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遗嘱”价值何在
2021-08-06吕银玲
□ 陶 凤 吕银玲
“00 后”也开始立遗嘱了?没错,根据中华遗嘱库近日向社会发布的《2020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大众对遗嘱的接受度正在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从2017 年到2020 年,“80 后”订立遗嘱总人数在四年间翻了将近7 倍,甚至有“00 后”已开始立遗嘱。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了“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根据《白皮书》,在2020 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 万份“微信遗嘱”。在疫情最严重时,也就是2020 年2~3 月,公众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最高峰时一天收到上千份。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年龄集中在20~30 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 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
通过“微信遗嘱”功能,用户可以在小程序创建3000 字以内的留言,并上传图片或录制视频、音频。创建留言后,用户需要输入自己的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再选择发送方式和递送日期。此后,用户还可以通过小程序更改或者删除留言内容和个人数据。
记者打开“微信遗嘱”界面,看到提示文字显示“本留言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遗嘱”。相关留言由中华遗嘱库保管和传递给指定的收件人。在收费方面,用户上传第一份视频、录音、图片文件时为免费服务,当上传第2 份至第6 份文件时,依次收费0.8 元、2.8 元、4.8 元、8.8 元、9.8 元。
“年轻人在使用‘微信遗嘱’时有时会涉及财产信息,例如一些财产的线索,卡号、账号、密码等,以便家人将来能找到,还有一些亲友之间的债务往来的交代。如涉及财产分配的内容,一般会提示他们通过订立合法的遗嘱来安排。”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说。
《白皮书》也显示,“90 后”遗嘱内涉及的财产类型,银行存款占81.61%,房产占71.54%,虚拟财产占21.35%,证券基金占7.31%,保险单占2.67%,公司股权占1.3%。
在立遗嘱时,虚拟财产要如何安排和继承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同武律师介绍,对于支付宝、微信上的钱款,本质上与银行存款无异,公众在设立遗嘱安排时要注意款项的查明和分割,由于支付宝、微信余额存在特殊形式,可以采取由一人继承,其他继承人获得折价款。
此外,对于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目前国内这些软件用户协议中基本都标明用户完成注册登记后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归属于运营商,这也就意味着,用户无法通过遗赠、继承、租赁、受让等方式转移这些账号,无法作为遗产写进遗嘱。
有观点认为,过早订立遗嘱可能存在引导年轻人轻生自杀隐患,或引发相关受益人谋财害命等社会伦理、治安问题。不过目前来说,人们所见到的“微信遗嘱”更多是情感遗嘱或者精神遗嘱,这样的遗嘱也许不具备法律意义,尽管只是载体的变化,却也让很多无法寄托的情感得以最终安放,为生命创建了一道不留遗憾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