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模式构建与应用
2021-08-05戴文珊陈慈相刘新军杜一民施大敏欧阳智刚卢占军
戴文珊,陈慈相,刘新军,杜一民,施大敏,欧阳智刚,卢占军
(赣南师范大学脐橙学院/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柑桔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果树[1]。柑桔业是江西省赣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2018年江西柑桔栽种面积为32.7万hm2,产量410.79万t,居全国第三[2]。近年来,黄龙病在我国部分柑桔产区为害加重,对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3]。柑桔黄龙病的病原是韧皮部杆菌属细菌(CandidatusLiberibacter)[4],通常柑桔木虱仅需取食15 min即可将柑桔黄龙病菌传至健康植株[5]。柑桔感染黄龙病后会形成均匀黄化型或斑驳型黄梢,后期呈现缺锌状花叶等一系列症状,导致植株经济寿命缩短、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柑桔植株一旦感染黄龙病,便无法治愈,如不及时清除,则会成为新的传染源,加速病害传播流行[6-7]。为探寻有效的柑桔黄龙病防控模式,近年我们在江西省赣州市及附近县区开展了柑桔黄龙病专业化防控技术措施集成融合示范,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省柑桔黄龙病专业化防控技术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柑桔黄龙病防控效果显著。现将江西赣州市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历史以及推行的防控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国其他柑桔产区的黄龙病防控提供借鉴。
1 发生历史
江西最早于1978年在赣州大余县池江园艺场发现疑似黄龙病树。20世纪80—90年代,黄龙病在赣州18个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8]。201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脐橙价格走低、果园清园率低和种苗乱引乱调等因素影响,柑桔木虱发生明显增加,柑桔黄龙病发生程度也随之加重。2012年,赣州市普查出病树161.6万株,感病株率2.48%。其中,寻乌、安远、信丰等南部县部分乡(镇)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明显加重。2013年开始出现黄龙病大爆发趋势,全市普查出病树1 069.45万株,感病株率达10.8%。其中,寻乌县、安远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8个重灾县的感病株率超过10%,部分乡(镇)的感病株率超过30%;中北部县的感病株率相对较低,章贡区、开发区、南康区、上犹县、于都县感病株率5%~10%,赣县区、兴国县、瑞金市感病株率低于5%,石城县、宁都县、会昌县感病株率低于1%。2014年柑桔木虱向中北部区域扩散[9],开发区、南康区、上犹县感病株率增加到10%以上。鉴于黄龙病为害的严峻形势,2013年赣州市启动了严格的防控技术措施。
2 防控模式
2.1 果园规划与建设
2.1.1 果园选址 新建园适宜建于缓坡开阔地带,远离人口居住区,距离乡镇、村落生活区1 km以上,切忌房前屋后种植。果园内或附近应有完善的排灌系统,有优质、稳定的灌溉水源。
2.1.2 规模控制 个体家庭式种植以3.33~13.33 hm2(50~200亩)/户为宜,切忌房前屋后零散种植。规模化农场式种植66.67 hm2(1 000亩)以上的,要注意划分种植单元(10~13.33 hm2)分区管理,种植单元间必须种植防护林做隔离带(宽度>10 m,树冠高度≥7 m)。防护林树种选用速生、树冠高大、直立且与柑桔属无相同危险性病虫害的杉树、马甲子等乔灌木。
2.1.3 品种及砧木选择 新建园或重建园,必须选择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柑桔品种。同一园内的主栽品种不能太多,以1~3个为宜。种苗均选用无病毒苗木,品种纯度不得低于95%。赣南多为红壤酸性土壤,宜选择耐酸、抗病性好的枳或枳橙做砧木。
2.1.4 网棚假植大苗补种 出圃的无病柑桔苗木,需先在防虫网棚(网的目数在60目及以上)内用营养袋假植培育1.5~2年,再在秋季带土移栽(补种),次年即可挂果。通过挂果控梢,补种树与园内原有大树抽梢期基本同步,有利于防治柑桔木虱,降低感染柑桔黄龙病的风险,3年可恢复效益。
2.2 黄龙病树清查和清除
2.2.1 病树清查 全年经常观测与秋冬季定期观测相结合,发现疑似柑桔黄龙病树不能判定时,应及时采样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PCR检测,确定感病后及时清除病树,切忌只锯半边枝干,留下隐患。
2.2.2 病树清除规程 全园喷杀柑桔木虱后方可清除柑桔黄龙病树。病树树蔸清理,采用“一锯,二划,三涂,四包,五埋”五步法,即:在距离地面3~7 cm处锯断病树→在残留树蔸锯截面上划十字→在锯截面上涂草甘膦原药→用薄膜包裹地面上残留树蔸→覆土埋住处理好的整个树蔸(见图1)。
图1 田间柑桔黄龙病树清除规程示范
2.3 防控柑桔木虱
抓住“冬季”“早春”“夏梢嫩芽萌发”“秋梢嫩芽萌发”“晚秋梢嫩芽萌发”5个关键时期[10],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防控。在冬季、早春各防治1次,或在采果后和春芽萌动前各喷药1次,目的是防治越冬成虫;春梢长0.5~2 cm时喷药1次;夏梢、秋梢和晚秋梢的嫩芽萌发期(梢长0.5~1 cm)各防治2~3次。选用如下药剂组合:1.8%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EC 1 000倍液,25%联苯菊酯EC 2 000倍液+70%噻嗪酮WG 5 000倍液,24%螺虫乙酯EC 4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 2 000倍液,48%毒死蜱EC 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4 000倍液,10%吡虫啉WP 1 500倍液+48%毒死蜱EC 1 000倍液。
2.4 联防联控,统防统控
2.4.1 小区域联防联控 根据果园分布,把相对毗邻、相对集中的果园联合起来,推荐1名有经验、懂技术、有责任心和公益心的果农为柑桔黄龙病防控中心户长,户数较多的再按片区分小组,推荐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包干几户果农,构建“中心户长制”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制定柑桔黄龙病联防联控制度,统一思想认识,统一防控措施,统一时间喷药防治柑桔木虱,组织果农每月定期集中交流1次,并互相巡查果园,做到互相监督。
2.4.2 大区域统防统控 在果园集中连片面积66.67 hm2(1 000亩)以上的区域,可使用直升机和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在规定时间内实施统防统治。2016—2018年,赣南在夏、秋梢期推广飞机施药统防统治柑桔木虱209.03万亩次。
2.5 无病毒苗木培育
黄龙病疫区应在覆盖40目尼龙网、钢架结构的网棚内扩繁无病苗木,同时加强网棚内柑桔病虫害监测和苗木检疫检验。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赣州市13个柑桔苗木繁育场的苗木繁育设施安全性、投入品以及繁育材料进行了严格检查,督促指导建立所有苗木繁育材料(砧木、接穗)的档案记录,做到可追溯跟踪。委托第三方对出圃前的苗木按照0.02%的标准抽样检测。经检疫合格、取得产地检疫合格证后,方可出圃、销售和种植。
3 示范应用效果
赣州全域自2013年启动严格的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措施。2015年,全市普查黄龙病病树684.4万株,感病株率为8.30%,柑桔黄龙病开始被逐渐遏制,此后发病株率逐年降低。到2019年,全市柑桔黄龙病发病株率控制在4%以下,全市脐橙种植面积恢复到10 万hm2(150万亩),正常管理园柑桔黄龙病发病株率在2%以下,园区内常年难以发现柑桔木虱,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图 2)。
图2 近年江西省赣州市柑桔黄龙病发生率
此外,通过推广应用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目前赣南社会各界对柑桔黄龙病都有较高的认知度。不仅县乡业务部门和乡村干部能够充分认识到柑桔黄龙病的危害性,掌握其田间识别方法和主要防控措施,而且赣南20多万户果农也从以前95%以上不了解黄龙病转变为目前95%以上能识别黄龙病、认识其危害性,能主动防控,实现了“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全面提升了赣南果农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水平。
4 结语
为建设江西柑桔黄龙病低度流行区,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宣传培训,上下联动,协作配合,统防统治”的基本原则,在摸清柑桔黄龙病在当地发生为害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普查和监测预警体系的技术数据,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指导服务,实施以清理病树和种无病苗为基础、以抓住五个关键环节高效防控柑桔木虱为重点、以网棚假植大苗补种控病保园为关键、以控梢抹梢和生态隔离防护为补充、大区域统防统治与小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全省推进柑桔黄龙病专业化防控技术融合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