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87例临床疗效观察

2021-08-05王光涛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雷贝拉唑

王光涛

【关键词】雷贝拉唑;伊托必利;反流性食道炎;臨床疗效

反流性食道炎是胃食管炎症性病变的一种,主要是因酸或者碱反流而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疼痛等,病情严重时还会引发吞咽困难,继而食道狭窄,甚至癌变[1]。临床上对于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主要是以抑制胃酸、恢复胃肠动力为主,在此,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近期收治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用药物为雷贝拉唑与伊托必利,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更佳,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74例反流性食道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把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8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54例,女性33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4±8.8)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0.7±0.5)年;观察组患者男性50例,女性3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6.8±8.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0.7±0.3)年。两组患者均符合反流性食道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有不同程度的泛酸、胸骨疼痛、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戒烟、戒酒、饮食调理、睡眠时抬高床头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即每天晚上服用一次雷贝拉唑,每次服用10mg;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在饭前15~30分钟时候服用伊托必利,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50mg[2]。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八周的治疗疗程,并在治疗前后均给予常规胃镜检查。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对,其中,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显示食管粘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食管粘膜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和食管粘膜没有发生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显效率+有效率=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情况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6%,观察组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情况通过为期八周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n=87)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有5例腹泻,3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9%(8/87);观察组患者(n=87)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有3例腹泻,4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7/8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提高,各种改变人们原有生活方式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再加上工作、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各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反流性食道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该病的发生与胃肠道动力不足和酸性物质影响等息息相关。故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关键在于增加胃肠动力、减轻反流以及提高胃内的pH值,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反流性食道炎的愈合。雷贝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中的一种,可对氢-钾ATP酶的活性以及氢离子的交换进行抑制,从而提高胃内的pH值,并进一步改善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症状[3]。而伊托必利则是一种常用的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可促使胃肠道蠕动增加、食管括约肌收缩力提高、胃排空时间延长,从而起到减轻胃食道反流的作用[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10%,明显高于仅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78.1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相当,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并且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与单一用药治疗相比,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方案对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来说,其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雷贝拉唑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研究
活血愈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气滞血瘀型消化性溃疡45例临床观察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