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生模具3D打印增材制造的研究及应用

2021-08-06周艳文高超邹功成谢亮

新型工业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蜂房水路外壳

周艳文,高超,邹功成,谢亮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70)

0 引言

随着3D打印技术在注塑模具中的应用,3D打印的随形冷却水路得到广泛应用。随形水路紧贴产品造型使得注塑件产品均匀和快速冷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注塑件产品质量[1]。3D打印要求比较高,目前只有少数公司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3D打印的模具零件相对传统模具零件冷却效果好,但是3D打印零件成本较高[2]。仿生结构与同类型的其它结构相比,其强度重量比和刚性重量比在已知材料中是很高的。同时拥有重量轻、不易变形、不易开裂和断裂等优点。仿生结构和3D打印技术相融合是注塑模具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3-6]。

1 3D打印注塑模具零件工艺流程介绍

在注塑模具中3D打印的工艺流程通常分为以下步骤:①CAD软件建模完成3D打印零件建模模型;②模型转化,由CAD软件转化为3D打印软件,通常转化的中介格式为STL;③3D打印软件对模型进行编程,计算出最优加工程序和加工路;④模型打印,3D打印加工完成后得到一个毛坯的工件;⑤热处理工序,对零件内部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⑥精加工部分,按照最终的模具模型加工到数,其主要步骤为:CNC精加工→电火花加工→QC检测→抛光。最终完成3D打印的模具零件加工制作。

2 3D打印冷却水路在注塑模具中的优势

注塑生产中的冷却时间占注塑周期的大部分,冷却时间直接影响生产效率,降低冷却时间提升注塑生产效率是注塑模提效的重要课题。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随形水路是降低冷却时间的重要方法之一。

运用3D打印技术加工制造的冷却水路紧贴产品造型,冷却水路与模具零件胶位距离可控,冷却水路可以快速高效降低模具温度,缩短注塑成形过程中的冷却时间,进而缩短成形周期,同时提升注塑件产品的质量。

2.1 基于Moldflow的仿生模具注塑件的模流分析

以某产品的外壳产品为例,外壳的外形都为椭圆形,如图1所示,外壳材料为ABS,外壳的//外形尺寸为65.8MM×46MM×106.35MM,平均壁厚为2.5MM,外壳产品外形小,高度尺寸相对宽度的比较高度落差大,外壳的内部卡扣较多,模具复杂。

图1 外壳实物图

传统的冷却无法及时疏散模具热量,导致产品零件温度过高。此时若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随形水路,可通过随形水路充分冷却模具,快速降低产品零件温度。

外壳模具为一模两穴,其进胶方式和模具排位如图2所示:细水口进胶,胶口直接点在外壳产品上。

图2 进胶方式和模具排位

我们基于Moldflow软件对外壳进行模流分析比较。分析后的具体参数如表1。

表1 传统模具和仿生模具参数对比

利用UG软件里面对产品模型进行排位,然后将模型导入到Moldflow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对产品进行网格划分及网格设置,网格类型为双层面,曲面上的全局边长为3mm,全部的网格数为:51408个。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网格参数

通过Moldflow软件可以得出,传统的冷却水路即在中间设置水塘,其冷却后零件温度最高达到88.98℃,最低温度为54.42℃.仿生模具采用3D打印的随形水路,其水路是紧贴外壳表面,深入外壳顶部,其冷却后零件温度最高达到62.72℃,最低温度为41.17℃。传统水路和仿生水路冷却后零件温度温差达到26度。故仿生模具的所需要的冷却时间更短,成型效率更高。温差对比图如下图4所示。

图4 零件温度差对比

同样通过Moldflow软件可以得出,外壳产品达到顶出温度的时间如图6所示。传统模具时,外壳产品达到顶出温度的时间最高为31.4秒,最低时间为12.09秒。仿生模具时,外壳产品达到顶出温度的时间最高为26.06秒,最低时间为10.76秒,其两者前后时间差为7.69秒。故仿生模具的所需要顶出温度的时间较短,其成型周期更短,生产效率更高。

图5 顶出温度时间差对比

通过图6可以得出,此圆形零件,轴向高低比例较大,产品从上部份开始进胶,上部份优先填充,上部份呈环形封闭状态。底部份呈现为椭圆形开放状态,进胶的尾部即料流末端,底部也是顶出受力部分,传统模具方式:上部缩收变形和低部缩收变形量相差0.28MM,仿生模具方式:上部缩收变形和低部缩收变形量相差0.23MM。传统模具和仿生模具缩收变形量相差0.09MM。综上所述:仿生模具的缩收变形量相对较小,外壳尺寸改善明显,产品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图6 缩收变形量对比图

3 3D打印注塑模具的痛点

由于3D打印软件将模型分割为多层截面模型,通过将每一层截面激光烧结,根据此原理逐步叠加成为模具零件,故3D打印模具零件较传统模具加工效率低。同时由于目前的3D设计软件全部采用的是实密性造型,每层截面全部轮廓皆为实密,扫描烧结截面面积大,扫描时间长,输出加工程序多,加工时所耗费的金属粉末多,进一步造成3D打印模具零件成本高的痛点。

4 仿生学在注塑模具零件中的应用

在大自然中经过上亿万年的时间洗礼,万千自然生物进行了自我的演变,练就一身独特生存之法,其独特的图形,形态,功能,结构,原理等特点。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生物的特点进行研究,吸收运用到人类的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上,并且成功解决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仿生学是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生物的图形,形态,功能,结构,原理等特点学习研究,并且使各种特点服务人类,人类模拟自然生物的一门学科。

在仿生学中有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等,本文结合注塑模具零件的特点,将仿生植入到模具中。

4.1 形态仿生模具零件

莲藕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莲藕主要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等特征组成。莲藕的根分为两种,分别是主根和不定根,不定根是我们日常食用的部分。把不定根切开后看见许多小孔均匀的分布。不定根全部生长在地底下,发达的不定根主要是吸收水分,养料和固定和支持植株等作用。其承受着泥土和水的压力。如图7所示。

图7 莲藕实物图

下面我们以胶盖组件的产品为列,该组件由3个注塑件组成,其外形都为圆形。其中内侧件和外侧件是嵌入到本体件的模具中一起注塑。本文以本体件产品模具介绍仿生模具零件,本体件外形为圆形其尺寸为直径56.2MM×25.2MM,注塑材料为TPE,属于一种软性塑胶材质,动定模圆形镶件全部采用3D打印,动模镶件尺寸为直径48mm×48.7mm。3D打印的金属粉末为进口MS1,材料性能类似于S136,热处理后的硬度为48-56HRC,模具结构采用1模2腔。

传统模具零件全部为实体模型,实体模具零件不存在孔隙率问题,100%高度致密性。传统模具零件采用减料的加工方式,受到莲藕的启发,在模具零件中增加多孔结构,模具零件的切开截面后可以看见许多小孔均匀的分布在模具零件中。模具设计出仿生莲藕模具零件,如图8所示。

图8 形态仿生对比图

仿生模具零件与3D打印加工方式相同,采用增材制造方式,仿生莲藕模具零件的孔隙率虽有明显提高,但完全可以承受160MPa.以上的注塑压力。仿生莲藕模具零件的截面形态和莲藕的截面形态与功能极为相似,同样拥有固定和支持的功能。

如图9所示,传统模具零件的截面为实心,100%高度致密性,传统模具零件的截面面积为1747.81mm2。仿生模具零件植入仿生结构,增加中空多孔结构,仿生模具零件的截面面积为1384.96mm2。单位面积的孔隙率的计算公式:

图9 孔隙率对比图

在直径为48MM的圆形零件中。传统模具和仿生模具相对比截面的孔隙率提高到26%。仿生莲藕模具零件通过更改现有模具零件实密性,解决了3D打印的加工效率和成本问题,同时实现了模具零件轻量化设计。

4.2 结构仿生模具零件

蜜蜂的蜂窝结构非常精巧,实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每个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墙。蜂房的结构引起科学家们的兴趣,经过对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墙和一个孔底,非常节约材料。如图10所示。

图10 蜂窝实物图

结构仿生模具设计时,首先按照传统模具设计,进行模具零件结构设计;再根据模具的外形轮廓,进行下一步的仿生设计。本次案例采用分层式局部仿生的结构,即基座部分采用传统结构的设计方法。仿生层采用传统结构和仿生结构相互融合的设计方法。

首先根据蜂窝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蜂窝的每一个蜂房都为正六边形,一个正六边形与下一个正六边形有机结合,头部为开口端,是蜜蜂主要活动场所。尾部为相同的三角菱形构成钻石形,尾部与尾部彼此相连,构成密闭的空间,使每一个蜂房之间相互独立,如图11所示。

图11 蜂窝结构示意图

在设计模具零件时,根据蜂窝的结构形状,将其单独蜂房结构拆卸,结合模具零件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模具壁厚的情况下,对蜂房的大小形状进行调整。蜂房的高度是根据模具胶位决定的,一般蜂房的高度距离模具胶位5到8毫米之间。所有蜂房全部竖立在模具中,其开口的头部在模具零件的下方,开口朝下有利于3D打印的金属粉末排出。其尾部靠近模具胶位部分,尾部朝上是充分利用蜂房尾部的三角菱形构成钻石形,其钻石结构有着优越结构特性,在3D打印时,其钻石型结构与利于3D打印的金属粉结合,防止在3D打印时出现坍塌、金属块状掉落以及内应力集中严重时模具零件出现裂纹,导致模具零件报废。零件将大小不一的蜂房有序均匀地排布在模具零件中,在模具中所有的蜂房都是单向独立的存在,蜂房与蜂房之间没有尾尾衔接。因模具零件中植入了蜂窝结构,故模具零件内部也存在着大量的镂空结构。从而使得模具零件轻量化[7]。

蜂窝结构模具示意图如图13所示,首先,模具设计时,模具模型中根据蜂房的结构特点,在模型中设计蜂房结构,其蜂房外形尺寸结合模具零件中冷却水路、顶出孔、高度尺寸需要对模具胶位进行设计。蜂房之间的留有3到8毫米壁厚,蜂房的大小相互交叉,用以保证模具零件的强度和最大化仿生蜂窝结构植入,最终在3D打印制造时减少加工工时,降低金属粉末的耗材。模具零件上运用3D打印的随形水路,加强了冷却效果,降低了生产周期。产品上充分的冷却提高了产品质量。

图12 蜂窝结构模具示意图

4.3 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仿生模具零件的力学分析

首先我们利用NX(UG)大型3D建模软件对模具零件进行建模设计,在NX软件中完成仿生模具零件模型设计。

模具零件材料属性定义为S136材料,S136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热处理后具有优良的稳定性。S136材料的密度为7850kg/m3。S136材料的弹性模量(2.0E+11)Pa,S136材料的泊松比:0.3,杨性模量:2E+11Pa,体积模量:1.6667E+11Pa,剪切模量:76923E+10Pa,模具零件所受到的注塑压力为60MPa。其注塑压力为实际生产时的压力。根据模具零件在实际生产时所受到约束力一样的工况,在ANSYS软件中设置工况为浇口镶件底部施加固定约束,模具零件胶位面施加60MPa压力[8]。

我们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将模具零件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进行进行下一步ANSYS有限元分析处理。我们在有限元软件中对模型进行设置定义如下图13。

图13 ANSYS参数设置定义示意图

我们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将传统模具零件与仿生模具零件进行比较分析。

①将传统模具零件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及网格设置。具体参数如表2。

表2 传统模具网格参数表格

传统模具零件网格数量大约98万,其中90%单元质量大于0.75,网格单元质量是越大越好,分析计算越精确,具体如下图14。

图14 网格的单元质量分布图

我们的网格偏斜率平均0.24,网格偏斜率是越小越好,分析计算越精确,具体如下图15。

图15 网格的偏斜率分布图

将传统模具零件的网格划分完成,其最终的状态如下图16。

图16 传统模具零件网格图

②将仿生模具零件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及网格设置。具体参数如表3。

表3 仿生模具网格参数表格

仿生模具零件网格数量大约82万,其中90%单元质量大于0.75,仿生模具零件的网格数量明显少于传统具体零件的网格数量,并且网格的平均单元质量略高于传统模具,如下图17。

图17 网格的单元质量分布图

我们的网格偏斜率平均0.23,网格偏斜率是越小越好,分析计算越精确,仿生模具的网格偏斜率略低于传统模具,具体如下图18。

图18 网格的偏斜率分布图

综上所述我们将仿生模具零件的网格划分完成,其最终的状态如下图19。

图19 仿生模具零件网格图

我们对每一种状态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从软件分析后的结果进行分析。

如下图20所示:传统模具和仿生模具的变形都是在相同的区域,并且两者之间的最大值相差:0.003282MM。

图20 变形对比图

如下图21所示:传统模具和仿生模具的应力集中是在相同的区域,并且两者之间的最大值相差:30.67MPa。

图21 应力对比图

通过以上有限元对比分析,仿生模具零件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模具零件,并且仿生模具零件优于传统模具零件[9]。

5 仿生模具的实际应用数据验证

5.1 仿生模具的高效加工效率

我们通过实际3D打印生产加工制造的具体时间,来对比传统模具和仿生模具的加工效率。

在同一个产品上开制出不同的两组模具,仿生模具是在第一套传统模具的基础上开制出的新模具,两组产品用不同的工装编码标记。故可以根据不同的开制时间的生产订单来确定产品是何种模具加工的,数据具有可靠性。

ZS301-27220B-传统3D打印制造加工工时:14小时40分钟。如图22所示。

图22 传统模具加工工时

ZS301-27720D-仿生模具3D打印制造加工工时:12小时11分钟,如图23所示。

图23 仿生模具加工工时

在同样零件中,仿生模具3D打印制造加工工时为731分钟,传统模具3D打印制造加工工时为880分钟。根据以下计算公式:

由上述公式可知,3D打印加工制造同样的零件仿生模具的加工效率提高了20.38%。

5.2 仿生模具的轻量化

在同样零件中,传统模具加工完成后模具净量:4.94KG,如图24所示。

图24 传统模具净重

仿生模具加工完成后模具净量:4.34KG,如图25所示。

图25 仿生模具净重

仿生模具3D打印的金属粉末耗材减少0.5KG,达到了降低打印耗材,减少了成本。

综上所述,仿生模具设计一方面缩短加工制造工时,一方面减少3D打印耗材。达到仿生模具增效降本的目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模具零件中经常需要增加高效的冷却水道,虽3D打印打破常规加工方式,可以加工出随形产品形状的冷却水道,但3D打印一直存在着加工效率低与成本较高这两大难题。

采用仿生模具增材制造的模具零件可以有效的解决3D打印的加工效率与成本问题。经过仿真分析与实际验证,仿生学植入到模具零件中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降低3D打印的成本。仿生模具零件使用性强,模具零件结构简单,模具零件轻量化程度高,是模具行业最具有潜力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蜂房水路外壳
洗扫车低压水路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蜂房的秘密
蜂房历险记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水路
选择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塑料外壳注射模设计
宠物保险的漫漫试水路
隔爆外壳水压试验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