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与推进路径
2021-08-05张皎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大学生通过党史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政治认同、激发起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热情。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因素,如多元文化博弈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态度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对党史教育实效性的影响、网络科技对大学生党史学习精力的影响等。因此,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就必须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整合党史学习教育合力、推进线上下、校内外融合,优化党史学习教育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推进路径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是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攻关克难、夺取革命胜利、建设美好生活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党史的价值引导对于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培养优秀青年学子的重要作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将党史教育以恰当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用党的光辉历史启智润心,培养出有修养、明是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大学生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
(一)党史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涉及人们精神世界的内核,是人们对于世界的基本看法,是人们最根本的精神支柱。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充分挖掘党史的内在价值,增进党史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第一,党史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长期奋斗的动态过程,通过党史学习,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艰难奋斗过程,对党史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自觉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党史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党史学习既要坚持唯物史观,从历史中把握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回避错误曲折,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中不断汲取经验,开辟前进道路。
第三,党史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实践活动和行为选择的价值指南。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不仅能够充分认识到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地位的原则,也能够从诸多历史事件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大学生在社会混乱多元的价值系统中明确价值取向,明晰价值困惑提供历史经验的支撑。
(二)党史学习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党执政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表现形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指大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国家制度、科学理论、党的领导等内容后,在主观心理方面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了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在此基础上,改变政治冷漠的态度,自觉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宝贵资源。发挥党史学习对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即党史学习是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必然要求,同时促进政治认同也是党史学习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人物和英雄事迹,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蕴含的爱国主义和拼搏奋斗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先辈的优秀品质、革命精神和党的崇高形象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同时也使党史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党史学习能够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热情
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高远,勾勒了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在客观上也对高校提出了为实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培养好接续奋斗者的要求。新時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能够使他们对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更客观的评价,对党百年征程中的挫折和危难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从中汲取经验,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自觉和对党的情感认同,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热情,坚定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接续奋斗理想信念。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多元文化博弈影响大学生对党史的学习态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多元文化思潮开始涌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人们了解西方的思想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元文化中一些庸俗的部分也开始逐渐以碎片化方式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外来思潮与我国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相违背,并且会消解人民群众对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其危害和影响巨大。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无社会阅历又喜欢追求时尚,没有抵御不良文化侵袭的能力,很容易接受和吸收这些多元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对这些外来思潮和价值观念产生错误认知。如广泛活跃在网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一些历史虚无论者通过扭曲历史事实,污蔑、恶搞英雄人物等哗众取宠的方式来企图颠覆人们原有的历史认知,从而消解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甚至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理性提出质疑。这些错误思潮会使大学生产生边缘化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极其不利。
(二)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灌输、缺少互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也会融入一些现代技术手段作为弥补,但无法从根本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由于思政课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教材语言模式化严重等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并不高,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不能进一步改进传统思政课堂单调僵化的弊端,重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就难以推进党史内容素材更好地融入思政课中,无法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难以满足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三)网络科技分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精力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浩如烟海,要想将百年党史学深弄懂悟透,就务必要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将党的历史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围绕党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主题本质,把党史当作系统整体来对待并从中深入地分析演变机理,探寻历史规律,挖掘历史智慧。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要脚踏实地,注重点滴积累,肯花时间精力下真功夫。
但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作为网络主要受用群体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逐渐实现与网络科技的高度绑定。一方面,网络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功能、高效率等优势,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互动平台,扩充大学生学习资源,也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刺激性也会使大学生受到网络空间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使其丧失主体意识,产生思想偏差和行为异化,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沉迷网络社交和网络游戏,难以集中精力对待党史学习。
三、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路径
(一)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作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宗旨、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推进党史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党史教学中的重要阵地作用,就要将中共党史研究成果有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挖掘思政课与党史教学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党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这样既能够提升思政课的政治品质和学术品质,又能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二)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整合党史学习教育合力
当前,各高校都在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通过对学校里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统筹协调和整合,推动各类资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协同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合力。“大思政”打破了单一课堂教学的界限,有效统筹了校内育人资源,调动起学校各部门对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其内在的蕴含了“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立足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整合党史学习教育合力,首先要强化学校党委对思政工作的领导和部署。构建学校党委思政课建设责任制,使党牢牢把握思政建设方向,并通过活动讲话及讲座等形式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上率下,指导思政工作。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为专职教师提供干净优良的育人环境和科研环境。再次要充分调动高校共青团和党支部的作用,通过定期开设党课,以专题形式向学生进行党史宣传教育,丰富学生党史知识。
(三)推进线上下、校内外融合,优化党史学习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拥有良好的体验过程,真正发挥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创新和优化党史教育方式,推动线上下、校内外教育方式融合,增加大学生学习党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一,挖掘本地區党史文化资源,建立校外党史学习基地。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曾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迹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党史教育,增进爱党爱国情感,强化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通过与校外红色场馆达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党史学习基地,扩充思政课教学资源。第二,利用网络技术媒介,构建党史教育平台。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在网络上构建党史学习平台,能够将党史资料以图片化、智能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增强党史学习的生动性。第三,通过访谈退伍老兵,退休老干部的方式,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使学生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深刻体会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03)
[2]沈建刚,孙齐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党史教育[J].亚太教育,2016(19).
作者简介
张皎(1979—),女,辽宁抚顺人,大连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