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

2021-08-05金仁强

速读·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

金仁强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理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进步。经济的发展未能带来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营养水平的提升带来的却是学生体育素质不断下降的事实。“阳光教育论”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体验,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做到积极的配合者和契合者,促进学生身心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对阳光教育论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阳光教育论;启示分享

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问题和其所在的环境有着深刻联系。学生所在的學校环境是相对复杂的,家庭教育、学校人际关系、教师教学策略等都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同时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需要从教师角度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科学合理性,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训练观念,促使体育教学在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1对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原因探索

1.1家庭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潜意识和表象行动中都发挥着核心作用。部分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关注,导致学生也对自己的成绩十分重视,并由此形成了“成绩即一切”的错误指导理念,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此外部分家庭对学生的健康状态采取了一味忽视的态度,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和含义,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限制的较多,导致学生日常的体育训练时间不足,在体育运动中缺乏自信和成就感,也导致学生在实际运动中的力不从心。

1.2学校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仅有联系便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放羊”策略,对学生的各项行为缺乏关注,缺乏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意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了基本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明显的差别化教育,缺乏对科学运动理论的渗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训练长期处于初级层级,意识不到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对体育运动缺乏理性科学的思考,在体育运动中有不置可否的态度。

1.3人际关系发展。在班级活动中,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部分学生内向的性格加之恶劣的人际关系,导致其在体育运动无法大胆地展示自己能力,缺乏竞争合作意识,使其对体育课程有畏难乃至恐惧情绪。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中小学的心智发展不健全,正处于亟待积极改造的重要时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采取合理方法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和想法,促使学生从体育活动中获取更多样的积极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和态度。

1.4社会环境变更。熟人社会的解体使学生交际范围进一步被限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自我封闭的倾向。网络技术发展使学生的自闭环境有了更多路径和条件。对此教师要尝试利用集体凝聚力、积极的社交关系、多样的竞争荣誉体系等,解除学生的心理困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取积极体验和乐趣,激励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多样理解和兴趣。

1.5学生的体育运动自主性。体育运动和“懒惰”是相对对立的概念。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完全出于自己的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和懒惰心理。对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的训练活动需要具备半强制的色彩,使学生逐步克服自己的懒惰心理,在体育活动中找到更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2阳光教育理论下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内容

2.1教师保持和学生家庭有效联系,增加更多样的荣誉训练内容。在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和学生家庭建立有效联系。将更多的科学体育教学理论分享给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积极支持学生的日常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信心和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将日常的体育训练成绩公布给学生家长,并举出合理的体育素质范围,激励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体育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分享学生成长突破的荣誉和喜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更积极的态度和观念。

2.2对应试教育理念的积极调整,创设学校运动文化。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试教育并不是学生的全部,学校和家庭都需要积极纠正学生的学习误区,激励学生在体育等现实活动中作出积极尝试。教师要建议学校积极开展多样体育竞技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自发组织训练等,以此使学校保持浓厚体育氛围。

2.3教师保持人本教学策略,充分培养学生的运动乐趣。在班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顾虑到学生的自我封闭倾向,在课堂教学中保持对全体学生的亲切交流,展示出自己为人师表的积极一面。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充当积极的组织者和发起者,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到竞技活动和比赛中,使学生切实的从体育活动收获多样积极体验。例如简单的接力跑,跳大绳训练等。

2.4教师积极灌输科学训练理念。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要针对性地提出体育训练的多样价值和科学理论,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理性思考。如对初中学生来说,积极训练自己的心肺素质对自己的人生发展都有着可预见的影响。通过科学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多一层理性上的思考。

2.5采取强制性和自愿训练结合的体育训练策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建议学校长期保持强制性的晨跑训练、课间训练等,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强制性的训练中得到积极可靠的塑造,也使学生不同程度的完成对体育训练的认知改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结束语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素质发挥着重要影响。学校要增加对体育教师的考核标准,积极地从学生身上提取反馈意见,实现对体育教师教学素养的不断提升。“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学校需要在新的教学时期在体育教学方面作出更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庄永刚.“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J]. 新课程(教研版),2020,000(001):64-65.

[2]张航.“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12).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立足自身优势 打造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