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会议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6-07-16王宏
王宏
摘 要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此次会议上形成的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决议的形成是立足于当时国情,以及坚强依靠集体智慧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议中分清了是非对错更是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瓦窑堡会议决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1;K264 文献标识码:A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的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所形成的决议中,主要对当前的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等问题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与探索,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突破,对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立足当时国情,正确地制定具体政策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而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把握国情的首要问题,是认清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瓦窑堡会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其相关政策,正是建立在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之上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我国的东北以及整个华北,并准备进一步吞并整个中国,然而蒋介石却致力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华民族处在了最危急的关头。由于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以及全国人民抗日情绪不断高涨的影响,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其中一些爱国将领积极要求抗日救国,并逐步从中分化出抗日的力量来。瓦窑堡会议针对上述情况,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在决议中指出,“在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由于中国过去是许多帝国主义互相竞争的结果,产生了各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互相竞争的卖国贼集团。他们中间的矛盾与冲突,党亦应使用许多的手段使某些反革命力量暂时处于不积极的反对反日战线的地位”,并提出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的,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斗争;虽然不同的人、不同的团体以及不同的阶级阶层参加反日的队伍的动机与立场不同,但是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对付我们的敌人。党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人民的力量以反对全中国人民的公敌时,还要坚决同抗日统一战线内部一切动摇、妥协、投降与叛变的倾向作斗争。党的这些策略路线的提出,表明党已经正确认识到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提出积极争取抗日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付敌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团结的同时,党也注意到统一战线内部的倾向问题。这些都是党正是在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基础之上提出的,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在正确认识当时国情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样具有着重大的影响。
2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总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交相呼应的。当时的中国国情更是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把马克思主义的语句和论断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这种态度看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瓦窑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上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展开了争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待资产阶级的分析中,侧重于分析他们所处时代的资产阶级的反动性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其理论的基调是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而非联合。博古则在会议上坚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路线,对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对国民党内分化的可能性表示怀疑,并强调贯彻马克思主义阶级路线的重要性,毛泽东则对此表示否定。毛泽东分析并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当前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中国并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分析了由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引起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政党以及武装势力,重新改变了与正在改变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智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的可靠同盟者”,并提出由于阶级变化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的乡村富民,与小地主,以至一部分军阀,对于目前开始的新的民族运动,是有采取同情中立,以至参加的可能的”;“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开始可能的反日的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战线上去”。这表明,此时对与民族资产阶级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党正确认识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民族资产阶级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突破了把资产阶级当最危险的敌人的定论,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当时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3依靠集体智慧,实际地发挥党的创造力
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捍卫者的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瓦窑堡会议前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当时的产业工人数量不多,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怎样建设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设者们最困惑的难题。瓦窑堡会议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的同时,强调了扩大与巩固党的组织的重要性,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的新的原则与方法,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这表明党不但要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更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就从性质上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切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切民族革命与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决议还指出,“必须同党内发展组织中的关门主义倾向作斗争。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标准。应该使党变成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党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这是从党员的发展问题上解决这个大难题,做到注意成分但不唯论成分,使党成为可以接受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所有战士的大熔炉。调整党员的标准从而也壮大了党员的队伍,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加强了党对抗战的领导。同时为了广泛吸收党员,扩大群众基础,决议也指出,“为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历史时期所负担的神圣任务,必须在组织上扩大与巩固党,在新的大革命中,共产党需要数十万至数百万的能战斗的党员,才能率领中国革命进入彻底的胜利”。关于党内的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决议指出,党的先锋队的地位是要用不断的共产主义教育来保证的,“对于干部和党员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错误,不是轻易地给以打击,加上机会主义帽子,以及轻易地处罚他们,而是给以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说服教育”,并提出“列宁主义的学习精神与从斗争中求锻炼,是改正错误的正确方法”,由此提出加强党内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党的性质和成员以及党内的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指导和影响着各地党的组织建设,以至党的组织和党领导人民的武装力量在后来艰苦的斗争中不断壮大,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分清是非对错,坚决同错误倾向作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但是其发展过程充满着错误、曲折、矛盾和斗争。而也正是由于正确认识和克服了这些错误、曲折、矛盾和斗争才使党分清是非对错,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推进。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以蒋介石为首的政治集团实行卖国政策,更加深了民族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内,这时由“左”倾分子占据了领导地位,他们虽然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但没有及时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反对日本侵略的轨道上,不能有效地把全国人民和一切反日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虽然在1935年我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开始举起了民族的旗帜,在国民党统治区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宣言没有清算党的领导机关的关门主义错误,更没有制定适应抗日需要的各种具体政策。瓦窑堡会议系统地批判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并在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了关门主义的实质是“惧怕敌人、惧怕群众与对自己力量的不相信”,其危害是“使党脱离了群众,使党放弃争取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任务”,并提出“为了更大胆的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以争取党的领导权,党必须同党内‘左的关门主义倾向做坚决的斗争。在目前形势下,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同时,党在提出反对“左”倾关门主义的斗争中,也提出不要放松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并提出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左”倾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反对右倾正是为了顺利的克服“左”倾。党正确地认识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认清“左”倾关门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从而使全党的认识得到统一。而认清“左”倾错误的实质和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也使党对资产阶级的政策有所调整,从而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全党工作的实现了战略性的转移,这使把全国各阶级团结起来抗日,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迅速发展才成为了可能。后期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更加重视和善于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充分认识具体实际,分清是非对错,坚决同错误倾向作斗争。
瓦窑堡会议是党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后,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发展的重要开端。虽然这次会议并没有整个解决抗战时期中国革命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部问题,也没有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所有难点,但毫无疑问,这次会议对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启示,更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这些启示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思考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册)[C].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
[3] 张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