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安徽省A 型禽流感病毒群体流行率横断面研究
2021-08-06何长生苗文萍周迎春占松鹤朱良强
刘 华,何长生,苗文萍,王 维,王 倩,王 军,周迎春,沈 艳,占松鹤,朱良强
(1.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合肥 230091;2.兽医病理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 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传染病,最早在意大利报道发生[1]。A 型AIV 有15 种亚型可感染禽类,但高致病性AI 主要由H5和H7 亚型引起,并可感染人[2-3]。在我国,AI 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是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中重点监测的动物疫病之一。为掌握安徽省AIV 的分布和流行情况,2019 年4—6 月(春季)和10—12月(秋季),分别对安徽省家禽养殖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自然村散养户及野禽栖息地开展了AIV 群体流行率横断面研究,以期为科学防控AI 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目标群
以安徽省境内的种禽场、商品蛋禽场、商品肉禽场等家禽养殖场,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交易市场,以及自然村散养家禽和野禽栖息地野禽为目标群。
1.2 抽样策略和样本量
采取先抽取群体再抽取个体的两阶段抽样策略。(1)群体水平,采用估计流行率方法计算样本量。预设群体流行率(p)为15%,置信水平(CL)为95%,可接受误差(d)为5%,带入公式:N=1.962×p(1-p)/d2,计算所需场点数为193 个。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参考相关平台数据中各种类型场点的比例并结合实际,抽取不同类型的场点(表1)。(2)个体水平,按照发现疫病方法计算样本量。设预期个体流行率15%、置信水平95%,假设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带入公 式:n=[1-(1-CL)]1/D×[N'-(D-1)/2](N'为存栏量或当日交易量,野禽为无限群,D为预期群体中的感染数量),则每个场点需采集17~19 份样品。为方便基层操作,统一为每个场点采集20 份样品。
1.3 样品采集
在每个家禽养殖场,采集20 份家禽咽喉-泄殖腔双拭子;在每个活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采集3 个档口或摊位5 份家禽双拭子,同时采集5 份环境拭子(污水沟、地面、墙面、笼具、车轮污物或宰点脱毛机等);以自然村为流行病学单元,每个村采集不少于4 户散养家禽的双拭子共20 份;在每个野禽栖息地,采集20 份新鲜野禽粪便拭子。
1.4 实验室检测
将背景信息相同的5 份样品混合成1 份混样,用A 型AIV 荧光RT-PCR 试剂盒(深圳澳东,批号5B008、60084)进行检测,只要检出1 份混样为阳性,则该样品来源场点被定义为阳性场点。
1.5 数据分析
1.5.1 群体表观流行率 一般情况下,群体表观流行率(HAp)为检测到的阳性群占抽样研究群的比值。
1.5.2 群体真实流行率 用文献[4]的方法,对分层得到的阳性率直接进行标准化计算后,与检测试验敏感性(Se)、特异性(Sp)、群体内个体抽样数量(n)一起,带入公式HSe=1-[1-p×Se-(1-p)(1-Sp)]n和HSp=Spn,HTp=(HAp+HSp-1)/(HSe+HSp-1),计算群敏感性(HSe)、群特异性(HSp)和群体真实流行率(HTp)。
1.5.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Fisher's 确切检验。
2 结果
2.1 A 型AIV 流行率
春、秋两季A 型AIV 的HAp 分别为17.9%、12.6%,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标准化率分别为17.4%和12.4%(表1)。参考A 型AIV荧光RT-PCR 试剂盒的试验敏感性(Se=99.0%)和特异性(Sp=99.9%),计算得HSe=96.1%,HSp=98.0%。春、秋两季A 型AIV 的HTp 分别为16.4%(95%CI:11.2%~21.6%)、10.4%(95%CI:6.1%~14.7%)。
表1 2019 年安徽省A 型AIV 横断面研究场群抽样数量及群体流行率
2.2 空间分布
检测结果(图1)显示:春、秋两季分别在10 个地级市26 个县(区、市)、9 个地级市21 个县(区、市)检出A 型AIV 核酸阳性;全省16 个地市中,有6 个两次均检出阳性,分别是六安、马鞍山、宣城、铜陵、安庆和黄山。春、秋两季检出阳性的地级市或县(区、市)数量占对应总数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图1 2019 年安徽省春秋两季A 型AIV监测场点与阳性场点分布
2.3 群间与时间分布
2.3.1 不同类型 对春、秋两季的养禽场、活禽市场、自然村散户、野禽栖息地的A 型AIV 群体阳性率,分别按群间、时间进行分组并进行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或Fisher's 确切检验发现:春、秋两季活禽市场与养禽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秋两季活禽市场A 型AIV流行率比(prevalence ratio,PR)分别是养禽场的2.2 倍(95%CI:1.2~4.2)、2.3 倍(95%CI:1.1~5.0);种禽场、蛋禽场和肉禽场的群阳性率均无群间和时间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零售)市场之间的群阳性率也无群间和时间上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春秋两季A 型AIV 监测场点与阳性场点群间分布
2.3.2 不同种类 对养禽场、交易市场和散养户不同种类阳性样品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春、秋两季均在鸡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中检出A 型AIV 核酸阳性,春季还在番鸭中检出阳性,秋季在鹅中检出阳性,两次均未在野禽粪便拭子样品中检出阳性。在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环境拭子样品中两次均有阳性检出。按样品类型分组并进行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或Fisher's 确切检验发现,除秋季鹅与野禽两组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均差异不显著(P>0.05);对春、秋季各组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除春季鸡样品阳性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水禽和野禽相比,鸡群和活禽市场环境中的A 型AIV 流行率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R 的95%CI 穿过1)。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春秋两季A 型AIV 监测样品来源群分布
2.4 分型检测
对A 型AIV 核酸阳性样品进行H5、H7、H9亚型分型,结果H5、H7亚型均呈荧光RT-PCR阴性,H9 亚型春、秋季的HAp 分别为6.2%(12/195)、4.2%(8/191)。
3 讨论
从流行病学意义上讲,2019 年春秋季安徽省A 型AIV 群体流行率有95%的可能性在6.0%~22.0%之间。2018 年的监测结果也在这个范围之内[5]。通过多年连续监测,结合流行病学抽样方法的运用和优化,大致掌握了安徽省A 型AIV流行率范围。从2017 年H7N9 疫苗应用后,H7 亚型AIV 监测结果均呈阴性。同时,连续6 次的监测也没有检出H5 亚型AIV 阳性。A 型AIV 核酸阳性样品中,H9 亚型的比例约占1/3,另外的2/3属于哪些亚型尚未进行检测,这可以在今后工作中作深入研究。此外,对于H9 亚型阳性样品,可以与高级别实验室开展合作,探索进行基因测序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2021 年国内出现了多起H5N8 亚型AI 疫情[6],因此需要继续开展相关监测,查明安徽省是否有存在该亚型病毒。
2019 年春秋季,安徽省活禽交易环节的A 型AIV 流行率比养殖环节的高,这与诸多研究[7-9]的结论一致,也与安徽省多年的监测结果一致,但在地理位置、春秋季节、家禽种类、家禽用途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活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较多的地方,要特别注重这些场所的防疫设施改造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检疫监管和卫生监督,加强清洗消毒和休市制度的执行,加强转变消费习俗的宣传,推行“冰鲜上市”,防止病毒向养殖环节传播和扩散。
2019 年的监测结果与往年类似,但2019 年每次监测的场点数量减少了近一半,每个场点的抽取样品数量也因抽样策略的改变而减少。因此,从群体和个体水平都大大节省了人、财、物等监测成本。在可操作性上,基层抽样人员由于对流行率、可接受误差等专业术语理解能力有限,对每个场点选择的个体样本数量也达不到一致,因而给数据分析带来困难。本次探索性使用发现疫病的策略抽取个体,虽然结果不能用来估计个体水平的流行率,但由于统一了样本数量,既方便了前端的采样操作,又方便了后端的数据统计。
春秋季两次监测的局限性在于监测场点中自然村数量稍显不足。这一方面由于养禽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散养家禽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基层队伍待遇低、老龄化、人员少,已无法满足监测采样等防疫需求。以安徽省畜牧业大县望江县为例,截至2020 年底,全县村级防疫员数量由160 多人缩减至不足70 人。对于流行病学单元结构层次较为复杂的全省范围监测,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基层队伍,充分挖掘基础数据,构建科学抽样框,分层开展专项监测,以获取科学精确的监测结果,从而为动物疫病精准防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