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2021-08-06杨叶兴陈秀丽

西部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杨叶兴 陈秀丽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广大人民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夺取了抗击鼠疫、疟疾、血吸虫病、非典型肺炎及新冠肺炎等一系列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胜利,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同时,在抗击疫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基础,科学防疫和救治是重要武器,伟大的抗疫精神是动力源泉。

关键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抗击疫情;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9-0005-04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上迅速蔓延,且发展势头前所未有,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坚定的信念与决心,采取最严格、最彻底的疫情防控措施,果断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目前,在党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重要时刻,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几次重大疫情及应对举措,对当下巩固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成果、健全医疗卫生防控体系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广大人民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与支持,进而更加坚定抗击疫情的信心。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艰辛奋斗,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其中疫情是最重要的考验之一。70多年来,我国成功防治鼠疫、疟疾、血吸虫病、“非典”以及新冠肺炎等一系列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烈性传染病,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制度优势、具有中国特色的疫情防控之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抗击鼠疫、疟疾、血吸虫病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展环境极其恶劣,不仅面临经济严重困难、技术水平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而且深受鼠疫、疟疾、血吸虫病等恶性传染病的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因此加剧。

一是鼠疫,俗称“黑死病”,在解放前曾多次大规模暴发,且病死率极高。新中国成立后医疗条件和医治水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鼠疫作为甲型传染病之一,其危害性仍然不容小觑。1949年察哈尔省察北专区鼠疫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第一次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随着鼠疫的蔓延,波及村落达十余个,死亡人数逐渐上升,引发社会恐慌,且存在向津、京两地扩散的风险。面对突发的鼠疫疫情,党中央迅速成立鼠疫防控决策机构,连夜指挥部署,明确“扑灭察北鼠疫、防止蔓延”的防疫目标,要求各单位机关在思想、组织及医疗工作上做好充足準备,对人民生命负责;采取严格的封闭措施,将鼠疫封死在已发病地区,有效防止其进一步蔓延;号召广大群众“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做到“有疫者治疫,无疫者防疫”。此外,为安抚人民群众恐慌情绪,充实其科学防疫知识,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各级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向群众宣传、普及预防知识;广播电台定时播放防治鼠疫的特别节目;各大影院免费放映防治鼠疫的教育影片,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在防治、消灭鼠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今天为止,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是疟疾,又名“打摆子”,是一种由疟原虫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恶性传染病,在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出现频繁。西南地区气候炎热、空气潮湿,河渠、稻田良多,极适宜蚊虫生长繁衍,因而是疟疾产生的天然温床。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南地区的疟疾一年四季常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6月到11月底,全区疟疾患者共有156686人,死亡909人。许多村落因受疟疾危害严重,导致人口锐减、家园荒芜[2]。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在西南地区成立防疫和抗疟组织,加大抗疟宣传教育,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卫生清洁和灭蚊活动,从源头上阻断疟疾传播,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得到控制。

三是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据统计,在建国初期,血吸虫病人人数约1100多万,受疾病威胁人口达1亿多[3]。为尽快消灭血吸虫病,党中央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对全国抗疫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部署,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防治措施。第一,中央牵头成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开展大规模的防疫、救治工作,同时领导各科研院所加快对疫情防治的科学研究,尽快研发有效药物;第二,动员群众,开展全国性抗疫运动。为响应中央“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农民、学生、人民解放军等在掌握已有的防治经验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灭螺、修水井、保护用水及卫生清洁等工作,有效防范了疫情的传播;第三,采取综合治理的举措,领导各部门和单位密切合作、高效配合,医疗卫生部门负责拟定预防、救治方案,抓紧时间救治患者;宣传、组织部门负责普及、宣传防疫知识,动员并组织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抗击血吸虫病的运动;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到位,保障各项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较短时间里有效遏制了血吸虫病。对此,毛泽东主席欣然表示,“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4]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治烈性传染病,将防疫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成功攻克鼠疫、疟疾、血吸虫病等一系列传染病,使更多人摆脱疾病折磨,从而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世纪初期抗击“非典型肺炎”疫情

新世纪初我国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考验——“非典型肺炎”疫情,简称“非典”。2002年,“非典”在广东省首次暴发,因其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随后很快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并进一步扩散至东南亚甚至全球。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8月16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

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就防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围绕提高收治率、提高痊愈率”的目标,“下大力气把防治‘非典这件大事抓紧抓实抓好。”[5]针对“非典”疫情的预防、治疗工作,我国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统一指挥与协调部署。中央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对全国尤其是重疫区进行统筹指导。以北京市为例,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克服一切困难,仅用7天时间建成小汤山医院,为北京疫情的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级党委、地方政府对疫情防治工作高度负责,集中力量,整合医疗资源,并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群防群治,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全力“夺取防治非典和发展经济双胜利”[6]。第二,加快医疗、技术攻关,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治疗水平,增加治愈率。设立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设立发热门诊对患者进行甄别,避免交叉感染。此外,政府加大对“非典”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卫生预防与医疗救助体系,对广大生活困难群众进行免费救助。第三,加强法制管理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5月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强调对传染病的防治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该条例的发布不仅完善了我国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更标志着我国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纳入到法制化轨道。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与努力,我国终于成功攻克“非典”防控难题。

(三)新时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019年12月最早在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随后在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蔓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震惊。与此同时世界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数与日俱增。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审时度势,果断采取最严格、高效、全面的防控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总原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立了方向和目标。

为有效应对此次新冠疫情,我国始终坚持防控、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具体举措如下:第一,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党中央成立應对疫情领导小组,在充分了解疫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因时因势因地灵活调整策略,统筹全面部署。向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专家组、工作组,加强一线疫情防控督导,争分夺秒开展工作。全国各省市区启动一级响应,听党指挥、层层落实,成立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系统,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有效提高疫情防控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各部门、单位思想统一、协调一致、高效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第二,构建人民全面参与的疫情防控体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迅速动员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社区(村镇)为基础网格单位,对确诊、疑似、发热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地毯式排查,对重点人群进行隔离观察;在机场、车站等各大公共场所进行体温筛查与行程记录,并将所调查的真实情况实时上报,以此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实行最严格的交通封锁管控,防止疫情扩散;延长春节假期,关闭影院、餐馆等人口聚集场所,延迟各类学校开学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流动,阻断病毒传播;进行广泛的疫情防护宣传教育,号召增强个人责任意识,自觉佩戴口罩、减少出行、居家隔离,做好卫生防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如此大规模的全民参与的公共卫生应对举措,这在整个新中国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集中优势资源加紧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为解决大规模收治难题,仅用10天左右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可容纳上千名患者的定点医院;建成16家方舱医院,对轻症患者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减少轻症患者向重症患者的转变;推行及时有效的诊疗方案,不断完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辩证施治;加大财政投入,对所有患者进行免费治疗。

第四,建立严格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在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等多个平台及时公布疫情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坚决抵制瞒报、虚报、漏报行为。此外,在疫情期间各地公安部门恪尽职守,依法对散布谣言、哄抬物价、虚假宣传、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进一步维护疫情防控秩序,保障人民利益不受损害;对于疫情防控工作中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会干、不能干等突出问题,党中央也及时给予通报、撤职等处分。

此次党领导人民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令世界惊叹的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与实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与优势,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危难时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成功抗击重大疫情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多次重大疫情的严峻考验,党和人民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并在与疫病对抗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斗争能力。在对历次抗击重大疫情的经历进行梳理后,归纳出以下四点基本经验:

(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成功抗击疫情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为人民谋利益、干实事的合格的执政党,更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牢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奋勇抗战积累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7]历史与实践证明,面对各类突发风险与挑战,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和关键。

其一,党的领导是抗击重大疫情的坚强核心。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是最核心的部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疫情这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苦干、多做贡献,全面展现榜样力量。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各级党委积极领导疫情防控工作,选派优秀党员干部进驻防控一线,开展近距离的人员流调工作,加紧对患者的排查,防止更多人感染。同时,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行动上自觉服从党的指挥,牢记职责担当,不计个人得失,做到令行禁止。

其二,坚持人民至上是抗击重大疫情的根本理念。面对多次重大疫情的考验,我们党始终牢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原则,把拯救人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在抗击血吸虫病期间,毛泽东主席强调“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防治血吸虫病要当作政治任务”[8]。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把防治非典工作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9]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救治每一名病患,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和死亡人数,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基本生活用品的供应,满足群众正常生活所需。这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以及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为了人民”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在与新冠肺炎在内的历次重大疫情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我党始终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凝聚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10]

(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成功抗击疫情的基础

抗击重大疫情彰显了我党无与伦比的社会组织力与执行力。与世界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明显优势在于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即: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优势不仅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更是成就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法宝,是成功应对疫情考验的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重大疫情的考验,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大局,坚持全国“一盘棋”,审时度势、协调各方,统筹做好一系列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建国初期,为早日消灭血吸虫病,党中央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各级党委认真传达动员精神,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卫生、交通等各个部门联合行动,动员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及各地驻军等共同参与防控活动,组织全国人民有序参与群防群控,为成功消灭血吸虫病凝聚强大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更是打响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与物资保障战,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支援行动由此展开。在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重疫区湖北。为应对医疗、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各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复工复产,抓紧时间生产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物资运输至疫区,保障物资的正常供应,为一线医疗救治提供充分的后勤支持。“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党的统一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夺取了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三)科学防疫和救治是成功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11]在历次应对重大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依靠科学技术进行科学防疫和救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成功击退病魔的重要武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面对长期肆虐的血吸虫病,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救治措施,尽快研发对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在党中央领导下,广大科研人员通过多学科多点发力,进行无数次实验研究,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最終研发出了口服锑剂、呋喃丙胺等治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控制了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学技术在临床、防控等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疫情发生后,我国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用于对疑似患者的鉴定;按照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五条技术线路推进疫苗研发,组织全国优势团队联合攻关;在总结救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筛选有效药物,更新诊疗方案。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科技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在追踪密切接触者、预判疫情趋势以及远程救治、线上复工复课等多个方面为公众疫情防控和人民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四)伟大抗疫精神是成功抗击疫情的动力源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多次抗击重大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有效控制住一次又一次重大传染性疫情,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一精神给我们防控疫情直至最后战胜疫情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疫情的大规模蔓延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为尽快消灭疫病,全国上下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为战胜“非典”疫情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此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验,全党全国人民同样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怕牺牲的担当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疫病这一特殊的“敌人”,全国各行各业的民众守望相助、倾力奉献,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英雄战士,他们不惧生死、义无反顾奔向一线,不辞辛苦、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展现出医务工作者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彰显了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广大海内外同胞心怀祖国,在疫情发生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自愿捐款和捐献物资,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体现了拳拳的爱国之情与同胞之义,等等。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成为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动力支柱和力量源泉。

三、结语

读史明智,在梳理、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基础上,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党的执政能力、领导优势以及初心使命的认知与理解,进而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历次抗疫的成功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任何磨难考验都无法阻挡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任何力量都打不倒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2] 李飞龙.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卫生防疫中的去污名化与权力扩张——以黔南疟疾防治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8(3).

[3] 林怀艺,王轲.新中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回顾、经验与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4).

[4] 陈东林.毛泽东诗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96.

[5] 唐鑫.北京抗击非典纪实[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40.

[6] 梁凤鸣.学习贯彻胡锦涛对北京防治非典工作重要指示 毫不放松地狠抓落实打好防治非典攻坚战[N].北京日报,2003-05-10.

[7] 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7-10-28(1).

[8] 陶永祥.毛泽东与调查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80.

[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

[10] 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N].中国青年报,2020-03-25(3).

[11] 本报评论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N].人民日报,2020-03-04(1).

作者简介:杨叶兴(1997—),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单位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陈秀丽(1964—),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探析
瓦窑堡会议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