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8-06谭丽何咖鲒李霞
谭丽,何咖鲒,李霞
(北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北海536000)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疾病,复发性高,较易癌变,多选择手术治疗[1]。消化道无蒂息肉是消化道息肉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以往临床常用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利用电外科器械的高频高压电流对病灶组织进行加热,再分离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达到完整切割的目的[2],但其有对局部组织损伤大和术后出血风险高等不足[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RM)是一种结合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注射术发展而来的新型治疗手段,通过大块切除病灶处黏膜组织以实现彻底根治的目的,具有适应证范围广和创伤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4-5]。本研究旨在探讨EMR 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每组各40例。EMR组中,男32 例,女8 例;年龄28~63 岁,平均(45.50±17.50)岁;病程时间4.5~19.5 个月,平均(12.00±7.50)个月;病灶直径0.5~1.2 cm,平均(0.85±0.35)cm;息肉类型:胃息肉18 例(幽门3例、胃窦7例、胃底5例、胃体3例),结肠息肉22例(直肠5例、结肠17例)。高频电切术组中,男34例,女6 例;年龄30~64 岁,平均(47.00±17.00)岁;病程4.0~20.0 个月,平均(12.00±8.00)个月;病灶直径0.5~1.1 cm,平均(0.80±0.30)cm;息肉类型:胃息肉17 例(幽门3 例、胃窦7 例、胃底4 例、胃体3例),结肠息肉23例(直肠6例、结肠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胃肠道无蒂息肉者;②无EMR 或高频电切术禁忌者;③同意此研究方案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严重疾病者;②上消化道急性穿孔者;③术前合并未经控制的重度感染灶者;④存在黏膜下浸润的影像学征象者;⑤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
1.3 方法
1.3.1 高频电切术组常规内镜检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和麻醉机后鼻导管给氧,静推麻醉剂,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插入内镜,操作过程中插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咽喉部消化道黏膜。明确病灶部位后,利用日本奥林巴斯生产的电子胃肠镜(电刀切割功率30 W,凝固功率50 W,工作模式:电切混合模式)完整切除病灶,创面常规止血处理。
1.3.2 EMR 组内镜置入步骤与高频电切术组一致。明确病灶位置后,于病变侧缘或病变口内侧选择3~5个注射点,将注射针刺入息肉基底部黏膜下层,每个注射点注入0.3%靛胭脂注射液(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53020520) 1.5~2.0 mL,彻底隆起病灶后拔除注射针,用圈套器将病灶套住,收紧并通电,以彻底切除病灶。病灶体积过大的患者采取分片切除,创面较小的患者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301]止血,创面面积较大的患者用钛夹止血。见附图。
附图 EMR步骤Attached fig.Steps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包括出血和穿孔。生存质量评分采用美国医学局研究组研发的健康调查简表[6]测定,分值为35~140 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5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内镜检查提示病灶被彻底清除为显效;病灶体积较术前缩小≥70%为有效;病灶体积较术前缩小<70%为无效。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例数×100%[7]。
1.6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EMR 组总有效率为97.50%,与高频电切术组的9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生存质量评分/分组别EMR组(n=40)手术时间/min术后130.00±7.00†11.15±1.15术前95.50±5.50高频电切术组(n=40)t值P值125.00±6.50†5.90 0.000 10.80±1.34 0.59 0.433 95.00±5.00 0.62 0.37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高频电切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和15.00%和10.00%,较EMR 组的5.00%和2.50%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3.1 消化道无蒂息肉治疗现状
消化道息肉为发生于消化道黏膜的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发病早期绝大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有不适表现的患者,症状也以上腹隐痛、腹胀、腹泻、恶心和呕吐为主,因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患者忽视[8]。根据病理分型可将消化道息肉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9]。无蒂息肉为消化道息肉的主要类型,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内镜切除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和氩离子凝固法等,其中以高频电凝切除最为常用[10-13]。但胡阳等[14]研究发现,高频电凝切除法在完整切除率和累积复发率方面有较大不足,特别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满足临床治疗所需。
3.2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应用价值
EMR 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效果佳和患者耐受性高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5-17]。目前,EMR的治疗方案包括黏膜下注射切除法、透明帽法、套扎器法和分片切除法,以黏膜下注射切除法较为常用[18-20]。梅长红等[21]报道,黏膜切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高频电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血量较高频电切组少,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黏膜切除组复发率为2.26%,与高频电切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作者认为:EMR 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应用价值较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更高,本研究结果与文献[21]报道一致。本研究中,EMR 组复发率为2.50%明显低于高频电切术组的10.00%,与文献[21]报道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本院医师已经熟练掌握该术式操作技巧,并非处于学习曲线期间,使病灶切除更为彻底。
3.3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了EMR 和高频电切术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本研究表明,EMR 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高频电切术低,使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今后大样本研究来证实。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并纳入更多观察指标,也是笔者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EMR 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取得的疗效较高频电切术更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