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08-05赵秋霞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6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赵秋霞

摘要: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就要实现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西的边境县——大新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新县的扶贫产业还存在产业链短、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度依赖政府、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延长产业链、规范产业布局、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等途径,转变发展产业的思维,以推进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扶贫产业 可持续发展 边境地区

一、引言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随着脱贫攻坚战胜利的脚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国家实现改善民生、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产业扶贫转化为产业振兴。党和国家历来就重视边境地区的发展,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也有利于边关防卫的巩固。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边境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困难较多的地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需要持续发展,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使边境地区扶贫产业的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如何使产业的”生命力“得以持续,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大新县概况

大新县隶属广西崇左市,与越南高平省下琅县接壤,边境线长达43公里。全县共有147个行政村,1356个自然屯,总人口38万人,98%的人口为壮族,少量分布着汉、瑶、苗等15个民族。2015年按照国家的贫困户识别标准对大新县的贫困户进行识别,共有54个贫困村、20771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20.49%。近年来,大新县大力实施“强工兴旅固边”的发展战略,致力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中,大新县围绕“种、养”两大扶贫产业,因地制宜,选取了县级“5+2”特色产业①进行发展,覆盖率94.24%,特色产业在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中的占比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了62.6%的比重。经过不懈的努力,大新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于2019年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13%。

三、大新县扶贫产业情况

(一)“种”——特色种植产业

甘蔗是当地最大规模的特色种植产业,同时也是一项大规模的订单农业,主要由大新县的糖厂进行收购,通过深加工生产出白砂糖、红糖等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植业,如水稻、甜南瓜、青梅、胖姜、水果、中药材等,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及政府的“以奖代补”政策,来带动有劳动能力和有参与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例如大新县武姜村的“后起之秀”——青梅种植业,使当地的群众看到了“梅”好的明天。大新县把青梅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来抓,引进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溜溜果园集团,指导当地的农户培育优质青梅果实、科学管理青梅园,还负责向农户收购青梅、进行深加工,生产出青梅果干、青梅酒等系列产品,使当地农户的收入大幅度增长,实现了脱贫致富。

除此之外,还通过“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模式,搭建网络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大新县的绿优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公司通过“粤桂”扶贫协作这个电商平台,与广东的电商服务团队相互合作,把本地的农产品销往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的电商服务团队则为本地的企业、贫困户等提供电商业务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既使得粤桂两地互利共赢,又让本县的经营户吸取了省外电商团队丰富的销售经验。

(二)“养”——特色养殖产业

皇鸽是当地较大规模、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产业,此外还有猪、鸡、鸭、牛、羊等禽类的养殖业,也是通过“企业+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及政府以奖代补政策和入股扶持资金的支持,来为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提供帮助。例如,皇鸽养殖产业是由大新县引进的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在桃城镇、那岭乡、榄圩乡、下雷镇4处地方建设有养殖基地。龙头企业通过与农业合作社以及入股贫困户签约,年底实现利益分红,其中,贫困户主要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入股扶持资金来实现皇鸽入股分红。

(三)“贸”——边境贸易产业

大新县是边境县,毗邻越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政府引导贫困边民通过边境互市贸易、边贸运输、装卸货物等方式参与进边境贸易的产业中;通过利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为贫困边民从事货物运输工作提供支持;还开通了“贫困边民绿色通道”,为参与边境互市贸易的边民录入海关无纸化指纹备案,给宝圩乡、硕龙镇、榄圩乡等边境乡镇的贫困群众参与小额边民互市贸易提供了便利。

(四)“游”——乡村旅游产业

大新县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丰富的边关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有着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以及山水画廊——明仕田园两个著名景点,除此之外还有多个乡村旅游景区,如侬沙屯景区、板价屯景区、新屯景区等,通过龙头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拉动、旅游项目帮扶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参与进旅游扶贫产业中来。例如位于德天瀑布附近的老木棉景区,是大新县首家旅游扶贫就业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13个就业岗位,无偿建立了108间旅游商铺,使贫困群众在旅游扶贫产业中受益。

(五)“工”——扶贫车间加工业

扶贫车间就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外省务工返乡想要创业的人员等主体,利用闲置的土地、旧学校、仓库等场所建立起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编织、小电器装配等各类加工业的基地,使不方便离开家乡的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使易地搬迁的贫困户“住得稳、有钱赚”。大新县出台了《大新县加快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1000万元的资金担保额度,在信贷担保和贴息、租房租地、车间生产用电以及务工人员租房方面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补助,全面推进扶贫车间的发展。

四、大新县产业扶贫成效

(一)各个产业实现“大丰收”

大新县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经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各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参与以及贫困户的“自力更生”,扶贫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各个产业“硕果累累”。

截至2020年底,“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总共15810户,覆盖率94.24 %,比2016年的覆盖率88.56%提高了5.96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另外,政府利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购置了40辆微型货车,成立了4家边贸运输合作社,共帮助了355个贫困边民从事边贸运输工作;建成了五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各1个,三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农家乐、酒店、宾馆200多家、旅游商铺100多个,惠及11212个贫困人口;建成扶贫车间121个,带动贫困户就业2493人。

(二)有效提升贫困户的人均收入

大新县实施的“以奖代补”政策有效地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与信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如表2所示。

另外,大新县发展的甘蔗种植产业使每户每年增收约10200元;青梅种植产业使每户每年增收约3800元;胖姜、甜南瓜、水果等其他种植业使每户贫困户每年实现2230元的增收;皇鸽养殖业目前已向入股的贫困户发放308.7万元的利益分红。另外,由新型经营主体搭建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也使贫困户的“钱袋子”日渐充实,例如“果内猫旗舰店”平台,帮助恩城乡新合村的贫困户销售沃柑、砂糖橘、百香果、阳光葡萄等农产品,截止2020年,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53万斤,使贫困户增收70多万元。大新县发展的边境贸易累计使贫困户增收62.6万元;扶贫车间使就业的贫困户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五、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链短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产业都为“短平快”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没有很好地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例如水果、蔬菜等种植业,在扶贫产业中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但这些产业大都是生产出初级产品后直接进入市场,进入深加工环节的仅在少数,产品附加值低,且多由政府以及各新型经营主体帮助售卖,依赖性较大。另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大多数景区侧重于开发旅游观光这一块,其他配套的服务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产业链仍较短。

(二)“5+2”特色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5+2”特色产业是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给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产业,是政府重点扶持培育的对象。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特色产业在提高贫困户自主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大新县的很多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都缺乏有经验、有实力的人或经营组织牵头带动,大多都是由村委或乡镇领导干部领头实施,进行试验种植,如果某个地方发展的种养殖项目效果好、收益高,周围的农村就会群起效仿、盲目跟风,由于村民们的经营知识有限,在选择发展特色产业时,未必会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缺乏产业前期和后期的规划,这就会造成产业项目的同质化现象,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各村发展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新县的特色产业项目的种类大多集中在水果、蔬菜、雞鸭等日常消费品,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大幅度增加这些农产品的供给量,就会造成供过于求,农产品滞销的现象,不利于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

(三)过度依赖政府主导

由于贫困户本身缺乏发展产业项目的资本,无论是知识技能、产业规划,还是资金投入、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很欠缺,单单靠贫困户自身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所以当地的产业扶贫项目大多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包括扶贫产业的政策、项目的规划、贫困户种养殖技术的指导、产业资金的支持、农产品的销售,都少不了政府的作用,可以说,这些扶贫产业一旦失去了政府的支持,将很难运转下去。过度依赖政府同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主导产业更多的是关注项目的前期投入部分,而对项目后期的管理、维护等工作投入较少,缺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二是产业扶贫资金大多都是由政府以补助、奖补等方式一次性下发给贫困户,无法循环利用,使用率不高;三是以政府来主导产业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不符合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的角色定位。

(四)科技、人才投入力度不足

在大新县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的基础设施普遍处于落后的状态:用于种植产业的水渠大多是由农户自建,技术含量不高,供水不稳定;到病虫害高发或是气温骤降的时节,用于农作物防虫防寒的措施也比较“简单粗暴”,大多是直接用普通的塑料袋进行防护,极易破损。另外,部分贫困户的种植技术不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人才资源匮乏,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的现象。除了农业之外,扶贫车间也缺乏高新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投入。由于本地发展产业的基础较差,扶贫车间通常都是由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的企业“入驻”,但更多的只是外地企业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扶贫车间往往是低端产业,多为小作坊的形式,就业门槛低,车间的配套设施较少,缺少高新设备的投入,工人们也大多是能力素质较低的贫困人口。

(五)抗风险能力较弱、风险防范力度不足

一是部分项目抵抗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边境地区自然环境较差,洪涝灾害、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户劳动技能不高,农业技术掌握不足,就会导致农作物或鸡鸭等禽类的存活率降低,且农产品没有本地的著名品牌和商标做支撑,市场竞争力不高,很多时候都是靠帮扶单位的支持和购买,才能销售出去,一旦失去了他们的帮助,这些农产品很容易出现滞销的情况。二是政府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还不够完善。据了解,目前当地政府还未对全部参与产业扶贫工作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带贫主体进行调查,缺乏对带贫主体整体情况的把握以及产业存在风险的评估。此外,农作物在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时,也缺乏一套完整的预警和应对机制,久而久之,会挫伤农户对生产的积极性。

六、几点建议

(一)延长产业链,做好产业间的相互衔接

延长产业链就要做到产业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拓展产业的宽度,体现在各个扶贫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降低产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产业的长期效益,就要想方设法把传统的种养殖业、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以及边境贸易相互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好大新县的旅游优势,开展农产品观光、农产品展销会、建立边贸互市点等,形成横向联合成网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拓展产业的深度,体现在延长产业的生产环节,这就需要加快建设皇鸽养殖深加工、水果深加工、胖姜深加工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再通过充分挖掘大新县浓厚的边境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色彩,与农产品的包装、命名以及广告宣传联系在一起,打造本土的特色品牌,提高原始农产品的附加值,再通过电商、边贸互市点等渠道销售出去,形成纵向融合成链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

(二)规范产业设计,做好产业的合理规划

产业的合理规划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做好产业的全局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各个农村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农户的增收情况,更要考虑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发展扶贫产业是为了提高农户收入、使农户脱贫的脱贫攻坚战略思维转化成让产业兴旺、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的乡村振兴战略思维,这就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创造多种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产业持续发展战略,把小而散的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二是要做好产业的合理布局,各个农村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挥当地的优势、坚持多元化的发展原则,合理选择发展特色产业的项目,不盲目从众,形成“一村一品”、“一乡多业”的产业布局,让特色产业真正变得有“特色”。

(三)注重市场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要想扶贫产业得到长期的发展,就不能什么都由政府大包大揽,过度依赖政府,应当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在农产品的产销方面,政府不能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就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包揽大量的农产品订单,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实现有效的供给,通过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市场。二是在产业的生产要素供给方面,除了财政资金以外,应该积极引入企业的投资,在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基础设施、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三是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为了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会要求企业录用较低素质的劳动力,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政府应该从根本抓起,通过组织参加实践培训以及人才的带头作用,来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政府要适当的转变职能,逐渐减少在扶贫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中引导的作用,加强对产业运作过程的监管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引入新科技、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大新县以开展种植、养殖的产业扶贫项目为主,然而普通的技术更多的是带来产量上的增加,无法保证农产品在质量上的提高,因此,需要不断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一是要不断完善乡村水利、交通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扶贫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强化农田、养殖场的建设,引进现代智能的农业机械设备,例如智慧灌溉系统、养殖环境控制系统等,为农作物以及家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三是要加强产业项目的技术指导,不仅要发挥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作用,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指导,更要定期给指导员进行培训,使技术和知识得到更新,不断提高农业的种植技术,使原始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四是要加快扶贫车间设备的更新,通过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使“小作坊”更新面貌,尽快适应市场的竞争。

政府通过产业帮扶使贫困人口找到了工作,有一定的资金和条件发展产业,从而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但是,这些贫困人口本身没有过硬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技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想要扶贫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单单依靠这部分人是行不通的,所以就需要制定鼓励政策,通过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适当提高薪资待遇,给那些外出务工、学习的年轻人创造合适的发展机会,让有知识、有远见的人才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当中,为各个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扶贫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

(五)加强产业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大新县属于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想使扶貧产业降低风险,就要做好产业的风险防范工作。一是要全面开展各个扶贫产业的调查工作,对产业存在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评估,对市场需求大、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技术、设备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补齐”,对存在风险较大的产业,可以采用资金补偿的方式,对其进行产业转型或收购。例如当地的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产业,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县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发展该产业的农户面临着转型、关闭的挑战,据了解,大新县以资金补偿的方式做好了78家养殖户的转型工作,已经转型的养殖户与药用公司签订了收购合作协议,但是部分养殖场地不符合标准,截至目前药用公司还未对其进行收购,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在采取资金补偿方式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养殖场地的整改和修缮工作,尽快使公司对其进行收购,把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二是要建立健全灾害预警机制,不仅要定期向各乡镇发布自然灾害、病虫害预警,而且也要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组织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为广大农户处理突发的危机,做好灾民的安置安抚工作,通过资金补偿等措施,尽量减少灾民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学敏.贫困县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03):79-86.

[2]刘明月,汪三贵.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逻辑关系、面临困境及实现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4):137-144.

[3]李学林,董晓波.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J].社会主义论坛,2020(03):13-14-16.

[4]郑双怡,阳维熙,冯琼.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作物产业扶贫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 42(03):142-148.

[5]伏森.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1,37(01):61-64.

[6]郝玉松.后脱贫攻坚时期中越边境乡村振兴路径——以J市D村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1(02):91-95.

[7]胡慧芳.农村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3):186-187.

[8]钟强.统筹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N].赣南日报, 2021-01-24(003).

[9]杨静,张光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激发产业作用[N].经济日报, 2021-01-22(010).

[10]黄建辉.乡村战略背景下黎明农场产业扶贫成果及巩固举措[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154-156.

[11]文倩.以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J].人才资源开发,2020(15):90-91.

[12]贾振铎.加快构建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机制[N].山西政协报,2021-01-22(004).

[13]康永兴,陈伟忠.我国边境地区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38-4640-4650.

[14]李淑敏,赵国斌.关于山西省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成效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1):73-74+76.

[15]岳国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J].经济问题,2020(08): 107-113.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宗宇翔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严阵以待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