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1-08-05王臣玉申远方陈守航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舒巴坦抗菌入院

王臣玉,李 志,申远方,陈守航,曾 玫,邱 悦,王 芳

(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上海 200000)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人类病原体,是严格需氧的复杂革兰阴性杆菌,以其抗干燥和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能力而闻名[1]。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loodstream infections,ABBSI)是Ab进入血液循环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机体感染、中毒及全身炎性反应的一种感染性疾病[2]。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侵入性医疗操作的广泛开展等,Ab引起的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常继发于肺部、静脉导管及腹腔感染的危重患者,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3]。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ABBSI患儿在普通科室与特殊科室间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为儿童Ab的专科诊疗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病原菌检测方法

采集患儿入院治疗前的血液标本,采用VIETEK自动化细菌分析仪(法国)或MALDI-TOF VITEK MS质谱仪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病原菌检测鉴定,严格依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参照微生物学检验诊断常规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1.2.2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Vitek Compact,法国),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判断标准作为敏感性试验判断标准。

1.2.3病例资料的收集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查阅并收集病例资料,包括入院一般症状、基础疾病、实验室检验结果、首次血培养出Ab菌株的药敏结果、医嘱单中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耐药情况、疾病的发展及转归等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的一般情况

符合纳入标准的ABBSI患儿共23例,其中普通科室组12例,特殊科室组11例(其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6例)。普通科室组患儿平均年龄为(0.35±0.46)岁,特殊科室组为(0.58±1.00)岁。普通科室组患儿的基础疾病有室间隔缺损2例、胆道术后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特殊科室组患儿的基础疾病有胆道术后2例、室间隔缺损1例、肝母细胞瘤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住院天数、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特殊科室组的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及应用天数均高于普通科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室检查情况

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入院前均较出院前高,但普通科室组患儿的Hb入院前和出院前均高于特殊科室组;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入院前均较出院前高,但特殊科室组患儿的CRP入院前和出院前均高于普通科室组;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PCT)入院前均较出院前高,但普通科室组患儿的PCT入院前高于特殊科室组,特殊科室组患儿的PCT出院前高于普通科室组;两组入院前和出院前的Hb、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结果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2.3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Ab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高耐药率,其中普通科室组占66.67%(8/12),特殊科室组占90.91%(10/11);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Ab对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普通科室组占33.33%(4/12),特殊科室组占27.27%(3/11),其中分离菌中多重耐药占18.18%(2/11)、广泛耐药及全耐药占9.09%(1/11)。

2.4治疗及转归

对所有患儿均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拉氧头孢钠。对11例患儿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普通科室组6例(50.00%),特殊科室组5例(45.45%)。对8例患儿应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普通科室组2例(16.67%),特殊科室组6例(54.54%)。对其余4例(33.33%)患儿应用拉氧头孢钠针治疗,均在普通科室组。在23例患儿中,住院期间死亡2例,因病情严重放弃治疗2例,好转19例,好转率为82.61%。

2.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经单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合并基础疾病、有创侵入性操作、有抢救记录、抗菌药物应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应用超过14天、住院天数超过20天是患儿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基础疾病、有抢救记录(应用呼吸机)是其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见表3。

表2 ABBSI预后的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prognosi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loodstream infection

表3 ABBSI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prognosi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loodstream infection

3讨论

3.1 Ab的流行病学背景及研究意义

Ab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在美国和欧洲,Ab引起的感染约占所有卫生保健相关感染的2%[6]。近年来,Ab院内感染呈暴发流行趋势,已成为全球聚焦关注的关键公共卫生问题。Ab的临床分离率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7]。相较于其他不动杆菌属,ABBSI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和抗药性[8]。若不给予恰当的抗菌治疗,不仅导致不良预后,而且可引发获得性耐药,进而限制后续用药。因此,探讨Ab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3.2 Ab耐药率上升的影响因素

Ab感染通常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9]。本研究表明,特殊科室组的Ab菌株耐药情况较普通科室组严重。庄璐等[7]研究表明,极早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的Ab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这可能是患儿病情较危重,导致自身基础情况变差、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高感染率。同时,因病情危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且接受有创侵入性操作的概率增加;Ab黏附力极强,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或器械传播,以上均可使患儿感染的风险增加。另外,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易致Ab产生强耐药性,虽治愈好转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严重而死亡。本研究显示,住院时间延长、在重症监护病房等特殊科室、有创侵入性操作多的患儿都应特别注意预防Ab的感染。

3.3规范抗菌治疗方案是减少药物性耐药的有效途径

目前治疗Ab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等。2012年,中国Ab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推荐以舒巴坦制剂为基础、以多黏菌素为基础或以替加环素为基础治疗Ab感染[5]。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Ab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国内多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Ab感染。本研究药敏试验显示,Ab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高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有研究表明,阿米卡星在多药耐药Ab药敏试验中的敏感性较高[10]。这提示儿童Ab感染相关性耐药越来越多,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减少药物相关性耐药的发生。

3.4 ABBSI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对影响ABBSI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基础疾病、有创侵入性操作、有抢救记录、抗菌药物应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使用超过14天、住院天数超过20天均是ABBS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基础疾病、有抢救记录(应用呼吸机)是患儿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入院前患儿本身合并有基础疾病,如室间隔缺损、胆道术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母细胞瘤、噬血细胞综合征,说明入院前患儿已存在感染Ab的风险,对患儿入院后的感染及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Ab是定植于皮肤的常见条件致病菌。有研究表明,侵入性医疗操作,包括血管内置管、人工装置的植入和外科手术等均是导致ABBSI的高危因素[2,11],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董琳等[12]的研究表明,如有反复使用抗菌药物、留置导管、反复住院病史、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疾病等均是ABBSI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ABBSI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控制Ab感染,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ABBSI发病率,多学科联动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基础病史、用药史、住院史,及时评估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以改善其预后。

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舒巴坦抗菌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鲍曼不动杆菌对舒巴坦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