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遗老郑孝胥
2021-08-06丁志可
□ 丁志可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开始,他便以逊清遗老自居。为了复辟,他不惜与日本人勾结,向侵略者“屈尊”,换来的却是更多的耻辱。最终,这个昔日的遗老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就是郑孝胥。
1924 年9 月,冯玉祥直接进入北京城,软禁了当时的总统曹锟,紫禁城的内城守卫队被国民军缴械,神武门换上了国民军的岗哨。
溥仪只能离开紫禁城。溥仪请求自己的生父醇亲王载沣收留他,载沣先是肯,后来就哭丧着脸。正当他要准备将儿子赶出门时,北京政局又发生了变化,张作霖与段祺瑞合作,冯玉祥的国民军退出了北京,段祺瑞出任执政。但张与段对溥仪重回紫禁城的要求置之不理。这时,郑孝胥来了。他跑到日本兵营找到竹本大佐,并与芳泽公使联系,这两人都是他曾经结交的朋友,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溥仪进入了日本使馆。
郑孝胥欣喜若狂,因为在他看来,他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之功,但对于时下的溥仪而言,一个住所完全可以让他终生感恩戴德。
但这种欣喜之情并没有维持多久,他就感觉到了危机。危机来自于同僚,同样抱着复辟理想的罗振玉。
郑孝胥虽有大功,那也只是他自认为的。罗振玉就不这么认为,如果不是当初郑孝胥怂恿段祺瑞恢复帝室优待条件一直不能实现,皇上怎么会委屈于日本大使馆?这是他对溥仪一直灌输的思想,溥仪渐渐地远离了郑孝胥。
这回,郑孝胥又跑回上海卖字去了。郑孝胥走后,罗振玉利用自己的儿子,其子在日本关系很广,取得了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和驻屯军司令部的同意,罗振玉父子陪同溥仪到达天津,住进了日租界“张园”,后来迁居陆宗舆的房子,取名“静园”。
但在溥仪心中,郑孝胥的排名仍旧在罗振玉前。这从溥仪在“驻津办事处”的人员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溥仪的两道“谕旨”中,仍以郑孝胥为首,而无罗振玉。于是郑孝胥又从上海来到天津,回到了溥仪的身边。
溥仪为什么会如此器重郑孝胥,原因只有一个,相比于罗振玉,郑孝胥的复辟之梦非常强烈,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他能把这种梦说成是真的,而溥仪听时,信心陡增。确切地说,郑孝胥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和心理学家,他能看透溥仪的心理,并配之以激昂的言辞让溥仪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谈到:
他(郑孝胥)比陈宝琛更随和我。陈宝琛是我认为最忠心的人,然而讲到我的未来,绝没有郑孝胥那种令我心醉的慷慨激昂,那种满腔热情,动辄声泪俱下。有一次他在给我讲《通鉴》时,话题忽然转到了我未来的“帝国”:“帝国的版图,将超越圣祖仁皇帝一朝的规模,那时京都将有三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一在帕米尔高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