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癌症,我们能做些什么

2021-08-06张田勘

中外文摘 2021年14期
关键词:癌症筛查因素

□ 张田勘

2 月4 日是“世界癌症日”,不幸的是,在今年“世界癌症日”的前一天(2 月3 日)43 岁的音乐人赵英俊因癌症去世。

2020 年12 月15 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估算了全球185 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 万例,1000 万人死于癌症,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 万人,占全球总数的23.7%。

2018 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380.4 万例,占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的20%以上,但是2020 年这两个数据就分别上升为457 万、23.7%。近10 年来,中国的癌症发病率每年保持3.9%增幅,死亡率保持2.5%增幅。

此外,全球1/5 的人在一生中都可能罹患癌症,1/8 的男性和1/10 的女性会死于癌症。当然,这些数字如果没有转换成现实中的人,尤其是与自己有关联的亲朋好友,甚至是自身,是无法触动痛觉的。不过,看看因癌症去世的音乐人赵英俊的情况,即便不会感同身受,也会心有戚戚焉。

尽管赵英俊的家人并未透露其去世原因,但导演卢正雨透露,赵英俊患的是肝癌,而且在2019年春季就确诊了。网上流传着一段赵英俊告别人世的话,让生者泪目,也流露了对癌症的无奈:“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还是输给了癌症,没办法.对手太强大!”

癌症的确太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对待癌症,需要有理性的认知和平和的态度。最基本的态度是,不必对癌症产生恐惧,而应与癌症共存。

癌症又被称为恶性肿瘤,是从机体组织上的良性肿瘤转变而来。其中一个转变条件是,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的良性肿瘤可能转化为癌症。免疫学与肿瘤学教授黄又彭因为职业关系,每年要做约200 例尸检,都是75 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生前也没有肿瘤症状。尸检发现,48%的人体内都有一两个隐匿的、无任何症状的肿瘤。如果把80 岁之后病故的人都做一遍尸检,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体内都有肿瘤。对此,黄又彭得出结论,70 岁以后生长的肿瘤就是生理性肿瘤,没有什么病理意义。尽管也有肿瘤临床专家并不认同黄又彭的论断,但其传递的一个基本信息是,只要上了年纪,人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两个肿瘤,即便是恶性的,也不会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和生存状态。

当然,这只是老年人的情况,为何43 岁的赵英俊会因癌症英年早逝呢?这涉及到中青年人的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其实,有些中青年人体内也已经有肿瘤了,只是没有发现而已。人的衰老从20岁以后就开始了,体现在不同的器官之上,如大脑和肺就是从20岁开始衰老的,肌肉从30 岁开始衰老。只要衰老,就可能引发细胞DNA 的复制发生失误,因而会诱发癌症。

从衰老因素看,癌症发病人数的逐年增多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它是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和文明提升的一个隐性标志。2020 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长到77.3 岁。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2021 年全球总共将有约1.4 亿儿童出生,平均预期寿命可能达到84 岁。这也意味着未来人们进入老年时患癌症的比例还会增加。

除了衰老,还有其他因素也会诱发细胞DNA 突变而致癌,例如,化学因素,如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乙萘胺、联苯胺等)、亚硝胺类物质和真菌毒素(黄曲霉素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生物因素,如多种病毒,目前已经发现有150 多种病毒可以诱发人和动物的肿瘤。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是中青年人容易忽视的,即生活方式,这类行为因素有时与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等重叠,但有时又是一种独立因素。诱发癌症的行为因素主要有吸烟、二手烟污染、饮酒、熬夜以及缺少运动。熬夜如何具体诱发癌变,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明确。除了诱发基因突变外,由于熬夜背离生物时钟,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可能对癌症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饮食也是癌症的诱发因子,例如,抗癌的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摄入不足。致癌的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等摄入过多。此外,代谢因素同样可以诱发癌症,如体重超标、糖尿病等,这些也是生活方式所致。外在的环境因素也可能致癌,如空气污染。

其实,所有的生活方式因素都是可控的,如不抽烟、不喝酒、按时作息、不熬夜等。对于中国人来说,癌症筛查也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中国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人群相对比较少;另一方面,公众主动参加防癌体检的意愿不足,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癌症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了,治疗效果比较差。这也是为何中国癌症患者5 年生存率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癌症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如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个阶段,早期进行筛查,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同样,胃癌发展也会经过漫长的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就可确诊,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癌症的诱因很多,对于中青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会远离癌症。

不过,科学研究的深入也会让人类找到从内因(即生物遗传因素)控制癌症产生和发展的手段。2020 年2 月5 日,由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 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全基因组泛癌分析研究项目(PCAWG),在线发表了大部分研究成果,该研究分析了来自38 种肿瘤类型的2658 个肿瘤全基因组,发现平均每个癌症基因组携带四五个驱动突变,而且确定了568 个癌症驱动基因。正是这些基因在内部“启动”了癌症,还有一小部分癌症驱动基因功能十分强大,如TP53、PIK3CA、KMT2C 等10 个基因。这些基因的每一个突变都能导致20 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其中最重要的是TP53 基因,其突变可导致50 多种癌症。

因此,致癌基因筛查也可以预防癌症。在2021 年“世界癌症日”公布的全球癌症谱中,2020 年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226 万人,首次超过肺癌(220 万人),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与肺癌及其他癌症一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但预防乳腺癌还有另一种较好的方式——基因筛查。美国著名演员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筛查发现,她的BRCAL 基因突变检测呈阳性,由于这一筛查结果,她选择了切除乳腺和卵巢。尽管人们对这一做法存在争议,但根据基因筛查结果以其他方式(如改变生活习惯)预防,也可以有效防治乳腺癌。

针对癌症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生活方式因素进行防治,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尽量“带瘤生存”,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减少癌症的发生,即便发生也可以治愈。但愿有一天,未来的世界不会再有“癌症日”。

猜你喜欢

癌症筛查因素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解石三大因素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