘息声。英雄的表情是千钧一发的果断,是临死一刻的果敢,当火车急促冲上来的一刹那,画面凝固了。另外雕塑有力地刻画了英雄奋力的身姿, 尽管穿着衣裤, 但其屈腿倾身及蹬直的左腿、高举的左手,可感觉到其绷紧的有力肌肉。雕塑张扬了英雄征服烈马的悲壮,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精神冲击。
李鹤2019年作《孟泰》雕塑(图7)
孟泰(1898—1967)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上世纪60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老英雄。“孟泰精神”在作者李鹤的家乡辽宁乃至全中国,都是被广为传颂的英雄故事。而李鹤为英雄塑像,是自己延续“孟泰精神”,是传播复兴号角的最实际行动。
雕塑《孟泰》选取了孟泰本人搜集废旧材料和零配件的场景。作品以孟泰的微笑面向观众,传达了他在岗在位时的负责服务精神。他脚踩零件、手持齿轮的动态,是作者在查阅了众多图像资料后选取的最具形象特征的代表,表现了他在一线工作中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维护操作法。雕塑还结合了多年的具象雕塑创作研究,在传统具象雕塑的写实基础上,强化了虚实对比,并对创作观念与塑造语言进行了完美结合。
鲍海宁2019年作《铁人——王进喜》玻璃钢雕塑(图8)
王进喜(1923—1970)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 、全国劳动模范。他1956年入党,并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此雕塑充分彰显了被誉为“油田铁人”的王进喜,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而作品中头戴工作帽、除头面以外其他全身“埋”在油田里的“铁人”形象,更是让观者感受到王进喜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更是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的英雄。
吴为山2008年作《孔繁森》铸铜雕塑(图9)
孔繁森(1944—1994)是一位将热血抛洒在藏区的党员模范、领导干部代表。此作塑造了孔繁森穿着藏袍,戴着毡帽,穿着藏靴,一副藏民打扮的党的干部形象。他风尘仆仆地行进在藏区中,部署他有关为人民服务的勾画。他的形象是运动中的生动具体的表达,而作者的艺术语言又是生动写意的。这件以写意雕塑形式来刻画党的干部形象就非常带有中国特色,具有诗意情怀,昂扬着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宏大气象。
作者创作这尊雕塑,不仅是为了树立孔繁森的人物形象,更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雪域高原艰苦环境以及援藏干部帮助百姓脱贫、为人民服务的故事,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作品通过孔繁森的着装,可以反映出高原的寒冷艰苦。西藏阿里,遥远、偏僻,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八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这就曾是孔繁森同志生活、工作的环境。而雕塑中他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奔走,全心全意帮助当地百姓、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作贡献的形象,显得尤为高大。
冯国豪2019年作《赤脚医生——覃祥官》玻璃钢雕塑(图10)
作品塑造的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山村“赤脚医生”覃祥官(1933—2008),他为了改善当地贫困山区群众治病、缺医少药的状况,提出集资合作医疗的构想,并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这一创举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卫生面貌,并对全国农村山区的医疗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是中国当代卫生史上值得记载的一段历史。
雕塑以三个人物的组合为构图,分别是相对而坐的覃祥官与抱孩子的母亲。作品重点刻画人物动态以及面部表情,突出三个人物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面貌。覃祥官为孩子听诊时的深情与耐心、母亲对孩子的紧张与焦虑、孩子在母亲怀中强忍疼痛而又惹人怜爱的神情都得到了刻画。此外,雕塑对衣纹的处理以及环境道具的设置,既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又适合构图需要,为作品增添了生活意味。
李迅2019年作《优秀干部——杨善洲》玻璃钢雕塑(图11)
1952年入党的杨善洲(1927—2010),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機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其曾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改革先锋奖章”“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等荣誉,并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雕塑表现了优秀干部杨善洲的形象,塑造了他一手叉腰、一手扶锄头在植树造林间歇站立远眺的情节。作品以松林作为创作元素和人物背景,借松树的精神寓意,象征着杨善洲作为一名中共优秀干部的高尚品格。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力求通过现实主义语言表现出杨善洲同志的气质和精神状态。在构图方面,三角形构图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表现出杨善洲同志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烘托出他那时代丰碑般的伟岸身躯。
周思旻2019年作《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玻璃钢雕塑(图12)
中共党员张丽莉(1984—),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后经全力抢救脱离生命危险。2013年她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2014年又被评为“见义勇为最美人物”。
雕塑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表现对象,表现了张老师微笑着坐在轮椅上,被她的学生们环绕的情景。张老师没有双腿支撑的裙摆自然垂下,神态安详,微笑地看着她的学生们;学生们则围绕在张老师周围,表情关切而凝重。作品中人物塑造古典唯美,洋溢着温馨浪漫的气息。
纵观以上中国美术馆藏雕塑,可见这些佳作通过不同的立意构思,以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完美塑造了各时期优秀共产党员楷模的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将共产党员服务人民的社会实践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紧密相连,而且将党的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更是镌刻了华夏民族百年历史的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