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走”助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2021-08-05王芳蒋丽君

速读·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四步走小班能力

王芳 蒋丽君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然而,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却还是备受忽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兒是通过“做事”来学习的。笔者通过把小班教研组建成合作共研的集体,发挥教研组力量,为助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提升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班;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对于人生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是一个关键,其对于幼儿以后在品德、意志、身心健康等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刚进入集体生活,能力差异就体现得非常明显。为此,小班教研组在幼儿入园后马上建成研究共同体,研讨设计了问卷发放给家长进行了调查。全年级统计后发现新入园226名幼儿中,有63名幼儿不会自己使用勺子吃饭,有165名幼儿不会洗手。只有40名幼儿会脱衣服,只有27名孩子会穿衣服等。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孩子们依赖性极强。小班的入园就像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是孩子们独立的开始,也是自我服务能力得到锻炼的好机会。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在通过年级组共同研讨后,我们巧借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从孩子们最普通的自我服务能力入手:自主吃饭、自己洗手、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收拾玩具等活动,给予孩子自我服务的机会,让他们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参与劳动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

一、巧借儿歌化难点,助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遇到的“我不会”问题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教师发现在很多生活活动中很多孩子会很自然地说一句:“我不会”,然后就静静地等待,希望保育员和教师能去帮忙。当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小班教研组抓住这个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研讨中我们牢牢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爱模仿,喜欢哼唱简单有趣的儿歌等,年级组老师从一日生活中各个生活环节中的自我服务出发,找到了很多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和手指游戏,帮助幼儿化解自我服务中的一些难点,在与儿歌、手指游戏互动的过程中慢慢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

在后疫情背景下,勤洗手变得尤为重要。当统计发现这么多孩子不会正确洗手后,小班教研组首先进行了审议分析出:小班幼儿洗手经验不足、方法欠缺且自律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年龄特点影响了他们的洗手行为,导致不愿洗手、洗手时经常弄湿衣袖和地面、玩水、不用肥皂洗手、洗手时间短等实际问题。由于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幼儿缺乏对卫生、细菌等相关概念及其因果关系的了解,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正确对待,为此年级组研究共同体开展了专题研讨,巧借儿歌,让孩子主动去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1.巧借儿歌了解细菌的危害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细菌等知识的认识很少,而且比较难跟他们说清楚。所以老师通过借助儿歌让孩子们认识到病毒的危害。例如《新冠病毒你真坏》这首儿歌:“新冠病毒你真坏,戴着皇冠来使坏。咳嗽喷嚏又发烧,尽量在家少出门。”还有关于手足口病的儿歌:“手足口病会传染,小手不往嘴巴塞。小手小脚都有泡,赶紧医院把病看。”通过儿歌让幼儿认识到病毒的危害,孩子们通过形象的图片亲身感知病毒的可怕,了解病毒是怎么进入身体,怎么伤害我们的身体,切身了解病毒的危害。从本质上让小班幼儿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从而发自内心想要注意卫生,勤洗小手。

2.巧借儿歌学习正确洗手

当小班幼儿发自内心得想要预防病毒、战胜病毒,他们就会自愿去洗手,

但要如何正确洗手,把小手洗干净。我们请来了“七步洗手法”儿歌:(1)手心相对搓一搓,(2)手背相靠噌一噌,(3)手指中缝相交叉,(4)指尖转一转,(5)握成拳,搓一搓,(6)手指别忘掉,(7)手腕转一转。七步洗手法儿歌简单有趣,郎朗上口,每天和孩子边念儿歌边加上洗手动作,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3.巧借儿歌帮助养成良好习惯

小班幼儿爱玩水是天性,当他们学会了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后,老师发现他们

真的爱上了洗手,洗手的时间越来越长,有的孩子洗手还会把袖子、衣服都弄湿,冬天特别容易感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特地又带着孩子唱起了儿歌:“排排队,挽挽袖,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湿手,打肥皂,七步洗手法,洗得细菌无处躲;龙头拧紧擦干手;好习惯,每天做,身体健康乐呵呵!”

通过巧借儿歌化解难点,解决了小班幼儿洗手时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心理学表明,在幼儿期幼儿已经表现出强烈的要独立的意愿,渴望自己能够独立的做一些事情。同时我们抓住契机也把儿歌运用到吃饭、脱衣、穿衣、如厕、收玩具等其他一日生活中,巧借儿歌,生动形象地帮助小班幼儿掌握生活技能。

二、利用游戏突重点,助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遇到的“做不好“问题

游戏促进学习,这是幼儿教育长期持有的价值观。游戏是幼儿将经验转化为对他们内在有意义的事物的媒介。通过巧借儿歌帮助孩子掌握脱衣服、穿衣服的自我服务技能后,随着天气变冷,孩子身上的衣服穿得也越来越多,一到午睡起床。老师经常发现幼儿会穿反衣服、裤子。如何让小班幼儿学会穿衣服?区分衣服的正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深知遇到问题其实正好也是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能力的契机。当孩子“穿不好”衣服、裤子的问题出现,那我们就要及时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又一次开展了研讨。

1.通过玩娃娃家的换衣、穿衣、叠衣游戏,学会穿衣、叠衣等。

《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除了老师的示范引导,鼓励娃娃家的小朋友根据游戏情景照顾好宝宝,比如“天冷了,添新衣”的话题活动开始,孩子们从今天我穿了几件衣服,了解衣服的数量的变化、厚度的变化,当玩娃娃家游戏时,让孩子角色转变,如果你是娃娃家爸爸妈妈,你给宝宝穿什么衣服,怎么穿,过季的衣服如何整理等问题一个个击破,孩子们从游戏中掌握了穿衣叠衣技能,并且午睡起床后不是等待老师的帮忙,渐渐能够主动自己穿、自己脱、学会照顾自己。老师不仅在娃娃家投放一些宝宝的小衣服,让孩子帮宝宝穿衣练习穿衣服的能力。还增加了洗衣机、熨斗、衣架等,让孩子进行游戏。

(1)通过熨衣服游戏,利用小标记认识衣服正反、前后

教师发现孩子在熨衣服的时候就会关注衣服有正反,有的孩子会喃喃自语:“有小花的才是正面。”然后会把小花的一面朝外开始熨衣服。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原来很多衣服上正面都会有一些小标记或图案,只要找到这些就知道衣服的正反了。当晾好的衣服需要收下来整理时,他们也会想办法叠好。

疊裤子时也会发现正面有一些标记,聪明的小朋友更是发现很多裤子正面会有口袋。

(2)通过叠衣服游戏,利用儿歌掌握叠衣服技巧

娃娃家增加了洗衣机,孩子们就自主地开始洗衣、晾晒、叠衣服了。当叠衣服出现困难时,老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小衣服收下来,左右小门关一关,两只小手抱一抱,我们一起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叠好。”在一首简单有趣又形象的儿歌帮助下,孩子们的叠衣服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2.开展自理能力展示活动 ,激发幼儿热情

当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裤子后,孩子的热情很高,班级里面幼儿自理能力都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那如何维持练习的持久性和效率?通过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大家研讨后决定给小班幼儿一次展示的机会,肯定全体幼儿的进步。分别从班级内的一个小组比赛——班级的展示——年级组的竞赛分层展示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激发幼儿潜能,提高效率。脱颖而出幼儿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组的自我服务能力展示活动,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让幼儿体会到通过自己劳动就能有收获和成功,树立自信心,相信随着天气变冷,衣服再多也不怕,孩子们会把学到的生活技能运用于生活中。

三、增添图谱抓细节,助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遇到的“做不精”问题

当帮助幼儿解决了区分衣服正反、前后,帮孩子们找到自信后。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穿开衫时一直是“敞胸”的,仔细了解之后,发现问题就出现在扣纽扣、拉拉链等细节问题上。孩子对于这些精细化的动作掌握还不够,没有学到技巧。

于是刚给孩子建立起的自信又被打击回去,部分孩子当几次扣子扣错、扣不上时,就会沮丧地说:“老师,我学不会!”原来一些比较难的精细化动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在解决小班幼儿精细化动作问题上,研讨商议后又想出了解决策略。

1.穿衣服步骤图帮助扭纽扣、拉拉链

当幼儿出现不会扭纽扣、拉拉链时,我们在午睡室的墙上,张贴了几组实拍的穿衣服步骤图,分别是纽扣衣服、套头衫、拉链衫的穿衣步骤。例如,穿套头衫的第一步是先分清上下、正反、前后,第二步是套头,第三步是套袖子;又如穿纽扣衫第一步是分清上下左右,第二步是套袖子,第三步是对齐纽扣,第四步是扣上扣子。在扣纽扣的这一步骤图中,教师特地放大了一张图片:一只手捏着扣子,用另外一只手找到扣眼,将扣子从扣眼中套过去。”

2.卷袖子示意图帮助幼儿学会洗手前卷袖子

在幼儿洗手时,当幼儿学会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后,我们发现洗手环节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袖子会湿。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在洗手前没有卷袖子或者没有卷起来。卷袖子时一把抓,有时里面衣服的袖子不卷上去,经常被打湿。教师发现原因后,专门组织了一节《我会卷袖子》集体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同时以儿童视角拍摄了卷袖子示意图,并贴在每个水龙头上方,提醒孩子袖子要卷到什么样的高度洗手才不会打湿。

四、紧密家园优互动,助力家长对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不重视”问题

陈鹤琴先生说过: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有亲和力、和蔼可亲的教师不仅儿童喜欢,和家长也容易沟通与合作,容易取得家长的信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配合,目标一致才会有效。家长对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视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养成。如果仅仅在幼儿园里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而家里根本不配合,那往往就是5+2=0。“我们家孩子吃饭还是我喂的,他不吃麻烦老师帮忙喂一下。”“我们家孩子不会上厕所的,老师帮忙一下。”一开学老师就会面对家长们层出不穷的问题,可算操碎了心。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自我服务教育观,从而让家长从根本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1.从问题入手,了解真实原因给予正确指导

班里有小朋友不会自己吃饭,而且比较挑食,不爱吃蔬菜。老师与家长联系沟通,针对性了解其原因,为每位幼儿制定计划:

(1)定期会发一些合理饮食、饮食搭配的优质文章给家长,跟家长之间经常互动,建议在家里做菜要减少调料,同时家里每位成员都要积极配合,清单饮食。

(2)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让家长认识到重调料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影响,了解其中的危害。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蔬菜宝宝大调查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价值。

(3)最后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把幼儿在幼儿园会吃饭的视频给家

长,让家长在家配合,让幼儿养成自主用餐的好习惯。

2.从沟通入手,肯定孩子的进步在家园共育中,教师要能够地转变家长的视角,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幼儿园教育。[5]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过程是缓慢的,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后,孩子们从个别到整体都有明显进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老师与家长多沟通,从各方面让家长了解到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家长只有认识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园和家庭双管齐下,帮助孩子真正提高自理能力。

通过年级组研究共同体以上四步策略的实施,期末再次下发调查表,统计的数据比开学时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洗手,能正确洗手的比例就从原来的27%提高到了89%。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相信他们一定会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朱云.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C].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

[2]张林霞.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3].[美]韦斯曼,亨德里克.幼儿全人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闫华.帮家长调整看待幼儿园的视角[J].早期教育.2020.12.

猜你喜欢

四步走小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