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播生态教育的育人种子

2021-08-04黄雪梅

教育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蜗牛农场植物

黄雪梅

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启蒙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进幼儿对生态环境的情感,达到尊重、保护、合理利用环境的教育目的,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改革。自1998年起,上海市徐汇区机关建国幼儿园着力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实践研究,不断深化环境教育的内涵。环境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鲜明特色。2016年,园所引入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开展了“生态农场”教育活动。在体验中,幼儿学习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爱观察、会思考的品质及亲近自然、热爱探究的习惯,理解了“照顾地球,关爱人类,分享盈余”的理念。

科学引领,技术创新

运用科学理念创设项目。朴门的核心精神是“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分享多余”,园所将其与环境教育课程相结合,提炼出关键词“效法自然、生态循环、物尽其用、劳而有获、分享剩余”。生态农场就是以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为基础,在其理论引领下创设的活动。

通过科技手段引领创新。遵循朴门永续设计的特点,我园既吸收传统农业精华,又不排斥现代工业技术、信息网络时代带来的劳动效率的提升。我园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改造种植园,力求将生态环保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设了玻璃太阳能阳光房、雨水收集系统、自动灌溉系统、生态循环水池等。

多彩活动,师幼双赢

幼儿实践获真知。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要求,园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以“渗透—体验”模式开展系列活动,包括饲养蚯蚓和蜗牛、厨余垃圾堆肥、农耕体验等。

小班设计了“快乐小农夫”活动。幼儿到农场观察动植物的变化;种植葱、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好奇心,体验劳而有获的乐趣。中班幼儿能感知、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开设了“在农场里”活动。幼儿在农场浇水、拔草、捡落叶;将收集的厨余垃圾带到堆肥房;对比水培植物与土培植物的生长速度;观察喷雾装置、水帘装置对植物的影响,感受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的带动作用,体验物尽其用的乐趣。大班加入观察记录、讨论等内容,进行“播种和育苗”体验。幼儿了解种子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才能发芽、长出幼苗,需要松土、撒种、覆盖泥土、浇水、维护;每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變化。活动中,幼儿对农场科技表现出极强的兴趣,讨论了“育苗房里为什么要开灯”“喷头会自己浇水吗”“水如何到管子里去”,体验了效法自然的乐趣。

教师培训促成长。在农场生态实践活动开展前,园所组织教师进行园本培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专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解读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增进教师对该理念的理解;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动、自我探索、不断反思,让实践更科学、系统、有意义。园所组织教师前往四叶草堂自然学校,进行“寻找朴门永续的快乐,体验都市朴门永续设计”考察学习活动,了解雨水收集、厨余垃圾堆肥处理的方法以及农作物从种子到食物的演变过程,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见证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当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带领幼儿进行种植活动时,教师会与幼儿共同成长,提升专业技能,深化对生态环境教育内涵的认识。

互动体验共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为此,教师认真观察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及时捕捉幼儿反馈的信息,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实现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生态农场实践中,每个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反思、有建议,人人分享和参与。例如,饲养蜗牛和蚯蚓时,幼儿用菜叶、厨余喂养动物,将它们的粪便作为肥料混合进种植园的泥土,改善土壤质量,使蔬菜和香氛植物生长更健康。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幼儿感受自然的循环转化,了解到如果动植物的生命价值能更好地发挥,就可以减少浪费与污染。

感知感悟,提升素养

亲近自然,喜欢照料与养护。幼儿了解、照顾动植物,他们会清理泥土中的树叶与石子,用果皮、菜叶喂养蜗牛和蚯蚓;观察植物的细微变化,通过松土、撒种、浇水,体验播种。当种植园红色、黄色的甜叶菜,紫色的观音菜,绿色的西洋菜组成一幅彩色图景时,幼儿流连忘返。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提升了认知与生活经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精心照料。

热爱自然,体会爱与尊重。种植过程让幼儿了解到种植并非一蹴而就,在失败中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对生命产生敬畏与尊重。移盆时,幼儿将幼嫩的小苗连根取出,形容那些植物“就像自己的小宝宝”;覆盖浮土时,他们生怕压坏植物,讨论着“把土盖得薄一点,不然小苗会长不出来”;植物扦插时,他们会紧张地问“剪下来小苗会疼吗”“用力小苗会断吗”;采摘后,幼儿吃着自己种的蔬菜,品尝收获的喜悦。在花园里、菜地旁,幼儿体会一花一草皆生命,感受生命完整的生长过程,激发了美好的情感。

探索自然,善于观察与发现。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下的生态农场,为幼儿提供了探索与发现的机会。通过幼儿探访生态农场以及“为什么蜗牛都懒懒的呢”“它有眼睛吗”等提问,教师发现幼儿并不了解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在仔细观察蜗牛后,幼儿有了新发现、提出了新问题“蜗牛没有脚怎么爬”“蜗牛的触角是不是眼睛”“蜗牛爬过的地上怎么有亮晶晶的线”。同伴间、师生间讨论后,教师进行了集体教学活动“认识蜗牛”。幼儿了解了蜗牛的特征——有壳、有触角,知道了蜗牛爬行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关注点更广泛,观察更持久细致,专注力也得到提升,还会用简单的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观察、发现的结果,激发了探索自然的欲望,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态农场的创建是机会也是挑战,无论从设计理念、表现形式、组织形式还是收获成效上,都具有创新性。它运用了国际先进的理念,利用了前沿的科学技术,践行了情感化的体验方式,融合了全面的生态环境教育,将环境与课程、教师与幼儿、活动与收获有机融合,成为幼儿感知生命、感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土。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机关建国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妍琳

猜你喜欢

蜗牛农场植物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哦,不怕,不怕
蜗牛说
小蜗牛
将植物穿身上
蜗牛(共3则)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