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躬耕翰墨中深扎文化自信之根
2021-08-05詹习成
詹习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积淀了国人的深层心智,反映了国人的审美情趣,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在中国文化传统下造就的书法教育,其文化根性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基础、最持久的文化自信因子。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政策推广书法艺术的传承。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学校“美育”的重要性。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美育熏陶、文化冶炼、品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深耕19年的书法教育工作者,笔者始终秉持着传承文化精神的信念,从培育学生的书法自信中深扎民族文化自信之根。
一、耳濡目染,启发躬耕翰墨、传承文化的初心
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文字书写变成艺术的文字。书法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我国许多文化名人和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并积极倡导书法教育。林语堂曾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丰子恺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需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毛笔里头。”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所以,文化自信就是从书法自信开始。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而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不是去探讨该不该继承,而应该坚定不移地传承。”
我从4岁开始跟随祖父和当老师的父亲学习书法,其课徒,正统严肃,几近严苛,为我打下底子。随着年龄渐长,书法这颗种子渐渐在我心中发芽长大,成为我一生之挚爱,不曾教一日闲过。2005年至2007年,我在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班学习深造,师从罗红胜等导师系统研习书法,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了书法育人、泽被一生的重要性,也渐渐感受到了教书课徒的神圣和光荣。文化不能失根,须从写字开始,我渐渐萌生从事书法教育培训的想法。2002年,我怀揣着书法教育之梦来到了星城长沙,与他人一起合作创办了“长沙天骄书画学校”,从事国学培训工作。创业之初,何其艰难,但每每看到诸多学子学有所成、渐成气候,便欣慰如初,痴心不改。由于踏实勤勉、志诚敬业、矢志育人,书画学校的教学经验愈发成熟,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教学条件日益完善,影响力越来越大,报名的学生越来越多。2014年,我又注册成立了“湖南楚逸国学”品牌。创办近七年来,规模逐年扩大,学员人数逐年增多,学员层次也不断丰富。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了上万余人次的国学弟子、书法才俊,培养对象从四五岁的小朋友,到六十多的老年人,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年龄层次,这其中,有幼儿园学前班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爱好书法的大学生,还有在职的教师以及机关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职工等。他们都是国学教育的爱好者、受益者,同时也是国学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他们以书为乐,既陶冶了情操、净化了身心,又习得了文化、获得了自信。更为重要的是,我坚守住了初心,更加坚定了躬耕翰墨、传承文化的信心,以书写为媒,逐步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使之成为长沙县域文化产业经济的一块亮丽品牌。
二、服务社会,提升躬耕翰墨、弘扬文化的境界
书法是艺术,更是文化。古人讲文化素养,有五经六艺,有琴棋书画,写好书法,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今人却已将书法视为一门技艺特长,加以培训,进行考级,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文化涵义。著名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周汝昌先生曾言,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每每思及此,从事书法教育的我,就常有忧思之患、切身之痛。特别是在当今书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崇技”的倾向性日益突出,“应试”的功利性充斥坊间,书法教育渐渐偏离了文化传承的轨道,由传统的“道”沦为了庸常的“术”,中国人依仁游艺的人本文化在书法教育中渐渐式微,书法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味也在培训中慢慢消失。
由此,我不断调整我的办学定位及办学思路,力求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来看待办学育人。经过反复思磨、深切思考,我将服务社会、普及书法、育人为本、传承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办学定位,力求将楚逸国学馆打造成为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改革试验田、性格养成的日常修炼场、人文素养的重要奠基地、传统文化的生动大课堂,使躬耕翰墨有了全新的起点、更高的追求,也使自己摆脱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固有模式,踏出了向社会效益迈进的坚实步伐。十年前,我主动联系對口帮扶浏阳市向坪小学,那是一所位于大山中的贫困学校。我们除物质支持外,在所有班次有重点地开设书法课,定期组织力量上门教学,在学生们中间遍植书法的种子。2020年,我们又设立专门资金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暑假到长沙来学习书法,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到优雅舒适的教学环境、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严谨规范的教学指导。除了操心孩子们的伙食保障,我还坚持到堂授课,在一笔一画中讲述文字渊源,起承转合中提点审美意象,笔墨风韵中传承文化精髓,为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架起了一座桥,同时也积极地培养了他们向善的情操和性格。开学之后,向坪小学戴端全校长打电话说:“没想到他们除了字进步很大,整个人变化这么大。以前练字连十分钟都坐不住,现在能坐两三个小时了,课堂学习也更专注了!”
三、开拓进取,扩大躬耕翰墨、传播文化的影响
书法继承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在普及,也就是从青少年抓起,从中小学抓起。而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即使是在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学习写字、学习书法仍然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系统的书法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文字的流变过程、笔画的气韵生动及古典文化的精髓要义,不断增强学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书法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法教育,而还是一种育人教育,我们应该把“育人”渗透到所有的教学活动当中去,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踏实的文化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养成向真、向善、向美的优秀品格。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助力鼓劲,更要不忘初心,把走向社会、传播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努力推动中华书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将中国传统书法融进现代信息化时代中去,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书法艺术产生恒久的魅力和持久的光辉,守护祖先宏业,强化人文性格,光大优秀文化。
近年来,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书法助民、文化惠民活动,在长沙县声誉日隆、影响渐广。2011年,我们联合长沙县委宣传部、长沙县教育局和星沙时报等单位共同策划举办了以“文明星沙”为主题的长沙县首届广场书画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累计参赛人数近3万人次。很多青少年书画爱好者都是伴随着该赛事成长起来的,赛事也得到了家长们的特别重视和大力配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专门设立楚逸公益基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书画作品义卖,还组织大家以书画艺术的方式送祝福给空巢老人和特殊学校的孩子们,为长沙县各社区、乡村开展送春联、送文化活动……创作书法作品、欣赏书法艺术、传播书法精神,书法越是深入民间、深入人心,大家就越是心中有翰墨、笔下有乾坤,文化自信就会积淀越深、作用持久。
参考文献:
[1]王兴国,郑志刚.书法文化的当代意义[J].青少年书法, 2008(10).
[2]王岳川.北大“文化书法”展现中国美学自信[N].人民日报(海外网),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