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2021-08-06覃春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刘三姐壮族

【摘要】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在壮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刘三姐作为壮族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歌手,其人物具有聪慧机敏、勤劳勇敢的特征,歌声具有歌如泉涌、优美动人的特点。壮族乃至全国人民都对刘三姐有着很高认同,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刘三姐的故事,在壮族地区,每年三月三日已经成为刘三姐的纪念日。本文对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旨在通过刘三姐的相关故事阐述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民间传说;优良品质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099-03

【本文著录格式】覃春华.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99-10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英美文学对照下的刘三姐女性意识研究”(批准号:20FWW001)阶段性成果。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三姐的相关民间传说故事在我国广西、廣东、湖南、云南等地区广为流传,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刘三姐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是一位独立、勇敢、聪慧的女性人物,虽然身处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但是刘三姐的形象与封建社会背景中的女性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在面对男权社会的镇压时,刘三姐并没有选择逆来顺受和屈服命运,而是勇敢的反抗,表现出了女性的自由、个性的解放。

一、刘三姐相关历史变迁

刘三姐这个人物在壮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刘三姐这个人物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在清朝乾隆年间蒋士铨编写的昆剧《雪中人》内首次出现了《刘三妹》的戏曲,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将刘三姐这个人物形象呈现在戏曲的舞台上。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艺术家邓昌龄在宜州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从而完成了剧本《刘三姐》的创作初稿。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电影《刘三姐》成功走上电影大荧幕,在我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播放。电影《刘三姐》将刘三姐这一人物形象和故事推向了高潮,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知名度,成功将刘三姐从民间传说故事、戏曲舞台搬上了银幕舞台,实现了从民间艺术到现代艺术的转换,对刘三姐以及相关故事的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04年,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所创作的我国第一个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在全国进行公演,又将刘三姐以另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呈现[1]。2018年,在壮族传统的三月三日刘三姐纪念日中,广西卫视在新加坡会场表演了彩调剧《刘三姐》,刘三姐相关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纵观刘三姐艺术形式的变化,刘三姐人物形象的魅力始终没有改变,刘三姐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刘三姐不仅仅表现出了优美的歌声,更是表现出了高贵的人物品格,刘三姐作为女性所表现出来的反抗强权、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精神对我国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

二、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根据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刘三姐是唐中宗时期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在当时父权体制的世界观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偏低,刘三姐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来自男性、父权和社会的三重压迫,而刘三姐不同于当时社会中的一般女性,她聪慧过人,敢于与强权做斗争,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女性不畏强权,渴望得到尊重、实现个性自由、天性解放的理想,对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刘三姐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意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启蒙时期,第二阶段是发展时期,第三阶段是理想时期,在不同时期刘三姐的女性主义意识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启蒙时期刘三姐对强权压制的觉悟

在彩调剧《刘三姐》中,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受到多方的压迫,刘三姐与渔翁的对唱中唱到:“只要留得长流水,有朝冲到九重山”,我国古代有着“女性似水”的说法,一方面象征着女性的温婉,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女性的羸弱,而该剧对唱中暗示了女性虽然似水,但是滴水可以穿石,也可以做到以弱胜强,说明刘三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彩调剧《刘三姐》中的《投亲》这一幕中,刘三姐与刘二哥前来投亲,但是刘二哥对刘三姐严加管束,希望刘三姐可以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刘三姐的性格天性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于是与当地的地主莫怀仁派出的管家莫进财发生了冲突,在关键时刻刘三姐通过山歌赢得了与莫进财等人冲突的胜利,得到了当地村中人民的感谢。在刘三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女性深受男性的压迫,在面对这种压迫时,刘三姐并没有与其他村里的女性一样选择忍辱吞声,而是通过“山歌”的形式奋起反抗,刘三姐的山歌歌词中“撕下莫家鬼脸壳,封山原是为霸山。”“上山有棍打得蛇,下水有网捉得鳖,有理敢把皇帝骂,管你老爷不老爷。”充分展示出了刘三姐不畏强权,敢于与欺凌势力做斗争的精神,展现出来女性主义的启蒙意识。刘三姐将“山歌”作为维护自身权利的武器,并展现出了社会中种种对于女性不公平的现象,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现实对女性的压迫。在这一幕表演中,刘三姐作为女性与刘二哥男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刘二哥在面对富人的无理压迫时,选择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不希望惹出麻烦,刘二哥作为男性在当时的社会中理应保护刘三姐等人,但是却选择了妥协,而刘三姐作为当时社会地位较低的女性群体,以山歌当作维护自己的武器,面对莫进财等富人群体时,奋勇反抗,勇敢的站了出来,可以充分说明刘三姐觉醒了女性主义意识。女性主义意识在古代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是绝大部分女性所缺少的精神,因此刘三姐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意识难能可贵,能够充分代表我国女性主义意识的启蒙和觉醒,以及刘三姐对强权压制的觉悟。女性主义意识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启蒙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这也是刘三姐这一人物形象能够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刘三姐所呈现的女性主义意识对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思想的解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

(二)发展时期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

由于女性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导致女性的思想、行为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女性在面对来自社会环境中多方势力的压迫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女性主义意识文化,在女性习惯于受到压迫的社会形势下,刘三姐这一声“划破时代长空的呐喊”就显得尤为的特殊和宝贵。在我国古代的婚嫁习俗以及相关文化中,女性是作为所嫁给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的,女性在婚嫁中几乎没有选择权,而是由女性的父辈、兄长等一手操办,在彩调剧《刘三姐》中第四幕《拒婚》中,刘三姐通过:“抓人逼债怀鬼胎,分明冲我三姐来,壮家规矩不能改,结亲先要摆歌台,谁能唱歌唱赢我,不用花轿走路来”的词句来化解了自己被富人莫怀仁强抢的命运[4]。这一举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以说具有“石破惊天”的反响,女性在普通的婚姻中尚且没有选择权,更别说面对权贵的威胁,刘三姐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奋起反抗,将自己的婚姻权利交由自己做主,代表着女性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诉求,反映出了刘三姐在面对强权压迫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婚姻一般是由父母包办,所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说法,强调女性的婚姻必须由父母做主。刘三姐的这一举动无疑代表着女性对自主选择婚姻权利的希望。古代女性婚姻的相关习俗无疑是压迫女性的一座大山,我国古代女性在面对这座大山时早已接受了这些“約定俗成”的规矩,所以刘三姐的反抗精神、自由精神和女性主义意识就显得尤为珍贵。刘三姐用优美的歌声、轻松诙谐的方式与男性进行斗争,试图通过一己之力来改变婚嫁相关的习俗和男性的压迫,崇尚婚姻自由,试图打破风险社会中糟粕文化的束缚和枷锁,是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发展时期的重要体现。

(三)理想时期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高潮

山歌是壮族文化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能够集中体现出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在彩调剧《刘三姐》的最后一幕《传歌》中,刘三姐已经得到了广大壮族人民群众的认可,于是有“三姐歌声传四方,村村寨寨闹洋洋,人人要会刘三姐,要会三姐把歌唱”“撒网拦风拦不住,山歌越唱歌越多。要问三姐哪里去,五湖四海去传歌”等戏曲台词,这个时期刘三姐已经成为女性主义意识的代言人,刘三姐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已经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山歌中寄予了壮族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刘三姐的女性主义意识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新型的独立意识,是在当时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放在当今社会中看待依然具有高度的现实价值。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对女性有着大量的压迫,女性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形势下,女性的思维相对固化,缺乏反抗精神,刘三姐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女性独立意识标志着我国古代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高超,是女性主义意识发展和形成的里程碑,这也是当今社会刘三姐相关故事能够得以弘扬的主要原因。女性主义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许多关于女性的落后文化和落后习俗已经消失不见,女性基本处于与男性平等的地位,“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观念深入人心,性别对立已经基本不存在,壮族刘三姐的相关故事在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

三、《刘三姐》发展对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研究的启示

壮族彩调剧《刘三姐》从1959年到2020年,穿越了超过60载的时空,但现代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对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彩调剧《刘三姐》中的台词、故事发展等都能够展现出女性主义意识在我国不同时期的觉醒与变化,通过刘三姐这个人物展现出了过去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无理压迫及剥削,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刘三姐没有与其他女性一样选择忍气吞声,而是通过歌声来传达自身的不满,勇敢地反抗当时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凭借着刘三姐的聪慧机智、勤劳勇敢等人物性格以及表现形式,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勇敢反抗的光辉女性形象。该形象出现在壮族文化中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壮族女性反抗封建剥削压迫而自然形成的艺术形象,代表了广大壮族女性同胞谋求社会地位平等的诉求,也是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研究的重要方向。现代女性主义意识追求男女平权,而刘三姐所处的年代男女社会地位相差极大,“男尊女卑”的社会问题尤为突出,那个时期无数女性都受到了压迫与剥削。近现代女性独立意识逐渐崛起,女性主义运动的开展将女性权益维护推向了顶峰,人们重新审视了女性主义意识。壮族文化所塑造的刘三姐人物形象,则是现代女性主义意识中的典型代表,刘三姐不畏强权,在面对男权社会的迫害与镇压时,刘三姐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扛起了反抗男权畸形社会的大旗,为女性、为被压迫者追求生存的权利、婚姻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和生命的价值。今天从女性主义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刘三姐这一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刘三姐不仅具有勇气和智慧,而且代表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开始自觉争取自身权利的萌芽。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女性为了争取自身的权利而采取过激行为,理念出现了偏差,所以《刘三姐》彩调剧的发展能够为现代女性主义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刘三姐为自身争取权益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劳动,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从而证明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通过劳动创造同等的价值,通过劳动证明女性与男性不存在差距。从男权社会的形成本质原因来看,在过去生产力较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主要是依靠体力来完成,男性在体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通过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权利。现代女性主义意识想要得到发展,则需要向刘三姐的劳动精神借鉴,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够使女性主义意识更加全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刘三姐作为我国女性主义意识的代表人物,本文从刘三姐相关艺术的变化形式与变化阶段对刘三姐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黎芷伶. 启蒙·认同·狂欢:彩调剧《刘三姐》的生态女性主义透视[J]. 戏剧文学,2019(002):90-95.

[2]熊立. 壮族文化基因的影像传承——以电影《刘三姐》为例[J].艺术探索,2018(002):117-122.

[3]陈凤. 《印象·刘三姐》中的壮族文化符号研究[J]. 大众文艺,2019(006):176-176.

[4]李素娟. 刘三姐:壮族的“阿弗洛狄忒”——一种文学人类学的解读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06):118-122.

[5]丁杰. 壮乡歌海:令人迷醉的刘三姐山歌[J]. 四川戏剧,2019(012):123-125.

作者简介:覃春华(1971-),男,广西宜州,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刘三姐壮族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黄翠崇、刘丽华
包玉堂:如果有来生还要写三姐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电影《刘三姐》主演黄婉秋讲述 我们一家三代刘三姐
壮族山歌
刘三姐对歌
奇妙乐器·壮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