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天使(七)
2021-08-05许诺晨
许诺晨
第七章 方 舱
许依依怎么也没想到,许如山会突然出现在江城医院。
这天一早查完房,杜元宵就迎着许如山进了会议室,还带去了病区大病历和医护花名册。
许依依赶紧抓了个师兄问:“杜老师忙啥呢这是?”
师兄一边哗哗哗地翻着病例记录,一边说:“你不知道吗?咱们附近一个方舱医院今天开始收人了,驰援的医疗队接管了其中四百张病床,可以帮江城医院解决一部分轻症病人。这位领导应该是来领人的吧。”
许依依呆呆地“哇”了一声,自言自语:“真是好消息!”
正琢磨着,杜元宵从办公室探出半边身子:“许依依,过来一下。”
许依依心情极其复杂,一步一步地蹭进办公室。
杜元宵极其自然地开起玩笑:“咱们武汉还真得感谢你们,这是一家子齐上阵啊!”
接着向许依依交代:“是这样的,咱们附近体育馆的方舱医院开舱了,我们会转过去六十七位轻症病人。你熟悉患者情况,对武汉现状也了解,院里决定派你去方舱支援——上阵父女兵,你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问题吧?”
许依依有些惊讶,犹豫着没说话。
许如山没有穿防护服,只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却能看出来憔悴了不少——应该是在武汉加班加点累的。他看着许依依,像是看任何一个普通的下属,公事公办的态度。
杜元宵不知道父女之间的别扭,一个劲儿地夸许依依:“老许啊,你这姑娘,有出息。我带过那么多学生,她算是极有悟性的,关键是人品也正派,是个难得的好苗子!要不是你来了,我还真舍不得把她放出去!”
许如山向杜元宵道谢,看了看表:“依依,你把工作交接好,下午过来报到。”
这是一年多以来父女俩第一次对话。最终破冰的还是许如山。
许依依终于不再纠结:“好的,我一定准时到。”
摆渡人的工作繁重而琐碎。
袁方曾经跑过十几家药店,只为帮糖尿病人买一支救命的胰岛素;武汉郊区的农民给医院免费送菜,一筐子白萝卜有百十斤重,也得一步一步扛着走。几天坚持下来,文弱的IT男居然练出了腱子肉。
这天袁方接到一个单子,是去江城医院接人。
上车的男人从后视镜里看着有些眼熟,袁方开口问道:“初一那天我好像送过你,是不是生了一对龙凤胎?”
男人一拍大腿:“我就说看你这车眼熟,还真是有缘分!”他看了眼袁方车前的志愿者标牌,“袁师傅是吧?我叫秦爽。”
袁方“嗯”了一声,心情莫名地好了起来:“是去接孩子回家吗?”
秦爽点头:“两个宝宝都是阴性,可以回家了。就是苦了孩子妈妈了,还在隔离病区呢。她一直想看看孩子,可是连产科门都进不了——待会儿师傅能不能稍微多等一会儿,孩子妈在七楼,虽然远了点儿,就给她瞧一眼也是好的。”
袁方爽快答应:“没问题。”
到了医院,秦爽一路小跑进去办手续。袁方想着反正时间长,就停下了车,在医院门口溜达了一圈儿。
这些天又忙又累,没时间瞎想,可到了医院门口,站在熟悉的地点,袁方突然意识到,已经十多天没见到方小骅了。不知道她瘦了没,累不累。
正想着,秦爽从玻璃门里走出来,身边还跟了个穿白大褂的姑娘。姑娘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短头发,小心翼翼地抱着个娃娃,走路的步子很快。
居然是方小骅!
袁方一时间又惊又喜,只觉得有一肚子话要说,却又像是茶壶里倒饺子,一句也说不出。
方小骅也看见了袁方,大眼睛里满是不可思议:“你怎么来了?”
秦爽是新手奶爸,严重低估了抱孩子的难度系数——一个娃抱着都够呛,更何况要一次带走俩?方小骅正好有空,就帮他抱了一个出来。
秦爽看看袁方,又看看方小骅:“你们……认识啊?”
春天的风从远方吹过来,轻轻柔柔。蓝天上有洁白的鸽子飞过,能听见翅膀努力挥动的声音。
方小骅把孩子交给秦爽,秦爽一手捧着儿子,一手捧着女儿,紧张得一头汗,眼里却都是笑。他走到门外,周童已经从七楼探出脑袋。
袁方上前一步想抱抱方小骅,却被毫不客气地叫停:“站住!”
方小骅指示袁方在玻璃门外站好,自己绕到了门内,两个人隔着玻璃对望。这场景让袁方想起苏轼的一句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方小骅瞧了袁方半天,眼神高深莫测:“你是不是去做社区志愿者了?”
袁方心想,方小骅明明是妇产科的,怎么还兼具了侦探和刑讯的才能?于是老老实实地承认:“是!”低下头准备好了挨骂,却没想到,方小骅半倚在玻璃门上,说了声:“对不起。”
袁方慌了:“怎么了你这是?”
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泛出金色的微光。方小骅看着袁方:“我知道你是怕我担心才不说。这段时间我真的太忙了,也没顾得上你,可是其实,我很想你的。”
袁方鼻子酸酸的,伸手想拉住方小骅的手,却只触到冰凉的玻璃。他原本有很多话想说,现在却发现,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照顾好自己。”
袁方发动车子,载着秦爽和两个宝宝驶离医院,却把心留在了那扇玻璃门后。
许依依看了眼符合转院条件的患者名单,田大爷、田大妈、陈老师和周童,因为症状较轻,都会被转去方舱。彭大爷也在名单上,但他家里人都不在武漢,状况也比较特殊,许依依只能联系武超群。
武超群满口答应。
加39床那位八十多岁的孙爷爷,一直是许依依在看顾。许依依给孙爷爷送了袋他最爱喝的芝麻糊,告诉他:“我被分配去别的地方工作啦,以后您在这儿会有别的医生来负责,祝您早日康复,早日出院!”
孙爷爷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身子骨一直硬朗,就是有些耳背。许依依跟他说话不得不放开嗓门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吵架。
他床头有一只老式的八音盒,欧式三角钢琴的造型,琴键上立着一个身姿曼妙的芭蕾女孩,八音盒唱歌,女孩就转圈圈。据说是已故的老伴留下的物件。
许依依望着老人。她的今天正是老人的昨天,老人的今天也会是她的明天。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贡献着青春和力量,才有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难得有一点空闲,许依依回宿舍洗了个澡,顺便检查董咚咚的作业。
董咚咚刚上完一节网课,听说武超群会来接许依依,立刻树袋熊一样抱住许依依大腿:“好表姐,武哥哥答应过让我戴着警帽照相的,你就帮帮我呗。我最近表现可好了!”
许依依被他缠得没办法:“一顶警帽而已,至于你念叨这么久吗?”
董咚咚立刻跳起来:“那当然!当警察可是我的人生理想!”
许依依知道董咚咚是个三分钟热度的家伙,伸手点着他的鼻子问:“你以前不是想当明星吗,怎么突然又想当警察了?”
董咚咚一本正经地说:“以前想当明星,是因为觉得会有很多人喜欢啊……可是这次疫情来了,我才发现,真正能帮助大家的,大多是警察和医生,还有很多很多像我们小周老师这样的普通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了不起的英雄!”
许依依惊呆了,真没想到调皮捣蛋的董咚咚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她答应董咚咚:“现在还是特殊时期,我和武警官是送病人去方舱医院,你就别跟着凑热闹了。我答应你,等疫情结束,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方舱医院刚开舱,很多物资都还在陆续进场。
这次疫情中,中国企业家展现出了绝对的实力和魄力,捐款捐物数以亿计。江城医院附近的体育馆改造的这所方舱,也收到了当地企业捐赠的两百台洗衣机。只是,当初设计体育馆,谁也没想到会进来拉货的大卡车,送冰箱的车在距离方舱两百米的地方就被卡住了,只能靠人力把东西搬进医院。
许依依和武超群载着彭大爷赶到的时候,正遇上这声势浩大的一幕。
从卡车开始到方舱门口,方舱穿白衣的大夫和企业穿蓝衣的工人站成一排,用自己的肩膀接力,蚂蚁搬家一样,把洗衣机一台一台地传向医院。
许依依一眼就看见了队伍最前面的许如山。扛着箱子的这双手,拿了一辈子手术刀,治愈过无数的伤病,也曾牵着许依依慢慢长大。
两个人把彭大爷安顿好,立刻加入搬运的队伍。许依依走到许如山身前,顶了他的位置:“许主任,我来吧。”
许如山一愣,许依依却不给他拒绝的机会,压低声音威胁:“我妈说了,让我看着您,别干太重的活儿,您腰不好。需要我妈亲自给您打电话吗?”
李遥这尊尚方宝剑,令许如山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往边上挪了挪。
许依依接过工人师傅从车上搬下的箱子,真的是,很重啊!正要咬牙用力,手上却忽然一轻——是武超群。
武超群人高马大,轻松接住箱子,把许依依往边上挤了挤:“这是男人干的活儿,许大夫,别添乱就行。”
天高云淡,阳光和煦。一只白色的小猫追着蝴蝶,从草丛里蹿出来,好奇地冲着人们喵了一声,又一头钻进刚抽出新芽的灌木丛中。
林芳作为部队代表,也被分到了这所方舱帮忙,继续跟许依依搭伴儿。
江城医院转来的病人都安排在A区,大伙儿彼此熟悉,也好有个照应。转到方舱后最積极的就是周童,她原先一个人住在呼吸内科的仓库,来到方舱瞬间多出了这么多病友,可算是找到了组织。而随着时间推移,陈老师的工作越来越忙,每天电话不断,大多是给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和心理辅导。
工作时的陈老师总是神采奕奕,是个标准的女强人。但忙完了工作,这位女强人就像是换了一个人,沉默寡言,常常盯着方舱外的一角蓝天发呆。
当年卜骁在美国独自住院经历的一切,她竟完完整整又经历了一次。也许人生本就是一场轮回,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周童的公众号在她生完宝宝后停更了三天,初四开始就恢复了更新,每天都记录着武汉的点点滴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让全世界真正了解武汉,也了解武汉人民的牺牲。
这天的公众号一更新,许依依就被震惊到目瞪口呆。
“独家:专访国际口罩搬运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卜骁。”
许依依赶紧翻看里面的内容。
大意是卜骁得知国内口罩紧缺,带着女儿一起辗转多国,购买大量口罩,“人肉”送回国内。在日本机场,装着口罩的箱子被安检拦下,怎样都不给放行。卜乔急得哭了,用英文说:我妈妈被困在武汉,武汉是我的家。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也是位母亲,最终决定放行,让父女俩带回了十二箱口罩。
许依依最近不大在陈老师面前提她的家人,因为家人似乎是她心里的一道伤疤。可看了这篇报道,总觉得这一家子之间,似乎有些误会,也还有些机会。
继续往下看,有周童对父女俩的电话采访记录。
周童:怎么想起来要捐献口罩?
卜骁:虽然身在海外,但我和女儿,永远是中国人。国家有难,我们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身边很多华人华侨朋友,都在和我们做一样的事。
周童:连续坐飞机,去不同的国家采购口罩,很累吧?
卜骁:累,从来没这么累过,但每一次把口罩送进国内的机场,都有巨大的成就感。卜乔是个内向的孩子,去美国过寒假就是为了治疗她的躁郁症,她一直靠大量的药物维持情绪稳定。在外面漂泊的这些天,为了能买到口罩,我们得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卜乔的精神状态反而好了很多,现在药量已经减半了。我想,她会好起来,武汉也会好起来。
卜乔:从来没有和爸爸说过这么多话,也没有想过会一起努力去做一件事……
周童:卜乔的妈妈好像就在武汉,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吗?
卜乔:我知道妈妈很忙,她是一名班主任,今年带的是毕业班。祝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吧。
卜骁:我也说两句。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从前做了很多幼稚的决定……错过的人也许很难回到从前,但我想试试。
周童: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最想见的人?
卜骁:最想回武汉吃热干面,最想见陈自芳老师!
卜乔:想和同学一起去KTV唱歌、撸串。
周童当然不知道陈自芳老师是谁,但许依依知道啊!
许依依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陈老师床边,把手机塞到她手里,一边哭一边笑:“先来个深呼吸,你现在的身体不允许过于激动——虽然我知道,但想要不激动还挺难的。”
许依依和林芳这一组,还有两个年轻的男医生搭档,四个人管着五十个病人的医疗和生活,工作强度很大。但一有时间,他們就会和病人聊天,还会组织点休闲娱乐活动,帮大家打发时间。
方舱里最初的娱乐活动,就是广场舞。
一开始只有田大妈和几个刚混熟的病友在跳,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许如山对这项活动非常推崇:“跳舞有益身心健康,能提高抵抗力,可以成为常规活动。”
有了这句“医嘱”,广场舞名正言顺地成了官方活动。
医护人员也加入了进来。新疆医疗队穿着防护服教大伙儿跳新疆舞,举手投足间充满民族风情;林芳也露了一手壮族的绣球舞,被田大妈追了半个方舱,一定要拜她为师。
有些男同胞好面子,觉得广场舞跳起来太别扭。许如山就亲自出马,教大伙儿太极和八段锦。
望着许如山打太极的身影,许依依忽然意识到,父亲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老了。
她回想过往,从决定考医学院开始,自己就一直和爸爸闹别扭。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一切都是靠自己,可她身上的那些习惯、品质、坚持,哪一样不是爸爸妈妈在十几年的养育中,春风化雨般刻在她身上的呢?
她和爸爸的微信,还是刚工作的时候,妈妈拿着两个人的手机互扫,才加上的。这么多年,两人没说过一句话,连“点赞之交”都算不上。
许依依翻出手机,给许如山发出了第一条微信:“爸,再忙也别忘了吃降压药。”
张梓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刚好起来,父亲却倒下了。
视频里,张亮简单地说了岳父的情况,老人家病情不算严重,现在已经进了方舱医院。妞妞在旁边急得上蹿下跳,吵着要和妈妈说话。
张亮看着张梓文瘦了一圈儿的脸,心疼地问:“你都好了,不回来抱抱妞妞吗?我也想你了——还是我带妞妞回家去等你?”
张梓文停下脚步,抬起眼睛望望天,又看向屏幕里的张亮:“我很想自己照顾爸爸——所以你看,医院里有那么多人的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他们的家人一定也很担心他们,我只是想替他们,也尽一份心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或许是每个医护工作者的担当。
妞妞终于抢过了张亮的手机,对着张梓文喊:“妈妈、妈妈,你怎么出门了呀?我们不是在玩躲猫猫的游戏吗?”
什么新冠,什么肺炎,爸爸妈妈不想让妞妞知道,就让孩子的世界永远单纯干净吧!
张梓文隔着屏幕,用手指轻轻触碰着妞妞的小圆脸,想象记忆中温软的触感,声音温柔:“你和爸爸、外婆一定要乖乖藏好,妈妈现在要去打小怪兽,还要从小怪兽手里把外公抢回来!”
(版面原因,有删减,精彩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