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细胞的增殖”的教学设计

2021-08-05孙媛媛

速读·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细胞周期染色体核心素养

孙媛媛

◆摘  要:本节课在模型构建分析DNA、染色质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模型、得出结论等方式,说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概念、染色体形态、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分析有丝分裂不正常进行时的实例,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染色体;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6章第1节内容,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特点和意义是教学的重点,而基于生物学事实引导学生针对染色质如何平均分配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建模是本节重点落实的科学思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要求是:描述细胞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学业要求是: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基于学业要求和学科素养要求,确立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播放短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具体做法:将学生提供的小时候和长大时与父母的合影,背景音乐为“时间都去哪儿了”制成短片进行播放。“父母老了,同学们长大了,生物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数目增多?“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增殖的?”引出本节课题。

设计意图:以此短片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兴趣,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二)模型构建,假设推理,学习新课

1.资料分析,明确不同细胞的增殖方式

请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并思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别通过什么方式增殖,教师进行总结概括。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2.DNA、染色质、染色体结构关系的梳理

组织学生回忆三者的关系,DNA经7倍压缩形成核小体,再经6倍压缩形成螺线管,经40倍压缩形成超螺线管,再经5倍压缩形成染色单体,这四级螺旋组装形成的染色体已经压缩了约8400倍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2]。

(1)染色体的模型构建

学生活动一:小组合作利用软铁丝、毛线等材料制作染色体。请学生展示后,教师展示DNA、染色质、染色体的模式图。

3.推断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1)头脑风暴,分析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假设,推断细胞周期的概念。

问题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信息如何实现平均分配?如图,展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变化的三种假设,小组讨论分析哪一种假设最合理。

染色体复制以解旋的DNA双链为模板,故若染色质先螺旋化,则便无法复制,利于理解DNA复制是先复制再螺旋化最后解螺旋的过程,排除③。染色体的螺旋化状态有利于丝状物的牵引,比染色质细丝更不容易缠绕,减少变异的可能性,排除①。学生能得出第②种方式最合适,产生的子代又会重复这个过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描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2)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细胞周期

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用线段、饼状图、折线图或者其他数学模型,表示1个细胞周期。展示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表格,说一说有何发现,理解不同细胞周期的异同。

4.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

(1)构建有丝分裂的模型

问题①:细胞在各时期除了染色体变化之外还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二:播放细胞有丝分裂的视频,每组任选一个时期的细胞自选材料进行构建,并上台演示,带着学生共同总结评价各时期的细胞变化,并以口訣概括各时期特点。

间期:生长复制合成蛋;前期:仁膜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新壁建。

(2)考题链接,活学活用

南京、盐城市2021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第22题:

据图回答问题:

(1)G1期需要准备好原料核苷酸和氨基酸。然后在cyclinD与CDK4/6结合成复合物的作用下,细胞从G1进入S期。

(2)S期进行遗传物质复制,细胞核中DNA分子数加倍,染色体数不变。

5.有丝分裂细胞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

学生独立思考构建数学模型,展示交流。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问题①: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何异同?②:某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基因型为AaaBb和aBb的子细胞,分析原因。③:尝试总结有丝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的意义。

7.拓展延伸,实现知识应用化,情景化

展示野生草莓和市面上多倍体草莓以及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多倍体大草莓形成的原因。

(三)作业布置

小组合作查阅文献、实验探究“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的原因”下节课展示交流。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教学目标,聚焦大概念,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教师以模型构建、分析假设、逻辑推理、组织概括、联系实际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主动思考,运用生物学观点和理性思维看待有丝分裂过程,体会生命的奥妙。习题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本节课利于学业目标、学生能力、科学素养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4-234.

猜你喜欢

细胞周期染色体核心素养
肿瘤细胞衰老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植物细胞周期如何“刹车”?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单一类型感染和多重感染对宫颈癌中细胞周期蛋白、抗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细胞增殖(第二课时)”说课稿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